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作特色
况周颐以词为专业,致力50年,与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季四大家。20岁前,词作主“性灵”,“好为侧艳语”,“固无所谓感事”(赵尊岳《蕙风词史》)。光绪十四年(1888)入京后,与当时词坛名家同里前辈王鹏运同官,以词学相请益,得所谓重、拙、大之说,词格为之一变。稍尚体格,词情也较沉郁,如〔齐天乐〕《秋雨》等。中日甲午(1894)战争时,愤于外敌入侵,写下一些伤时感事、声情激越的篇什,如〔唐多令〕《甲午生日感赋》、〔苏武慢〕《寒夜闻角》、〔水龙吟〕《二月十八日大雪中作》、〔摸鱼儿〕《咏虫》、〔水龙吟〕“声声只在街南”等,反映“嘶骑还骄,栖鸦难稳”的现实和“壮怀空付,龙沙万里”的感慨。有一些作品则是对清室的兴衰、君臣的酣嬉、深致忧思,如〔三姝媚〕的“红楼依然,玉容歌舞”、〔莺啼序〕的“有恨江山,那能禁泪”等。
辛亥革命后,况周颐与朱孝臧唱和,受朱影响,严于守律,于词益工,但大都是“故国”之思,抒写封建遗老情绪。如〔倾杯〕《丙辰自寿》,以“老圃寒花”自比;〔水调歌头〕《壬戌六月十一日集海日楼为寐叟金婚贺》中,更明显地表露出“指顾光华复旦,仙仗御香深处,比翼更朝天”的复辟幻想。
词学主张
况周颐尤精词评。著有《蕙风词话》 5卷,325则。是近代词坛上一部有较大影响的重要著作。1936年,《艺文》月刊又载《续编》2卷,凡136则,系辑自况氏各种杂著。196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取正续两编为一集,统名《蕙风词话》,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合刊出版。况周颐的词学理论,本于常州词派而又有所发挥。他强调常州词派推尊词体的“意内言外”之说,乃“词家之恒言”(《蕙风词话》卷四),指出“意内为先,言外为后,尤毋庸以小疵累大醇”(《蕙风词话》卷一),即词必须注重思想内容,讲究寄托。又吸收王鹏运之说,标明“作词有三要,曰:重、拙、大”。他论词突出性灵,以为作词应当“有万不得已者在”,即“词心”,“以吾言写吾心,即吾词”,“此万不得已者,由吾心酝酿而出,即吾词之真”。强调“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以必佳”。但亦不废学力,讲求“性灵流露”与“书卷酝酿”。有其自具特色的词论体系。此外,论词境、词笔、词与诗及曲之区别、 词律、 学词途径、读词之法、词之代变以及评论历代词人及其名篇警句都剖析入微,往往发前人所未发。朱孝臧曾称誉这部词话、认为它是“自有词话以来,无此有功词学之作”(龙榆生《词学讲义附记》引)。
著述名录
况周颐著作,有词9种,合刊为《第一生修梅花馆词》。晚年删定为《蕙风词》2卷。又有《秀道人修梅清课》1卷,与张祥龄、王鹏运联句词作《和珠玉词》1卷。又辑有《薇省词抄》11卷,《粤西词见》2卷,《词话丛钞》10卷。
此外,尚著有《词学讲义》、《玉栖述雅》、《餐樱庑词话》、《历代词人考略》、《宋人词话》、《漱玉词笺》、《选巷丛谭》、《西底丛谈》、《兰云菱梦楼笔记》、《蕙风簃随笔》、《蕙风簃二笔》、《香东漫笔》、《眉庐丛话》、《餐樱庑随笔》等。
况周颐祖原籍湖南宝庆府,为宝庆府开基祖况奎琳之后,远祖来自明代江西高安科举豪族老屋况氏。由于墓志铭一般为吹捧之作,而况周颐的墓志铭就被吹捧为封建社会三大官吏楷模之一的况青天--苏州知府况钟之后。但是对照江西靖安况氏、江西高安况氏及湖南宝庆况氏族谱,临桂况周颐先祖出自湖南宝庆府况氏,远祖为江西高安况氏。墓志铭对况周颐先祖的源流叙述上有攀附倾向,对况周颐的一生经历的叙述还是正确的。
明末,其七世祖况一几由湖南宝庆迁广西,生太高祖况成武。而高祖况宏刚任广西抚标右营把总,升千总,恩荫一子,应授忠显校尉,敕赠奋武郎,桂林营把总。曾祖况世荣,字缨传,荫七品太学生,赐赠中宪大夫。
