驷驖

驷驖孔阜,六辔在手。公之媚子,从公于狩。
奉时辰牡,辰牡孔硕。公曰左之,舍拔则获。
游于北园,四马既闲。輶车鸾镳,载猃歇骄。


译文/注解

译文
四匹黑骏马并排嘶鸣高昂,秦公娴熟地收放六条丝缰。那些最得宠信的臣仆卫队,跟随他们的君王狩猎围场。
围场小吏放出应时的公鹿,只见鹿群是那样肥大美好。秦公兴奋地呼喊左转包抄,他搭弓放箭猎物应弦而倒!
打猎尽兴后拐到北园游玩,那四匹马儿此刻尽享悠闲。车儿轻轻转啊鸾铃叮当响,车里载着有功劳的小猎犬。

注释
驷:四马。驖(tiě):毛色似铁的好马。
阜:肥硕。
辔:马缰。四马应有八条缰绳,由于中间两匹马的内侧两条辔绳系在御者前面的车杠上,所以只有六辔在手。
媚子:亲信、宠爱的人。
狩:冬猎。古代帝王打猎,四季各有专称。《左传·隐公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
奉:猎人驱赶野兽以供射猎。时:“是”的假借,这个。辰:母鹿。牡:公兽,古代祭祀皆用公兽。
硕:肥大。
左之:从左面射它。
舍:放、发。拔:箭的尾部。放开箭的尾部,箭即被弓弦弹出。
北园:秦君狩猎憩息的园囿。
闲:通娴,熟练。
輶(yóu):用于驱赶堵截野兽的轻便车。鸾:通“銮”,铃。镳(biāo):马衔铁。
猃(xiǎn):长嘴的猎狗。歇骄:短嘴的猎狗。

赏析

古代帝王狩猎场面极其宏伟,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都极尽铺叙描摹之能事,对此作了生动反映。从扬雄《长杨赋》中“今年猎长杨,……罗千乘于林莽,列万骑于山嵎”也可窥见其规模之一斑。而《秦风·驷驖》之妙却全在以简驭繁,以少胜多,仅三章十二句四十八字即已写尽狩猎全过程,却同样使人觉得威武雄壮,韵味无穷。

首章写将猎。取景从四匹高头大马切入,严整肃穆,蓄势待发,充满凝重的力度感。四马端端正正站着,只待一声令下,便拔蹄飞驰。镜头接着由马转移至控制着六根马缰绳的人。“六辔在手”,显得那样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充满自信。这是赶车人,也即下句所谓的“媚子”之一,即秦襄公的宠臣。他还不是主角,只是“从公于狩”的一个陪衬。真正发号施令的是秦襄公。他带领一大批“媚子”,大规模出猎。此章虽只撷取一辆狩猎车的情景,而声势浩大又纪律严明的场面已可联想得之。驭马与驭天下,其理一贯,如后世白居易《授韦贯之工部尚书制》所云:“善御者,齐六辔;善理者,正六官。”所以此章通过层层反衬,暗写秦襄公治军治国有方。

次章写正猎。管山林苑囿的狩猎官,接到开猎的命令后,急忙打开牢圈樊笼,将一群群养得肥肥的专供王家狩猎作靶子用的时令兽驱出,于是乎轰轰烈烈的围猎场面就自然映现在读者脑海。这虽然只是个铺垫,但角度很巧妙,令人从被猎对象想像狩猎盛况,避实就虚,别具一格。至于为什么单单驱出“牡”兽,那是因为当时祭祀用的牺牲以牡为贵,不用牝兽。在纷纭的围场中,诗作的镜头紧紧跟随着秦襄公,只见他吆喝一声:“射左边的那一只!”果然那肥兽应弦而倒。这足见秦襄公武艺不俗。当然,他狩猎的对象只是驯养的野兽,这与《郑风·大叔于田》中“襢裼暴虎”(赤膊空拳打老虎)的公子相比,不免有点虚浮和滑稽。但以王侯之尊,让他真正到深山老林与虎豹猛兽直接较量,那是不现实的。因此,此诗的描写非常切合主人公的身份地位。诗只举秦襄公一隅,可谓抓住了牛鼻子,其余留下一片空白,让读者去自行想像补充。对于秦襄公,也只是摄取了一个刹那间的特写镜头,而略去其他枝节,叙事中有描写,笔法老练简洁。

