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载〔唐代〕
元载(?-777年):字公辅,凤翔府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人,唐朝宰相,其妻是河西节度使王忠嗣的女儿王韫秀。天宝初,因熟读庄子、老子、列子、文子之学,考中进士,后任新平尉。肃宗时,因与掌权宦官李辅国之妻同族而受到重用,管理漕运。代宗时,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即宰相),封许昌县子。后又授予天下元帅行军司马。因先后助代宗杀了李辅国以及后来的鱼朝恩两个掌权宦官而更加受到皇帝信任,此后营专其私产,大兴土木,排除异己,最后因为贪贿被杀抄家。
元载 - 生平

早年经历

父亲名升,本来姓景,母亲携元载改嫁景升。继父景升为唐太宗子曹王李明王妃元氏收田租得力,在元妃帮助下与元氏联宗,改名元升。因元载冒姓元氏,《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未将他列入元氏表。元载早年成了孤儿。元载自幼嗜好学习,喜欢写文章,性情敏捷聪慧,博览子部、史部书籍。肃宗即位后,急于处置军务,命诸道采访使量才提拔属官。元载升任洪州刺史。两京收复,入朝任度支郎中。元载智慧聪明有悟性,善于奏事对答。肃宗嘉许他,把有关国计民生的事务委任他办理,让他充任使节赴江淮,总领漕运职务,不久加官御史中丞。

当上丞相

元载与幸臣李辅国亲善。李辅国的妻子元氏,是元载的宗亲,因此,相互间十分亲近。当时李辅国权倾海内,行动无人敢违抗。适逢选举京兆尹,于是李辅国让元载兼京兆尹。元载意在宰相,面见李辅国恳切要辞去京兆尹。李辅国看出他的意愿,同意了。
公元762年(宝应元年)四月十八日,肃宗去世。

四月二十一日,代宗即位。

李辅国权势更重,在皇上面前称赞元载。元载能够探察皇上意图,因此很受恩宠。

公元762年(宝应元年)五月丙申,拜元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度支转运使依旧。加集贤殿大学士,修国史。又加散官银青光禄大夫,封爵许昌县子。

元载因为度支转运使职务繁杂琐碎,且负担重,担心伤害名声、阻碍升迁高位,一直与刘晏相友善,于是将钱谷的事务全部推卸掉,荐举刘晏代替自己,元载自己加任营田使。李辅国停职后,又加官判天下元帅行军司马。

迎合代宗

公元763年(广德元年),元载与宰臣刘晏、裴遵庆一起扈从代宗到陕州。等到代宗回长安宫殿,裴遵庆等都罢任,元载受恩宠更盛。
李辅国死,元载又交结内侍董秀,多给他金帛,让中书主书卓英情暗自传达赛旨。因此皇上有所关注,元载必先知道。顺承意愿、探究微义,言谈中必定暗合,代宗因此更信任他。妻子王氏凶狠暴戾,专权自恣。元载上朝谒见,王氏纵容儿子元伯和等在外游乐。上封章言事的顾繇奏告此事,代宗正以政事委任元载,反而将顾繇治罪。

铲除权宦

公元769年(大历四年),元载趁机密奏鱼朝恩专权,行为不轨,请将他除掉。鱼朝恩骄横,天下皆怒,代宗也知道,等听到元载的奏事,与心正合。元载于是结交北军大将共同谋划,以防万一。

公元770年(大历五年),鱼朝恩伏法。

作恶多端

元载以为自己有清除恶人的功绩,褒贬前贤,认为文才武略没有比得上他的。在城中建成南北二所豪华宅第,室宇恢宏壮丽,为当时第一。城南的肥沃土地与别墅、疆界相互连接,共数十处,穿绔罗的婢女奴仆有一百余人。恣意放纵,犯法妄为;奢侈僭越,没有限度。代宗详尽地察觉到他们的行迹,但因为代宗看在君臣多年的份上想保全元载。于是在元载单独晋见时,代宗劝诫他,但他并不悔改。

公元771年(大历六年),他草拟的文武官员的功劳有很多错误,元载怕有关部门指责,就请求下诏令任命六品以下的官员时,吏部、兵部就附在各等级中一起奏报,不必检查审核,想用来表示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上封章言事者李少良秘密将元载的丑恶行迹奏上朝廷,元载知道后,面奏代宗,将李少良等数人全都在朝廷打死。于是道路行人以目示意,无人敢议论元载的劣迹。元载家门之内,不是他的党羽概不结交。平素交友,凡涉及到有道义的人都疏远或抛弃。代宗宽恕仁慈,明察元载的所作所为,已经数年,但元载仍然不加悔改,致使众人的愤怒日有所闻。

