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两浙赠罗隐

平日时风好涕流,谗书虽盛一名休。寰区叹屈瞻天问,
夷貊闻诗过海求。向夕便思青琐拜,近年寻伴赤松游。
何当世祖从人望,早以公台命卓侯。

推荐诗文

一虎弭耳行,一虎立而顾。
猛鸷乃天资,亦尔相媚妩。
媚妩尚眈眈,况复逢其怒。
吾闻宣城包,今古称独步。
投老笔愈精,利牙爪可怖。
方其欲画时,闭户张绢素。
磨墨备丹彩,饮酒至斗许。
解衣恣盘薄,手足平地踞。
顾眄或腾拿,窥之真是虎。
捉笔一挥成,神全威不露。
此其真是欤,为我振蓬户。
藜藿将不採,何止讋狐兔。


一抛学士笔,三佩使君符。未换银青绶,唯添雪白须。
公门衙退掩,妓席客来铺。履舄从相近,讴吟任所须。
金衔嘶五马,钿带舞双姝。不得当年有,犹胜到老无。
合声歌汉月,齐手拍吴歈.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洛川。古人有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

余从京域归东藩,背伊阙 ,越轘辕,经通谷景山。日既西倾,车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御者而告之曰:“尔有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若太阳升朝霞。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齿内鲜。明善睐,辅承权,姿艳逸,静体闲。柔情态,媚于语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瑶碧之华琚。戴金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远游之文履,雾绡之轻裾。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之。嗟佳人之信修兮,习礼而明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尔乃众灵杂遝,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之猗靡兮,修袖以延伫。体迅飞,飘忽若神。凌波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于是背下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三日去还住,一生焉再游。
碧溪水,重上粲公楼。

雨罢山翠鲜,泠泠东风好。断崖云生处,是向峰顶道。
谁谓峰顶远,跂予可瞻讨。忘缘祛天机,脱屣恨不早。
只恐岁云暮,遂与空名老。心往迹未并,惭愧山上草。


姚合 简介
姚合,陕州硖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号称“姚、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