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子·高爱山隐居

爱吾庐、傍湖千顷,苍茫一片清润。晴岚暖翠融融处,花影倒窥天镜。沙浦迥。看野水涵波,隔柳横孤艇。眠鸥未醒。甚占得莼乡,都无人见,斜照起春暝。
还重省。岂料山中秦晋,桃源今度难认。林间即是长生路,一笑原非捷径。深更静。待散发吹箫,跨鹤天风冷。凭高露饮。正碧落尘空,光摇半壁,月在万松顶。


赏析

张炎应召北上抄写“藏经”南归后,在山阴一带流寓,曾在镜湖一带隐居。高爱山是其隐居之所。这首词表达了他对元政权严重不满和敌对情绪。

起笔短促而突兀:“爱吾庐”令人精神一振。借古代著名隐士陶渊明之意,暗示了其中“与世相违”的深意,为全词定下了基调。随之写湖水“傍湖千顷,苍茫一片清润”。清润,指湖波之清凉朗澈和气候之爽润宜人。继而写湖中的倒影:“晴岚暖翠融融处,花影倒窥天镜。”睛暖的山光、苍翠的树色,斑驳的花影,都映照在这面天然的镜子里。“沙浦迥”句写远处的沙滩。“看野水涵波,隔柳横孤艇。”写柳阴下的小艇。“眠鸥未醒。甚占得莼乡,都无人见,斜照起春暝。”“眠鸥”,这里指隐士幽人。“甚”,正也。“莼乡”,化用张翰思吴中故乡莼羹、鲈鱼脍故事,指隐逸之乡。在隐士之生活天地,万籁俱寂,人踪不见,只有斜阳的余辉在闪耀。

“岂料山中秦晋,桃源今度难认。”波澜骤起。夕阳落下的只余一抹余晖斜照,暮色之苍茫,令人浮想联翩:在这与世隔绝的山间也难逃世事更换的影响,原来桃源仙境般的地方,海市蜃楼了!何处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乐土呢?慨叹之余,他又自我慰解:“林间即是长生路,一笑原非捷径。”绷紧的琴弦终于松弛了下来。

“深更静。待散发吹箫,跨鹤天风冷。凭高露饮。正碧落尘空,光摇半壁,月在万松顶。”这几句如同一串串美妙的乐符,连串成一曲高元。明亮的乐章。令人有飘飘欲仙之感。在万壑松风之夜,词人徜徉在吹箫跨鹤,凌风饮露的意境中,希冀从此抛撇开那充满不安和苦难的恶浊的尘世。

这首词上阕以写实景为主,字字落地有声;下阕以抒情为主,情情景景皆为幻象。作者欲为通过这种方式重觅光明。用语句平实、遒炼来贯情,意境较为独特。既然生活于地球之上苦难重关,何不离开俗世,皆时作“仙游”的梦想,以求得到些许的慰藉呢!但幻景不能无限飙升,它仍然有个限度。词人虽然在隐居以求避世,实际上是“愤世”之后所作的一种无奈之举。

推荐诗文

闻道彤庭森宝仗,霜风逐雨驱云。六龙扶辇下青青。香随鸾扇远,日射赭袍明。
帘卷天街人隘路,满城喜望清尘。欢声催起岭梅春。欲知天意好,昨夜月华新。

少年风月,少年歌舞,老去方知堪羡。叹折腰、五斗赋归来,问走了、羊肠几遍。
高车驷马,金章紫绶,传语渠侬稳便。问东湖、带得几多春,且看凌云笔健。

万里凉风收积雨,一天晴碧新开。暮云归尽绝纤埃。金波明静夜,玉露湿苍苔。
坐有霜髯诗酒客,平生见月衔杯。传闻丹诏日边来。莫辞通夕醉,对景且徘徊。


彩缕牵肠断,明珠暗滴圆。从头颗颗手亲穿。寄与仙卿同结、此生缘。
和串拢瑜臂,连云坠雪肩。循环密数对沈烟。似我真情不断、永相联。


一自离乡国,十年在咸秦。泣尽卞和血,不逢一故人。
今日旧友别,羞此漂泊身。离情吟诗处,麻衣掩泪频。
泪别各分袂,且及来年春。


张炎 简介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张炎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