结局

公元777年3月28日(大历十二年三月庚辰),朝仗退下后,代宗坐延英殿,派左金吾大将吴凑逮捕了元载、王缙,关押在政事堂里。又分别逮捕了他们亲信的官吏和儿子们关进监狱。[12] 皇帝下诏命吏部尚书刘晏、御史大夫李涵、散骑常侍萧昕、兵部侍郎袁惨、礼部侍郎常衮、谏仪大夫杜亚审讯,证人罪状都由皇宫里的人提供。皇帝还派宦官去当场问一些隐秘的事,他都认罪。

三月辛巳,皇帝下诏命元载自杀,他妻子和儿子扬州兵曹参军元伯和、祠部员外郎元仲武、校书郎元季能都被处死了。挖开他祖父、父亲的坟墓,劈开棺材扔掉尸骨,拆毁了他家私庙的神主和大宁、安仁里的两处住宅,将材料赐给众臣修理官署住宅,还拆毁他在洛阳的宅院修理禁苑。

唐德宗继位后,追念元载帮助自己成为皇太子,于公元784年(兴元元年),恢复了他的官爵,让给他改葬。元载生前的下属许初、杨皎、纪慆出资改葬元载。元载初谥荒,后改为贬义稍弱的成纵。

元载 - 主要成就

行政

代宗即位后,元载重金贿赂宦官董秀,获取皇上意图;收买敌人手下获取秘密,为代宗铲除了手握禁军又权倾朝野的宦官鱼朝恩,取得了代宗的宠幸和信任。

文学

元载是一个有学问的名士,文章写得好,有文集10卷;曾为弘扬佛教律宗书写了怀素新疏40本。

用人

他在任期间,提拔任用的刘晏、杨炎,皆是著名的理财名臣。

地理

公元773年(大历八年),吐蕃占据陇西,朝廷大臣一般都认为关中以西无险可守,而宰相元载了解陇西和河西走廊的地理状况,提出可以分兵把守石门、木峡、陇山的关隘,还可以设置鸣沙县、丰安军作为侧翼,与北部灵武一带的五城相呼应,为此他还将这一地区的地形画成地图献给唐代宗。

元载 - 轶事典故

芸辉堂

元载在自己的宅院里建造了一座芸辉堂。芸辉,是一种香草的名字,产在于阗国。它质地象玉一样洁白,掺入土里不腐烂。将它舂成碎屑,用来涂饰墙壁。因此,叫芸辉堂。这座殿堂还用沉香木做屋梁,用金银做窗户。殿堂内装有美玉制的屏风,紫色的绡帐。

这付屏风本是当年宰相杨国忠心爱的至宝,上面雕刻着前朝美女妓乐图,另外用水晶作压帘的饰具, 还用碧色宝石串成串作装饰。它制作的精致巧妙,完全是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紫绡帐是从南海溪洞的酋长那儿得到的,是用绞绡一类织物制作的。既轻疏又非常的薄,挂在那边就像什么也没挂一样。虽然在天寒地冻的时节,风也吹不进帐子里面;就是在盛夏酷暑,帐子里自然清凉。

它的颜色隐隐约约的,让你都看不出来挂有帐子,都说元载的卧室里有紫气呢。其余的,如服饰、古玩、用具,也都特别的奢华,都效仿帝王之家的排场。元载还在芸辉堂前修造了一座水池,用玛瑙和带纹理的石头垒砌池塘的堤岸。池中植有苹阳花,象白苹一类,它开的花红而大,象牡丹。还植有碧芙蓉,香洁萏萏,都比一般的芙蓉、荷花长得高大壮 伟。

一天闲暇时,元载依着栏杆观赏池中的花草。忽然听到清亮的歌声,象十四五岁的少女唱的,唱的歌曲是《玉树后庭花》。元载非常惊异,不知道这歌声来自哪里。待仔细审听辨识,乃是从池中芙蓉里发出来的。他俯身察看,听到有喘气的声音。元载非常疑忌这件事, 立即将芙蓉花剖开看,什么也没有见到。他不让家里人对外讲这件事。等到元载获罪被处死 后,将他的家中童仆遣送到平庐为兵卒,人们才知道这件事。

