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子宽弃官东游便归女几

八月湖浸天,扬帆入秋色。岷峨雪气来,寒涨潇湘碧。
子真冥鸿志,不逐笼下翼。九女叠云屏,於焉恣栖息。
新诗山水思,静入陶谢格。困醉松花春,追攀紫烟客。
相逢十年旧,嚬笑等欢慽.一饭玉露蔬,中肠展堆积。
停食不尽意,倾意怅可惜。云水一分飞,离忧洞庭侧。
回车三乡路,仙菊正堪摘。寄谢杜兰香,何年别张硕。

推荐诗文

潺湲绕门水,未省濯缨尘。鸟散千岩曙,蜂来一径春。
杉松还待客,芝朮不求人。宁学磻溪叟,逢时罢隐沦。


欲知圣人姓,田八二十一。
圣人名,果头三屈律。


自别西风憔悴甚,冻云流水平桥。并无黄叶伴飘飘。乱鸦三四点,愁坐话无憀。
云压西村茅舍重,怕他榾柮同烧。好留蛮样到春宵。三眠明岁事,重斗小楼腰。


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以为然,徒虚语耳。昔荆轲燕丹义,白虹贯日,太子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昭王疑。夫精变天地而信不谕两主,岂不哀哉!今臣尽忠竭诚,毕议愿知,左右不明,卒吏讯,为世所疑。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而燕、秦不寤也。愿大王孰察

玉人献宝,楚王李斯竭忠,胡亥极刑。是以箕子阳狂接舆避世,恐遭此患也。愿大王察玉人李斯意,而后楚王、胡亥听,毋使臣为箕子接舆所笑。臣闻比干剖心,子胥鸱夷,臣始不信,乃今知。愿大王孰察,少加怜焉。

语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燕,借荆轲首以奉丹事;王奢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慕义无穷也。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何则?诚有以相知也。苏秦相燕,人恶燕王,燕王按剑而怒,食以駃騠白圭显于中山,人恶于魏文侯,文侯赐以夜光璧。何则?两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

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昔司马喜脚于宋,卒相中山范雎拉胁折齿于魏,卒为应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画,捐朋党私,挟孤独交,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人也。是以申徒狄河,徐衍负石入海,不容于世,义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心。故百里奚乞食于道路,缪公以政;甯戚饭牛车下,桓公任以国。此二人者,岂宦于朝,借誉于左右,然后二主哉?感于心,合于行,坚如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故偏听生奸,独任成乱。昔鲁听季孙说逐孔子,宋任子冉计囚墨翟。夫以孔、墨辩,不能自免于谗谀,而二国以危。何则?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也。秦戎人由余而伯中国,齐越人子臧而强威、宣。此二国岂系于俗,牵于世,系奇偏浮辞哉?公听并观,垂明当世。故意合则胡越为兄弟,由余,子臧是矣;不合则骨肉为仇敌,、蔡是矣。今人主诚能齐、秦明,后宋、鲁听,则五伯不足侔,而三王易为也。

是以圣王觉寤,捐子之心,而不说田常贤,封比干后,修孕妇之墓,故功业覆于天下。何则?欲善亡厌也。夫晋文亲其雠,强伯诸侯;齐桓用其仇,而一匡天下。何则?慈仁殷勤,诚加于心,不可以虚辞借也。

至夫秦商鞅法,东弱韩、魏,立强天下,卒车裂。越大夫种谋,禽劲吴而伯中国,遂诛其身。是以孙叔敖三去相而不悔,於陵子仲三公为人灌园。今人主诚能骄傲心,怀可报意,披心腹,见情肝胆,施德厚,终与穷达,无爱于士,则桀犬可使呔尧,客可使刺,何况因万乘权,假圣王资乎!然则荆轲湛七族要离燔妻子,岂足为大王道哉!

臣闻明月珠,夜光璧,以闇投人于道,众莫不按剑相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蟠木根柢,轮囷离奇,而为万乘器者,以左右先为容也。故无因而至前,虽出随珠和璧,祗怨结而不见德;有人先游,则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今夫天下布衣穷居士,身在贫羸,虽蒙尧、舜术,挟辩,怀龙逢比干意,而无根柢容,虽竭精神,欲开忠于当世君,则人主必袭按剑相迹矣。是使布衣士不得为枯木朽株资也。

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上,而不牵乎卑辞语,不夺乎众多口。故秦皇帝任中庶子蒙嘉言,以信荆轲,而匕首窃发;周文王猎泾渭,载吕尚归,以王天下。秦信左右而亡,周乌集而王。何则?以其能越挛拘之语,驰域外议,独观乎昭旷道也。

今人主沈谄谀辞,牵制,使不羁士与牛骥同,此鲍焦所以愤于世也。

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私污义,底厉名号者不以利伤行。故里名胜母,曾子不入;邑号朝歌墨子回车。今欲使天下寥廓士笼于威重权,胁于位势贵,回面污行,以事谄谀之人,而求亲近于左右,则士有伏死穴岩中耳,安有尽忠信而趋阙下者哉!


病起南皋二月时,镜中樗散鬓成丝。
不因雀噪檐间树,春雪春晴总不知。
抱疾衡门与药亲,苦无筋力尚精神。
东风日夜开桃李,不为人间失意人。


李群玉 简介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