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杖歌,送明楚上人归佛川(一作权德舆诗)

上人远自西天至,头陀行遍南朝寺。口翻贝叶古字经,
手持金策声泠泠。护法护身惟振锡,石濑云溪深寂寂。
乍来松径风露寒,遥映霜天月成魄。后夜空山禅诵时,
寥寥挂在枯树枝。真法尝传心不住,东西南北随缘路。
佛川此去何时回,应真莫便游天台。

推荐诗文

旅泊青山夜,荒庭白露秋。洞房悬月影,高枕听江流。
猿响寒岩树,萤飞古驿楼。他乡对摇落,并觉起离忧。

高低深浅一阑红,把火殷勤绕露丛。
希逸近来成懒病,不能容易向春风。

飘飖何所从,遗冢行未逢。东西不见人,哭向青青松。
此地有时尽,此哀无处容。声翻太白云,泪洗蓝田峰。
水涉七八曲,山登千万重。愿邀玄夜月,出视白日踪。


三月十六日,前乡贡士韩愈,谨拜言相公阁下。

愈闻周公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方一沐三握其发。天下贤才皆已举用,奸邪谗佞欺负徒皆已除,四海皆已无九夷八蛮在荒服外者皆已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妖皆已销息,天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皆已修理,风俗皆已敦厚,动植物、风雨霜露沾被者皆已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属皆已备至,而周公以圣人才,凭叔父之亲,其所辅理承化功又尽章章如是。其所求士,岂复有贤于周公者哉?不不贤于周公而已,岂复有贤于时百执事者哉?岂复有所计议、能补于周公化者哉?然而周公求如此其急,恐耳目有所不闻见,思虑有所未及,以负成王托周公意,不得于天下心。如周公心,设使其时辅理承化功未尽章章如是,而非圣人才,而无叔父之亲,则将不暇食与沐矣,岂握发为勤而止哉?维其如是,故于今颂成王德,而称周公功不衰。

今阁下为辅相亦近耳。天下贤才岂尽举用?奸邪谗佞欺负徒岂尽除?四海岂尽无?九夷、八蛮在荒服外者岂尽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妖岂尽销息?天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岂尽修理?风俗岂尽敦厚?动植物、风雨霜露沾被者岂尽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属岂尽备至?其所求士,虽不足以希望盛德,至比于百执事,岂尽出其下哉?其所称说,岂尽无所补哉?今虽不能如周公吐握发,亦宜,察其所以而去就,不宜默默而已也。

待命,四十馀日矣。书上,而志不得。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其昏愚,不知逃遁,故复有周公说焉。阁下其亦察。古士三月不仕则相吊,故出疆必载。然所以重于自者,以其于周不可则鲁,于鲁不可则齐,于齐不可则宋,郑,秦,楚也。今天下一君,四海一国,舍乎此则夷狄矣,父母邦矣。故士行道者,不得于朝,则山林而已矣。山林者,士所独善自养,而不忧天下者所能安也。如有忧天下心,则不能矣。故愈每自而不知愧焉,书上,足数及门,而不知止焉。宁独如此而已,惴惴焉,不得出大贤门下是惧。亦察焉。渎冒威尊,惶恐无已。愈拜。


淮扬为郡暇,坐惜流芳歇。散怀累榭风,清暑澄潭月。
陪燕辞三楚,戒途绵百越。非当远别离,雅奏何由发。


皇甫曾 简介
皇甫曾(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孝常,润州丹阳人,皇甫冉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末前后在世。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杨儇榜进士,德宗贞元元年(785)卒。工诗,出王维之门,与兄名望相亚,高仲武称其诗“体制清洁,华不胜文”(《中兴间气集》卷下),时人以比张载、张协、景阳、孟阳。历官侍御史。后坐事贬舒州司马,移阳翟令。《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补诗2首,《唐才子传》传于世。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