龙髯拂尘

元载有一把龙髯拂尘,颜色绛紫,象熟透了的桑椹。这把拂尘长约三尺,用水晶石制作尘柄,雕刻红玉作环钮。到刮风下雨天气晦暗时,或者到水边将它沾湿了,则光彩摇动着,拂尘上的龙髯奋然立起来像发怒的样子。将它放在厅堂中,到了夜晚蚊子和蚋等不敢靠前。

将它拂出声音来,那么鸡犬牛马听到后没有不惊恐逃离的。如果将它垂放在池潭旁边,那么鱼鳖虾蟹,都俯首来到近前, 将水喷洒向空中,立即形成长三五尺的瀑布,而且一点也不断流。如果烧燕子肉来薰它,就 会生出烟来如云似雾。后来,皇上得知这把拂尘的奇异后,元载不得不将它进献到宫中。元 载自己说过这把拂尘是从洞庭湖一位叫张知和的道士那里得到的。

薛瑶英

元载有个最宠爱的小妾叫薛瑶英,能歌善舞,玉质仙姿。而且肌肤香艳,体态轻盈。 就是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旋波、移光,汉代的赵飞燕,晋代的绿珠,都不及她的美丽娇娜。 薛瑶英的母亲赵娟,原是岐王的爱妾,后来再嫁薛家,生了薛瑶英。她从小就给薛瑶英吃香料,因此薛瑶英肌体芳香。

待到薛瑶英被元载收纳为妾后,寝卧的是金丝帐,铺的是不招灰尘的褥子。却尘褥产自勾丽国,据说是用却尘兽毛制作的,殷红色,异常光亮柔软。穿的是龙绡织成的衣服。一件衣服没有二三两重,将它挂起来握在掌中不满一把。元载认为薛瑶英身体特别轻盈娇丽,不堪穿太重的衣服,因此才从勾丽国寻索到这种龙绡衣。

元载在世时,他只有贾至、杨炎二位好友。他们二人常常能够亲眼看到薛瑶英唱歌跳舞。贾至曾赠诗 赞美薛瑶英。诗是:“舞怯铢衣重,笑疑桃脸开。方知汉武帝,虚筑避风台。”杨炎也作一首长诗赞美薛瑶英。这首诗是这样的:“雪面淡娥天上女,凤箫鸾翅欲飞去。玉钗翘碧步无尘,纤腰如柳不胜春。”

薛瑶英非常会巧笑献媚,元载沉湎在她的妖娆美色之中,宰相的政务也懒得去处理。而且,薛瑶英的父亲薛宗本、哥哥薛从义、与她的母亲赵娟,交替着出入于相府,来收索贿赂,说是给走门路。更严重的是,他们跟中书王吏卓倩等人互相勾结、 狼狈为奸。而这些人跟元载不论提出什么要求,元载从未有过不应允的事情。当时,所有带着钱物贿赂他们谋求官职的人,都依仗元载的威赫势力,将薛家的人与卓倩之流当作媒介和阶梯。待到元载被朝廷处死后,薛瑶英又嫁给闾里的一般人家作妻室了。评论这件事情的人 认为:元载丧失美德,是从宠溺一个女人而导至来的!

书生

元载作宰相时,大白天有一个书生来求见。接见后,那书生参拜后说:“听说你品格高尚,仁德而喜欢有才能的人。我就献诗一篇,用来寄托我的敬意。”

诗是这样的:“城南的路长没有住宿的地方,荻花飘飞好象柳絮。海燕衔泥想要作窝,空屋里没有人却飞走了。”元载不明白他的用意。书生出了门就不见踪形了。后来过了一年多,元载被法办其家也破败了。

元载 - 家庭成员

父亲

景昇,任员外官。

正妻

王韫秀,王忠嗣之女。一向以凶狠暴戾闻名,放纵她的孩子元伯和等人虐害一方。

小妾

薛瑶英

儿子

长子:元伯和,先就被贬在杨州任扬州兵曹参军。等到元载有罪,命令中使乘驿马驰赴扬州赐元伯和死。

次子:元仲武,是祠部员外郎。

第三子:元季能,是秘书省校书郎,二人与元载妻子王氏一起被赐死。

女儿

尼姑元真一,从少就当了尼姑,被押到宫中嫔妃处做奴仆。唐德宗时,才告诉她元载死了,她哭叫跳脚倒在地上,侍从们呵斥阻止她,皇帝说“:哪有听说父亲去世了却责备她悲伤的呢?”命令把她扶了出去。