末章写猎后。猎后情景可写的很多,如猎物的丰盛,猎者的欣悦等,但都未免落入寻常窠臼。此诗的猎后视角独特,大有王者风范。诗写猎后即游于“北园”,按常理推测那北园与猎场应该是相通连同在一区的,并非要绕道另去一处游息。故首句既是场景的转换,突出了王家苑囿之广大,也是氛围的转折,由张而弛。一个“游”字意脉直贯篇末。前“狩”后“游”,互为补充,整个过程相当完整。次句又着眼于“驷驖”,与首章相呼应,而神态则迥异,此处的驷驖不再是筋脉怒张,高度紧张,而是马蹄得得,轻松悠闲。一个“闲”字语意双关,马是如此,人也如此。后两句又对“闲”字着意渲染。輶车是一种轻便车。《周礼·校人》:“田猎则帅驱逆之车。”驱逆之车即是輶车,其作用在于围驱猎物,供猎者缩小包围。猎后的輶车已不用急驶飞赶,因而马嚼上铃儿叮当,声韵悠扬,从听觉上给人悠闲愉悦之感。最妙的是末句的特写,那些猎时奋勇追捕猎物的各种猎狗都乘在輶车上休其足力。这一宠物受宠的镜头很有情趣,也很耐人寻绎,将先前的紧张与现时的休闲形成鲜明对照,使末章的“闲”趣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叙事取景高度浓缩,突出典型场景和人物,抓住富于表现力的瞬间和细节,因而虽只窥豹一斑,却能使人想见全豹,其艺术概括力很值得借鉴。《诗经》中写狩猎的名篇有二,即《郑风·大叔于田》与此篇,前者反复铺张,以繁见长,后者精要简约,以简著称,而这恰恰代表了中国文学的两大传统手法。

推荐诗文

天姿雅素,不管群芳妒。微笑倚春风,似窥宋、墙头凝伫。一春花草,陡觉更无香,悬绣账,结罗巾,谁更熏沈炷。
可堪开晚,未放韶光去。生怕糁庭阶,直不忍、苍苔散步。会须开宴,满摘蘸瑶觞,何况有,绮窗人,娇鬓相宜处。


垂柳鸣黄鹂,关关若求友。春情不可耐,愁杀闺中妇。
日暮登高楼,谁怜小垂手。
昨日桃花飞,今朝梨花吐。春色能几时,那堪此愁绪。
荡子游不归,春来泪如雨。

也;穷达也;也。故之将隆,必圣明之君。圣明之君,必有忠贤之臣。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亲也,不而自亲。唱之而必和,谋之而必从,玄同,曲折合符失不能疑其志,谗构不能离其交,然后成功也。其所以然者,岂徒人事哉?授之者天也,之者神也,成之者也。

夫黄河而圣人里社鸣而圣人出,群龙见而圣人用。故伊尹,有莘氏之臣也,而阿衡于商。太公,渭滨之老也,而尚父百里奚在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不才于虞而才于秦也。张良黄石之符,诵三略之说,以游于群雄,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张良之拙说于陈项,而巧言于沛公也。然则张良之言一也,不识其所以合离?合离之由,神明之也。故四贤者,载于箓图,事天人,其可之贤愚哉?孔子曰:“明在躬,气志如神。嗜欲将至,有开必先。天降雨,山云。”诗云:“惟岳降神,;惟,惟。”之谓也。

岂惟兴主乱亡者亦如之焉。幽王之惑女也,祅始于庭。曹伯阳之获公强也,征发于社宫叔孙豹竖牛也,祸成于庚宗。吉凶成败,各以至。咸皆不求而自合,不而自亲矣。昔者,圣人受河洛曰:以者,七九而衰;以兴者,六八而谋。及成王定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也。故自幽厉之间,大坏,二霸之后,礼乐陵迟文薄之弊,灵景辩诈之伪,成于七国酷烈之极,积于亡秦;章之,弃于汉祖。虽仲尼至圣,颜冉大贤,揖让规矩之内,訚訚于洙、泗之上,不能其端;孟轲卿体二希圣,从容正道,不能其末,天下至于而不可