祖父祥麟,字皆知,号葵杠,嘉庆庚申(1800)恩科举人,诰封奉政大夫,晋封中宪大夫。是个文学家,也是文字学,音韵学家,著有《红葵斋诗草附词》,《葵杠笔记》,《六书管见》。况祥麟为人和善,善启迪后进,对晚辈的学识品行影响很大。祖母朱镇,字静媛,名门闺秀,敕封太孺人,诰封太恭人。能诗能词,号称“临桂女史”,著有《澹如轩诗草》。
父亲况洵,字云衢,号瑜卿,邑廪贡生,候选训导,历署河池州学学正,西林县学训导,敕授修职郎,赐封文林郎,钦加内阁中书衔,诰封奉政大夫。母氏许,敕封孺人,赐封正七品太孺人,诰封太宜人。生母氏李,诰封太宜人。
大伯况澍,字雨人,道光乙酉年(1825)举人,己丑年(1829)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武英殿协修《康熙字典》,改刑部贵州司主事,升福建司员外郎,诰授奉直大夫。著有《东斋杂著》,《东斋诗集》。
二伯况澄,字少吴,郡廪生,嘉庆戊寅恩科举人,道光壬午(1822年)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授户部云南司主事,则例馆提调,官江西司员外郎,福建司郎中,山东道,贵州道监察御史,兵科,刑科给事中,工科掌印给事中,巡视西城。简放河南粮盐道两署,河南按察使。曾任道光甲午陕甘乡试主考官,道光癸巳会试,道光辛卯顺天乡试同考官,道光庚子河南乡试提调官。诰授中宪大夫。有《春秋属辞比事记补》,《西舍诗文》《使秦记程集》,《杂体诗钞》行世。
三伯况诠,字怡卿,廪贡生,候选训导,例授修职郎,敕赠文林郎,钦加内阁中书衔。
胞兄吉生。胞姊三,长适灵川周廷揆,诰封正一品夫人;二姊适同邑黄俊熙,例赠正七品孺人;三姊适同邑周德溥,例封宜人。
长子况维琦,字又韩,画家。长女况绵初(维琚),嫁篆刻名家陈巨来。
立德何亭亭,西南耸高隅。阳崖泄春意,井圃留冬芜。
胜引即纡道,幽行岂通衢。碧峰远相揖,清思谁言孤。
寺秩虽贵家,浊醪良可哺。
耸城架霄汉,洁宅涵絪缊。开门洛北岸,时锁嵩阳云。
夜高星辰大,昼长天地分。厚韵属疏语,薄名谢嚣闻。
兹焉有殊隔,永矣难及群。
宾秩已觉厚,私储常恐多。清贫聊自尔,素责将如何。
俭教先勉力,修襟无馀佗。良栖一枝木,灵巢片叶荷。
仰笑鹍鹏辈,委身拂天波。
疏门不掩水,洛色寒更高。晓碧流视听,夕清濯衣袍。
为於仁义得,未觉登陟劳。远岸雪难莫,劲枝风易号。
霜禽各啸侣,吾亦爱吾曹。
崎岖有悬步,委曲饶荒寻。远树足良木,疏巢无争禽。
素魄衔夕岸,绿水生晓浔。空旷伊洛视,仿佛潇湘心。
何必尚远异,忧劳满行襟。
悬途多仄足,崎圃无修畦。芳兰与宿艾,手撷心不迷。
品子懒读书,辕驹难服犁。虚食日相投,夸肠讵能低。
耻从新学游,愿将古农齐。
都城多耸秀,爱此高县居。伊雒绕街巷,鸳鸯飞阎闾。
翠景何的砾,霜飔飘空虚。突出万家表,独治二亩蔬。
一旬一手版,十日九手锄。
手锄手自勖,激劝亦已饶。畏彼梨栗儿,空资玩弄骄。
夜景卧难尽,昼光坐易消。治旧得新义,耕荒生嘉苗。
锄治苟惬适,心形俱逍遥。
玉蹄裂鸣水,金绶忽照门。拂拭贫士席,拜候丞相辕。
德疏未为高,礼至方觉尊。岂唯耀兹日,可以荣远孙。
如何一阳朝,独荷众瑞繁。
东南富水木,寂寥蔽光辉。此地足文字,及时隘骖騑.
仄雪踏为平,涩行变如飞。令畦生气色,嘉绿新霏微。
天意资厚养,贤人肯相违。
朝催筑城夫,暮点团结兵。
民民皆动摇,一日十数惊。
所赖官长贤,抚劳得众情。
防御出郊来,父老拜且迎。
垂髫及戴白,罗列车下听。
官家百万师,自足与寇争。
汝自守汝乡,汝自保汝生。
闲暇苟不虞,仓卒恐见倾。
我当徼汝劳,薄尔赋税征。
父老共感激,阗然动欢声。
旌旗洎甲矛,五色稍鲜明。
岂惟备抄掠,大敌固可婴。
问君何能然,子弟卫父兄。
平川雨初收,马嘶鼓厓厓。
相送不同往,极目秋鹰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