其他作家诗文推荐

庚寅吾入蜀,西过齐安城。
雪堂拜老仙,眉宇寒峥嵘。
微泉尚如昔,激激琴筑声。
龙蛇入笔力,断石卧纵横。
戊戌奉诏追,触热万里程;归途抵齐安,岁月浩可惊。
三日乃东下,鼓角遥送迎。
安国有老僧,元佑初载生,蝉联说旧事,耳目犹聪明,徒行就船别,耿耿恻怆情。
岂知二纪後,汝乃为此行。
追怀昔游地,未语涕已倾。
念汝虽并塞,残虏方守盟。
职虽在警盗,枹鼓寂不鸣。
惟当奉法令,日夜抚孤惸。
官卑俸入薄,切勿厌藜羹。
勇如赤壁战,节若江水清。
人谁不汝知,况事贤公卿。
三山与七家,相望雨柴荆;归来讲学暇,襏襫同春耕。


上已游嘉禾南湖歌者为豪夺扣舷自歌邻舟皆笑三月三天霁吹晴,见麟凤沧州,鸳鹭沙汀。华鼓清箫,红云兰棹,青纻旗亭。细看来春风世情,都分在流水歌声。劣燕娇莺,冷笑诗仙,击楫扬舲。

客窗清明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

雨窗寄刘梦鸾赴宴以侑樽云

妒韶华风雨潇潇,管月犯南箕,水漏天瓢。湿金缕莺裳,红膏燕嘴,黄粉蜂腰。梨花梦龙绡泪今春瘦了,海棠魂羯鼓声昨夜惊者。极目江皋,锦涩行云,香暗归潮。

赠张氏天香善填曲时在阳羡莫侯席上

月明一片缃云,揉做清芬,吹下昆仑。胜浅浅兰烟、靠靠花雾、淡淡梅魂。这气昧温柔可人,那风流旖旎生春。声迹相闻,多少余芳,散在乾坤。

自述

华阳巾鹤氅蹁跹,铁笛吹云,竹杖撑天。伴柳怪花妖、鳞祥凤瑞、酒圣诗禅。不应举江湖状元,不思凡风月神仙。断简残编,翰墨云烟,香满山川。

张谦斋左辖席上索赋

卷鲸川吸尽春云,曲妙重歌,酒冷还温。裁甚乌纱,尽他白发,醉个红裙。想献玉遭刑费本,算挥金买笑何村,俯仰乾坤,多少英雄,不到麒麟。

寄远

怎生来宽掩了裙儿,为玉削肌肤,香褪腰肢。饭不沾匙,睡如翻饼,气若游丝。得受用遮莫害死,果实诚有甚推辞?乾闹了若干时。草本儿欢娱,书彻货儿相思。

云雨期一枕南柯,破镜分钗,对酒当歌。想驿路风烟、马头星月,雁底关河。往日个殷勤访我,近新来憔悴因他.淡却双蛾,哭损秋波,台候如何?忘了人呵。

越楼见姬梳洗已倚立娇困若不胜情因记隔朱楼杨柳青青,烟锁窗纱,风动帘旌。爱镜睹婵娟、粉吹旖旎、玉立娉婷。翘凤头金钗整整,朵松花云髻亭亭。个样心情,困托香腮,斜倚云屏。登澄江君山有平原君墓并手植桧至绝顶甚壮人气宇芙蓉城古意山川,葬玉当时,植桧何年?江树阴阴,江帆隐隐,江草芊芊。蘸海渎东南半天,望金焦西北双拳。巾袂蹁跹,不索浮莲,挟取飞仙。