夫以仲尼之才也,而鲁卫;以仲尼也,而言不定哀;以仲尼也,而见忌于子西;以仲尼之仁也,而取仇于桓魋;以仲尼之智也,而屈厄于陈蔡;以仲尼也,而招毁于叔。夫足以天下,而不于人;言足以经万世,而不见信于足以神明,而不能弥纶于俗;聘七十国,而不一获其驱骤之域,屈辱于公卿之门,其不遇也如。及其子思希圣备体,而未之至,封己养高,势动人主。其所游诸侯,莫不结驷而造门;虽造门犹有不者焉。其徒子夏升堂而未入于室者也。退老于家,魏文候师之,西河之人肃然归德,比之于夫子而莫敢间其言。故曰:也;穷达也;也。而后之君子区区于一,叹息于一朝。屈以之沈湘,贾谊以之发愤,不亦乎!

然则圣人所以为圣者,盖在乎乐天知命矣。故遇之而不怨,居之而不疑也。其,而不可屈;其,而不可夺。譬如水也,通之焉,塞之焉,升之于云则雨施,沈之于地则土润。体以洗物,不乱于浊;受浊以济物,不伤于。是以圣人穷达如一也。夫忠直之独立于俗,理势然也。故木于林,风必摧之;于岸,之;高于人,众必之。前不远,覆车继轨。然而志士仁人,犹蹈之而弗悔,操之而弗失,何哉?将以遂志而成也。求遂其志,而风波于险涂;求成其,而谤议于当所以之,盖有矣。子夏曰:“死,富在天”故之将也,之将也,则伊尹吕尚之兴于商百里子房之用于秦汉,不求而自,不而自遇矣。之将也,之将也,岂独君子耻之而弗为乎?盖亦知为之而弗矣。

希世苟合之士,蘧蒢戚之人,俛仰之颜,逶迤势利之间,无是,赞之如;言无可否,之如响。以窥看为精神,以向背变通。势之所集,从之如归市;势之所去,弃之如脱遗。其言曰:孰亲也?与失孰贤也?荣与辱孰也?故遂其衣服,车徒货贿其声色,脉脉然自以为矣。盖见龙逢比干之亡其,而不惟飞廉、恶来之灭其族也。盖知伍子胥属镂于吴,而不戒费无忌之诛夷于楚也。盖讥汲黯之白首于主爵,而不张汤牛车之祸也。盖笑萧望之跋踬于前,而不惧石显之绞缢于后也。故夫达者之筭也,亦各有矣。

曰:凡人之所以奔竞于富,何为者哉?若夫立德必须乎?则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必须势乎?则王莽董贤之为三公,不如杨雄仲舒之阒其门也。必须富乎?则齐景千驷,不如颜回、原宪之约其也。其为乎?则执杓而饮河者,不满腹;弃室而洒雨者,不过此以往,弗能受也。其为乎?则善恶书于史册,毁誉于千载;赏罚天道,吉凶乎鬼神,固可畏也。将以娱耳目、乐心乎?譬命驾而游五都之市,则天下之货毕陈矣。褰裳而涉汶阳,则天下之如云矣。椎而守敖庾、海陵之仓,则山坻之积在前矣。扱衽而登钟山蓝田之上,则夜光玙璠可观矣。夫如是也,为物甚众,为己甚寡,不爱其,而其神。风惊尘起,散而不止。六疾待其前,五刑随其后。利害其左,攻夺其右,而自以为见身名之亲疏荣辱之客哉。

天地之大德曰,圣人之大宝,何以守曰仁,何以正人曰义。故古之王者,盖以一人天下,不以天下一人也。古之仕者,盖以官其义,不以利其官也。古之君子,盖耻之而弗能也,不耻能而弗也。天人之性,乎邪正之祸福之门,终乎荣辱之,其昭然矣。故君子。若夫不违其语不失其人,天动星回而辰极犹居其所,玑旋轮转,而衡轴犹执其中,既明且哲,以保其谋,以燕翼子者,昔吾先友,尝从事于矣。


去路何词见六亲,手中刀尺不如人。
可怜池阁秋风夜,愁绿娇红一遍新。


雪满貂裘,风摇金辔,笑看锦带吴钩。照人青鬓,年少定封侯。此去马蹄何处,山万叠、济水南州。君知否,卢郎未老,曾是恣狂游。
风流。佳丽地,十年屈指,一梦回头。最难忘,西湖北渚澄秋。玉砌雕栏好在,桃共季、能忆人不。衰翁也,多情为我,将恨寄红楼。


王国维 简介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