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士谔〔唐代〕
羊士谔(约762~819),泰山(今山东泰安)人。贞元元年礼部侍郎鲍防下进士。顺宗时,累至宣歙巡官,为王叔文所恶,贬汀州宁化尉。元和初,宰相李吉甫知奖,擢为监察御史,掌制诰。後以与窦群、吕温等诬论宰执,出为资州刺史。士谔工诗,妙造梁《选》,作皆典重。与韩梓材同在越州,亦以文翰称。著集有《墨池编》、《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羊士谔 - 思想追求

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他在文学观点上主张明道致用。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特别重视道统的修养,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在对待“道”与“文”的关系上,主张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认为“文”固然要服从于“道”,但非“有德者必有言”,并且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能言之士哉”,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语言要有文采,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其他作家诗文推荐

青垂柳线水平池。芳径燕初飞。日长事少人静,山茧换单衣。
箫鼓远,篆香迟。卷帘低。半床花影,一枕松风,午醉醒时。


石林高几许,金刹在中峰。白日空山梵,清霜后夜钟。
竹窗回翠壁,苔径入寒松。幸接无生法,疑心怯所从。

太后新用事,秦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长安君,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太后左右:“有复言长安君者,老妇其面。”

左师触龙太后太后盛气之。徐趋,至自谢,曰:“老臣病足不能走,不得久矣。自恕太后玉体之有所也,故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行。”曰:“食饮得无乎?”曰:“粥耳。”曰:“老臣今者不欲食,乃自强步三四里,食,。”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少解

左师曰:“老臣贱息舒祺,最不肖之。黑衣之数,卫王宫。。”太后曰:“。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填沟壑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乎?”对曰:“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以为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曰:“父母之爱为之深远之送燕后也,为之泣,念悲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祝之,祝曰:‘使。’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曰:“今三前,至赵之为赵,赵王之侯者,其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也。”“其近者祸孙。岂人主不善哉?无功,挟重器多也。今长安君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及今有功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赵?老臣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之所使之。”

长安君约车齐,齐兵乃出。

子义之曰:“人主也、骨肉之亲也,不能无功之、无,已守金玉之重也,况人臣乎。”


〔 羊士谔 〕诗文推荐

寄裴校书
登高何处见琼枝,白露黄花自绕篱。惟有楼中好山色,稻畦残水入秋池。

春望
莫问华簪发已斑,归心满目是青山。独上层城倚危槛,柳营春尽马嘶闲。

山寺题壁
物外真何事,幽廊步不穷。一灯心法在,三世影堂空。山果青苔上,寒蝉落叶中。归来还闭阁,棠树几秋风。

忆江南旧游二首
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曾作江南步从事,秋来还复忆鲈鱼。曲水三春弄彩毫,樟亭八月又观涛。金罍几醉乌程酒,鹤舫闲吟把蟹螯。

泛舟入后溪(后一首一作于鹄诗)
东风朝日破轻岚,仙棹初移酒未酣。玉笛闲吹折杨柳,春风无事傍鱼潭。雨馀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唯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

和窦吏部雪中寓直
瑞花飘朔雪,灏气满南宫。迢递层城掩,徘徊午夜中。金闺通籍恨,银烛直庐空。谁问乌台客,家山忆桂丛。

山阁闻笛
临风玉管吹参差,山坞春深日又迟。李白桃红满城郭,马融闲卧望京师。

乱后曲江
忆昔曾游曲水滨,春来长有探春人。游春人静空地在,直至春深不似春。

南池荷花
蝉噪城沟水,芙蓉忽已繁。红花迷越艳,芳意过湘沅。湛露宜清暑,披香正满轩。朝朝只自赏,秾李亦何言。

登楼
槐柳萧疏绕郡城,夜添山雨作江声。秋风南陌无车马,独上高楼故国情。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