红梅徐德可索赋类卷

从来不假铅华,试耍学宫妆,醉笑吴娃。返老还童,脱胎换骨,饱养烟霞。罗浮梦休猜做杏花,萼绿仙曾服甚丹砂?春在天涯,紫蜡封香,寄与谁家。

帘内佳人瞿子成索赋

鲛绡不卷闲情,翠织玲珑,玉立聘婷。倚动银钩,耍吹罗带,笔振金铃。迷楚云花昏柳瞑,隔湘烟水秀山明。楼外人行,休放春愁,难掩风声。

西湖忆黄氏所居

多时不到儿家,想绳挂秋千、弦断琵琶、眉淡兰烟、钗横梭玉、粉褪铅华。软龙绡尘蒙宝鸭,烂胭脂雨过金沙。隔个窗纱,梦断东风,门外啼鸦。

贾侯席上赠李楚仪

洗妆明雪色芙蓉,默默情怀,楚楚仪容。甚烟雨江头,移根何在,桃李场中。尽劣燕娇莺冗冗,笑落花飞絮濛濛。湘水西东,怅望蹇衣,玉立秋风。

登姑苏台

百花洲上新台,帘吻云平,图画天开。鹏俯沧溟,蜃横城市,鳌驾蓬莱。学捧心山颦翠色,怅悬头土湿腥苔。悼古兴怀,休近阑干,万丈尘埃。

会州判文从周自维扬来道楚仪李氏意

文章杜牧风流,照夜花灯,载月兰舟。老我江湖,少年谈笑,薄幸名留。赠杨柳人初病酒,采芙蓉客已惊秋。醉梦悠悠,雁到南楼,寄点新愁。

赠罗真真

罗浮梦里真仙,双锁螺鬟,九晕珠钿。晴柳纤柔,春葱细腻,秋藕匀圆。酒盏儿里殃及出些腼腆,画巾争儿上换下来的婵娟。试问尊前,月落参横,今夕何年?

富子明寿

梨花院羯鼓挝晴,恰暮雨黄昏、新火清明。歌倚缑笙,香温汉鼎,酒暖吴橙。贺绿鬓朱颜寿星,是轻衫矮帽书生。趁取鹏程,快意风云,唾手功名。

丙子游越怀古

蓬莱老树苍云,不黍高低,狐兔纷坛。半折残碑,空余故址,总是黄尘。东晋亡也再难寻个右军,西施去也绝不见甚佳人。海气长昏,啼鴂声乾,天地无春。隔楼所见对望终日其媪若厌者遂下帘以蔽之织湘江一片波纹,窣下闲愁,隔断诗魂。非雾非烟,影娥池上,香梦无痕。拍画阑纤舒玉笋,启纱窗推晒罗裙。饱看娇春,倩得南薰,卷起梨云。

七夕赠歌者

崔徽休写丹青,雨弱云娇,水秀山明。箸点歌唇,葱枝纤手,好个卿卿。水洒不著春妆整整,风吹的倒玉立亭亭。浅醉微醒,谁伴云屏?今夜新凉。卧看双星。

黄四娘沽酒当垆,一片青旗,一曲骊珠。滴露和云,添花补柳,梳洗工夫。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笑倩谁扶?又被春纤,搅住吟须。秋日湖山偕白子瑞辈燕集赋以俾歌者赴拍侑樽秋声一片芦花,正落日山川,过雨人家。羡歌舞风流、太平时世、诗酒生涯。待杨柳晴春风跃马,且桂华凉夜月乘槎。一曲吴娃,笑煞江州泪满琵琶。

感兴

谢安江左优游,梦觉东山,声动南州。覆雨翻云,怜花宠柳,未肯回头。成时节衣冠冕旒,败时节笞杖徒流,问甚么恩仇。山塌虚名,海阔春愁。

秋思

红梨叶染胭脂,吹起霞绡,绊住霜枝。正万里西风,一天暮雨,两地相思。恨薄命佳人在此,问雕鞍游子何之。雁未来时,流水无情,莫写新诗。

秋日与高敬臣胡善甫辈饮湖楼即事

疏帘外暮雨西山,唤起诗仙,共倚阑干。杯影涵秋,歌声送晚,鬓脚生寒。添风韵春纤象板,减恩情罗扇龙檀。红藕花残,茉莉双鬟,油壁吹香,催上归鞍。

劝求妓者

溺盆儿刷煞终臊,待立草为标,现世生苗。时下收心,眼前改志,怎换皮毛?厌禳死花枝般老小。踢腾尽铜斗般窠巢。日夜煎熬,要撅断琴弦,别觅鸾胶。

问春

东君去也如何?风皱纤鳞,烟抹羞蛾。恨白眼相看,青春不管,黑发无多。香絮引鱼吞绿波,落花惊蝶梦南柯。随处行窝,载酒吴船,击筑秦歌。

毗陵张师明席上赠歌妓周氏宜者

宜歌宜舞宜妆,道是风流,果不寻常。粉靥堆春,金盘捧露,翠袖笼香。此际相逢蕊娘,个中谁是周郎?愁近清觞,泥醉归来,灯影昏黄。

咏红蕉

红蕉分钟天涯,换叶移根,灌水壅沙。娇耐秋风,清宜夜雨,艳若春华。翠袖捧银台绛蜡,绿云封玉灶丹霞。富贵人家,妆点湖山,吃喜窗纱。仲明同知坦然斋集苏老琵琶吴国良箫歌者王玉莲坦然对客高轩,烂醉梅边,占得春先。箫阮鸾声,琵琶凤尾,宝鼎龙涎。金错落三分酒浅,玉玲珑一串珠圆,谁似尊前,谈笑风流,富贵神仙。

