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籍〔唐代〕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张籍 - 生平

贞元初,与王建同在魏州学诗,后回和州。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至和州,访张籍。贞元十四年,张籍北游,经孟郊介绍,在汴州认识韩愈。韩愈为汴州进士考官,荐张籍,贞元15年在长安进士及第。元和元年(806年)调补太常寺太祝,与白居易相识,互相切磋,对各自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张籍为太祝10年,因患目疾,几乎失明,明人称为“穷瞎张太祝”。元和十一年,转国子监助教,目疾初愈。15年后,迁秘书郎。长庆元年(821年),受韩愈荐为国子博士,迁水部员外郎,又迁主客郎中。大和二年(828年),迁国子司业。

南唐末年张洎收集张籍诗400多首,钱公辅名为《木铎集》12卷。南宋末年汤中以家藏元丰八年写本为主,兼以各本校定,编为《张司业集》8卷,附录1卷,魏峻刊刻于平江。今传宋蜀刻本唐人集中的《张文昌文集》 4卷,共收诗317首。明嘉靖万历间刻本《唐张司业诗集》8卷,共收诗450多首,《四部丛刊》曾据以影印。

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以它为底本,并参照现存各本进行校勘删补,编成《张籍诗集》8卷,共收诗480多首。另据《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张籍有《论语注辨》2卷。

张籍 - 诗集

张籍诗歌创作大致有3个时期。40岁前为早期。40-50岁为中期,其优秀乐府歌行作品多作于此期。50岁后为晚期。这时生活逐渐安定,除仍写乐府歌行外,多作近体诗。他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和推动者。其乐府诗颇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之作,表现了对人民的同情。其诗作的特点是语言凝练而平易自然。和当时的王建齐名,世称“张王”。诗中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各种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如《塞下曲》、《征妇怨》,另一类描绘农村风俗和生活画面, 如《采莲曲》、《江南曲》。

张籍乐府诗艺术成就很高,善于概括事物对立面,在数篇或一篇之中形成强烈对比,又善用素描手法,细致真实地刻画各种人物的形象。其体裁多为“即事名篇”的新乐府,有时沿用旧题也能创出新意。语言通俗浅近而又峭炼含蓄,常以口语入诗。他还着意提炼结语,达到意在言外的批判和讽刺效果。张籍的五律,不事藻饰,不假雕琢,于平易流畅之中见委婉深挚之致,对晚唐五律影响较大。

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张籍诗集》。

其他作家诗文推荐

楚山经月火,大旱则斯举。旧俗烧蛟龙,惊惶致雷雨。
爆嵌魑魅泣,崩冻岚阴昈.罗落沸百泓,根源皆万古。
青林一灰烬,云气无处所。入夜殊赫然,新秋照牛女。
风吹巨焰作,河棹腾烟柱。势俗焚昆仑,光弥焮洲渚。
腥至焦长蛇,声吼缠猛虎。神物已高飞,不见石与土。
尔宁要谤讟,凭此近荧侮。薄关长吏忧,甚昧至精主。
远迁谁扑灭,将恐及环堵。流汗卧江亭,更深气如缕。


风头不定云来去。天教月到湖心住。遥夜一襟愁。水风浑似秋。
藕花迎露笑。暗水飞萤照。渔笛莫频吹。客愁人不知。


侁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
天香留凤尾,馀暖在檀槽。


〔 张籍 〕诗文推荐

送韩侍御归山
闻君久卧在云间,为佐嫖姚未得还。新结茅庐招隐逸,独骑骢马入深山。九灵洞口行应到,五粒松枝醉亦攀。明日珂声出城去,家僮不复扫柴关。

寄梅处士
扰扰人间是与非,官闲自觉省心机。六行班里身常下,九列符中事亦稀。市客惯曾赊贱药,家僮惊见著新衣。君今独得居山乐,应喜多时未办归。

寄令狐宾客
勋名尽得国家传,退狎琴僧与酒仙。还带郡符经几处,暂辞台座已三年。留司未到龙楼下,拜表长怀玉案前。秋日出城伊水好,领谁相逐上闲船。

寄陆浑赵明府
与君学省同官处,常日相随说道情。新作陆浑山县长,早知三礼甲科名。郭中时有仙人住,城内应多药草生。公事稀疏来客少,无妨著屐独闲行。

惜花
山中春已晚,处处见花稀。来应尽,林间宿不归。

野田
漠漠野田草,草中牛羊道。无子孙,白杨不得老。

宿山祠(一作宫山祠)
秋草宫人斜里墓,宫人谁送葬来时。千千万万皆如此,家在边城亦不知。

答刘竞
刘君久被时抛掷,老向城中作选人。昨日街西相近住,每来存问老夫身。

送陆畅
共踏长安街里尘,吴州独作未归身。昔年旧宅今谁住,君过西塘与问人。

赠李司议
汉庭谁问投荒客,十载天南着白衣。秋草茫茫恶谿路,岭头遥送北人稀。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