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

溪上秋来晚更宜。夕阳西下处,碧云堆。谁家舟子采莲归。双白鹭,惊起背人飞。
烟水渐凄迷。渔灯三数点,乍明时。西风一阵白苹湄。凝伫久,心事有谁知。

推荐诗文

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缈轻烟。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馀天。
弄笔斜行小草,钩帘浅醉闲眠。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


曾居五老峰,所得共谁同。才大天全与,吟精楚欲空。
客来庭减日,鸟过竹生风。早晚摇轻拂,重归瀑布中。


带号乞兵急,英雄陷贼围。江山犹未静,鱼鸟欲何归。
城露桑榆尽,时平老幼稀。书从战后得,读彻血盈衣。

少年轻会复轻离,老大关心总是悲。强说前程聊自慰,
未知携手定何时。公才屈指登黄阁,匪服胡颜上赤墀。
想到长安诵佳句,满朝谁不念琼枝。


登百丈山三里,右俯绝壑,左垂崖,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山之,盖自此始。

磴而东,即小涧。石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下,其声溅溅然。两崖曲折而上,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人,然前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而北,石梯,数级入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水自西谷中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山门而东十步,石台。下临峭岸,深险绝。于林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目光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迭,不可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断,乡人凿石容磴以,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焉。畏险者或不敢。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矣。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其最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欲往而未能者。


吴潜 简介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