荆溪即事

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寺无僧狐狸样瓦,官无事鸟鼠当衙。白水黄沙,倚遍阑干,数尽啼鸦。

高敬臣病

赋高唐何事悲秋?山在书屏,云在帘钩。尽汗漫羁情,炎凉世态,万象蜉蝣。杨柳阴吴船载酒,藕花凉楚客登楼。宾主相留,且对清江,抖擞诗愁。

晋云山中奇遇

赚刘郎不是桃花,偶宿山溪,误到仙家。腻雪香肌,碧螺高髻,绿晕宫鸦。掬秋水珠弹玉甲,笑春风云衬铅华。酒醒流霞。饭饱胡麻,人上篮舆,梦隔天涯。爱秋娘弄月无痕,冰雪凝妆,风露为魂。歌颤鸾钗,尘随鸳袜,酒污猩裙。巧画柳双眉浅颦,笑生花满眼娇春。好客东君,特与新诗,留取香云。

西岩所见

西岩楼外东风,曲曲阑干,小小帘栊。甚午困懵腾,髻鬟髟妥鬌,星眼朦胧。正落絮飞花冗冗,又夕阳流水溶溶。金缕香绒,倦绣屏床,误却春工。

登毗陵永庆阁所见

忽飞来南浦娇云,背影藏羞,忍笑含颦。绕鬓兰烟,沾衣花气,恼梦梅魂。似湘水行春洛神,遇天台采药刘晨。愁缕成痕,一枕余香,半醉黄昏。

宴支园桂轩

碧云窗户推开,便敲竹催茶,扫叶供柴。如此风流,许多标致,无点尘埃。堆金粟西方世界,散天香夜月亭台。酒令诗牌,烂醉高秋,宋玉多才。

风雨登虎丘

半天风雨如秋,怪石於菟,老树钩娄。苔绣禅阶,尘粘诗壁,云湿经楼。琴调冷声闲虎丘,剑光寒影动龙湫。醉眼悠悠,千古恩仇。浪卷胥魂,山锁吴愁。

游琴川

海虞雄踞山州,水濑丝桐,路列文楸。铺翠峰峦,染云林障,推月潮沟。有第四科贤哲子游,是几百年忠孝何侯。舞榭歌楼,酒令诗筹,官府公勤,人物风流。

重九后一日游蓬莱山

重阳雨冷风清,阻却王宏,淡了渊明。昨日寒英,今朝香味,未必多争。蜂与蝶从他世情,酒和花快我平生。纵步蓬瀛,会此同盟,醉眼青青。

拜和靖祠双声叠韵

至当时外士山祠,渐次南枝,春事些儿。枫渍殷脂,蕉撕故纸,柳死荒丝。目寒涩雄雌鹭鸶,翅参差母子鸬鹚。再四嗟咨,捻此吟髭,弹指歌诗。

安溪半江亭陪雅斋元帅饮

半江亭上凭阑,挝鼓楼船,弭节江湾。金虎悬符,玉龙立槊,竹树生寒。绿波转秋回俊眼,翠云堆晚列歌鬟。樽酒开颜,如此江山,人在蓬壶,图画中间。

泊青田县

白鹤飞下青田,叹物换星移,谷变陵迁。山瘦披云,溪虚流月,今夕何年?梦已到石门洞天,眼休惊辽海人烟。谁与周旋?虎节元臣,乌帽诗仙。

自叙

斗牛边缆住仙槎,酒瓮诗瓢,小隐烟霞。厌行李程途,虚花世态,潦草生涯。酒肠渴柳阴中拣云头剖瓜,诗句香梅梢上扫雪片烹茶。万事从他,虽是无田,胜似无家。

毗陵晚眺

江南倦客登临,多少豪雄,几许消沉。今日何堪,买田阳羡,挂剑长林。霞缕烂谁家昼锦,月钩横故国丹心。窗影灯深,磷火青青,山鬼喑喑。

白池青草古盐州,倚啸高城豁望眸。
河朔毡庐千里迥,泾原旌节隔年留。
辕门菊酒生豪兴,雁塞风云惬壮游。
诸将至今多卫霍,伫看露布上龙楼。


〔 元载 〕诗文推荐

别妻王韫秀
年来谁不厌龙钟,虽在侯门似不容。看取海山寒翠树,苦遭霜霰到秦封。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