胡寅〔宋代〕
胡寅(公元1098年~公元1156年),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宋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后迁居衡阳。胡安国弟胡淳子,奉母命抚为己子,居长。秦桧当国,乞致仕,归衡州。因讥讪朝政,桧将其安置新州。桧死,复官。与弟胡宏一起倡导理学,继起文定,一代宗师,对湖湘学派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著作还有《论语详说》、《读史管见》、《斐然集》等。
胡寅 - 行政思想

纵观胡寅思想,我们可以对胡寅的社会行政思想的主要特点作一小结:

第一,其思想始终以“尊王攘夷”为其宏旨。维护宋王朝的统一、加强中央集权,这是胡寅理论和行动的出发点,也是其终点。无论是修内政,还是平内乱、攘外夷,其根本目的都是想恢复北宋王朝时期大一统的局面,并力图实现其理想中的统治模式。
第二,轻民思想。对于下层民众,胡寅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他也曾上书建议统治者爱民、以民为本,但他仅仅把民众看作是被统治的对象,只要求统治者作到使民不乱即可。“固结百姓将离之心,勿致溃叛,乃爱民之实也”。他还认为民众是是非之端,“凡事皆本于民,无民则无事,无事则无官,而民终不能无也,故因事建官,使民出粟以养之事治则足矣”。民众奉养官吏成了天经地义的事,因此对于人民的起义理所当然地应予以镇压。可见胡寅地行政思想指向是从上到下,由内而外的,这完全是儒家内圣外王之道的现实体现,走的是修、齐、治、平的思想理路。

第三,坚守儒家传统学说。胡寅论事皆以儒家元典为据,其言行皆以礼为守则。湖湘学派务实的思想、原始儒家身体力行的实践思想在其身上明显体现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说,胡寅不愧是一个真正的儒家。但是正因为如此,胡寅反对激烈的社会变革,对王安石的变法和其新学都有所排斥,他要求的是用儒家传统的治世之道来拯救南宋王朝衰亡的命运。然而其学说多不符合当时的实际需要,后人这样评价他所著的《读史管见》:“寅作是书,因其父说,弥用严苛。大抵其论人也,人人责以孔、彦、思、孟,其论事也,事事绳以虞、夏、商、周。名为存天理,遏人欲,崇王道,贱霸功,而不近人情,不揆事势,卒至于窒碍而难行。”这也可以作为对胡寅整个思想的一个评价,虽然此评有刻意抨击宋明理学之嫌,但也有可借鉴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到胡寅的社会行政思想深深根源于当时的社会现实,是南宋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辽、金等国强悍的攻势相交织而形成的强弱鲜明对比为其背景的,而其思想源头则终归于儒家正统元典。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有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这一特有的思想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比如:新儒学的兴起是否因单纯的道统延续的使命感使然;近世以来的实学救国思想的渊源何在;儒学的真正意义或其真谛是什么,等等。胡寅作为一个特定时代的理学家、政治家、思想家,我们如何去正确、客观地对待他以及他所反映的历史和由他而引发的思考,这是应该继续深入探讨的。

其他作家诗文推荐

忽辞洛下缘何事,拟向江南住几时。
每过渡头应问法,无妨菩萨是船师。

天远风烟异,西南见一方。乱山来蜀道,诸水出辰阳。
堆案青油暮,看棋画角长。论文谁可制,记室有何郎。


春城三二月。禁柳飘绵未歇。仙篽生香,轻云凝紫,临层阙歌掌明珠滑。酒脸红霞发。华省名高,少年得意时节。
画刻三题彻。梯汉同登蟾窟。玉殿初宣,银袍齐脱,生仙骨。花探都门晓,马跃芳衢阔。宴罢东风,鞭梢一行飞雪。

〔 胡寅 〕诗文推荐

和用明梅十三绝
半开何惜恣追游,最怕风飘万点愁。倘是仙山有真籍,待凭方士更迟留。

题浯溪
戎马胡为践神京,翠华东巡朝太清。扶桑大明涌少海,虎符百万屯云兴。皇威意无穷发北,老傅坐筹自巾帼。谋臣猛将俄解体,吹入胡笳一萧瑟。寒南莽莽多穹庐,塞雁年年不系书。回首朔云清泪满,伤心玉坐碧苔虚。中兴圣主宣光类,群材合沓风云会。会稽甲楯今几时,於铄王师尚时晦。最喜肃侯开肃宗,不谓晨昏急近功。竟使大唐宏业坠,丰碑有愧昭无穷。徙倚碑前三太息,江水东流岂终极。颂声谐激不为难,君王早访平戎策。

谢杨珣梅栽
南土梅不贵,往往薪槱束。倖然傍寒厅,久亦未见录。墙隈非所恨,自可凌冬发。奈何瑶台伴,辱近紫姑闼。佳人虽薄命,时运忽来复。一朝蒙闵叹,移近东家屋。孤根便静深,池上映天碧。我为渠主人,梅是先生客。且须创幽榭,剩与种修竹。炎荒无雪片,且对冰花馥。西施佩生麝,姑射步微月。何当见旧官,应使中肠热。

初至青湘闻安仁帅司为曹成所袭四首
税鞅年华暮,围炉夜饮酣。雪梅清共映,沙水冻相涵。远意人谁,殊方俗未谙。前冬发湖北,今日滞湘南。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