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元颖〔唐代〕
[唐](公元775-838年)字君,京兆杜陵人,如晦之叔父杜淹的第六世孙(祥见新唐书.宰相世系.杜氏)。晚唐大臣。穆宗朝宰相。 父佐,官卑。元颖,贞元十六年登第,又擢宏词,累官司勋员外。穆宗时,拜中书舍人。不阅岁,至宰相,再期,出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太和中,贬循州司马。元和中为左拾遗、右补阙,召入翰林,充学士。手笔敏速,宪宗称之。吴元济平,以书诏之勤,赐绯鱼袋。转司勋员外郎,知制诰。穆宗即位,召对思政殿,赐金紫,超拜中书舍人。其年冬,拜户部侍郎承旨。长庆元年三月,以本官同平章事, 加上柱国、建安男。元颖自穆宗登极,自补阙至侍郎,不周岁居辅相之地。辞臣速达,未有如元颖之比也。
杜元颖 - 人物生平

官拜宰相
杜元颖,京兆杜陵(陕西西安三兆村)人,杜如晦五世孙,贞元十六年(800年)考中进士科,又考中宏词科。多次征召到方镇幕府任职,逐渐以右补阙升任翰林学士,擅长文辞,唐宪宗李纯特别赞赏他。吴元济平定后,由于书论诏令繁多,迁任司勋员外郎,知制诰。唐穆宗李恒认为杜元颖熟知朝廷典章,对他特别宠幸,拜授中书舍人、户部侍郎,任学士承旨,长庆元年(821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建安县男。自皇帝继位,不到一年做到宰相,士大夫都感到惊异。长庆三年(823年),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同平章事,皇帝为他到安福门亲自饯行。

昏庸无能
唐敬宗李湛骄傲怪僻为君无道,杜元颖常常要迎合皇帝的心意来巩固宠幸的地位,就细细索求奇珍异物献给皇帝,派出寻宝的人在路上接连不断,各种工匠不停制造,苛捐杂税繁多,以至于削减军饷用来资物聚敛。另外军饷供给不及时,戍守边关的士兵饥寒交迫,就依赖像蛮人征收财物来供应所需。因此人人叫苦,他们反而成为蛮人向内地侦查的助手,边境防守松懈。大和三年(829年),南诏乘虚袭击戎、巂等州,各个屯营一听说贼人来了就逃散,守边的士兵做向导,于是攻入成都。已经逼近城下,杜元颖还不知道,就率领左右人马据牙城防守。贼人大肆掠夺,焚烧外城,毁坏它,停留几天后终走,蜀中的奇珍异宝、能工巧匠、美貌女子全都被抢走了。开始,杜元颖无计可施,准备脱身逃跑,恰巧援兵来到便停止。

贬官逝世
唐文宗李昂派使者前去安抚南诏,南诏上书说:“蜀人请求我诛杀暴虐的统帅,没有达到目的,请求陛下诛杀他,以此向蜀人谢罪。”因此贬杜元颖为邵州刺史。议政的人不满意,又贬斥为循州司马。属吏僚佐崔璜、纥干巘、卢并都削夺官职,一一贬逐。开成三年(838年)杜元颖死在贬所,终年六十四岁。快死时上表请求追赠官位,乞求返回故土埋葬。下诏追赠湖州刺史。

杜元颖和李德裕关系好,会昌初年,李德裕任宰相,于是下诏恢复他的官爵。弟弟杜元绛,官位终于太子宾客。

其他作家诗文推荐

靡靡流光,凄凄风露,小园草木初凋。杳然尘影,爽气界天高。爱此佳名重九,随宜对、秋菊持醪。登临处,哀蝉断响,燕雁度云霄。
闲谣。情缅邈,相寻万化,人世徒劳。念胸中百虑,何物能消。欲致颓龄不老,和金茎、一醉陶陶。君休问,千年事往,聊与永今朝。


城郭喧喧争送远,危梁袅袅渡东津。
杨花展转引征骑,莫怪山中多看人。

春月夜啼鸦,宫帘隔御花。
云生朱络暗,石断紫钱斜。
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
蜀王无近信,泉上有芹芽。


〔 杜元颖 〕诗文推荐

赋得玉水记方流
重泉生美玉,积水异常流。始玩清堪赏,因知宝可求。斗回虹气见,磬折紫光浮。中矩皆明德,同方叶至柔。月华偏共映,风暖伫将游。遇鉴终无暗,逢时愿见收。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