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镗〔宋代〕
京镗(1138 —1200)字仲远,南宋丞相、词人,晚号松坡居士,豫章(今江西南昌)人。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历知江州瑞昌县。孝宗召对称旨,擢监察御史,累迁右司郎官。淳熙十五年,授四川安抚制置使,知成都府。光宗绍熙二年(1191),召为刑部尚书。五年,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庆元二年(1196)拜右丞相,六年进左丞相,封翼国公。卒年六十三。卒后赠太保,谥文忠,后改谥庄定。有诗集七卷、词集《松坡居士乐府》二卷,《文献通考》传于世。事见《诚斋集》卷一二三《京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九四有传。
京镗 - 生平

京镗出生于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字仲远。绍兴二十七年(公元1157年)考中进士,曾在“才子之乡”临川任主簿,风光旖旎的庐山山南星子县任知县。隆兴知府龚茂良非常器重他的才能,后来龚茂良官至参知政事,并代行宰相之职。京镗由龚茂良举荐入朝,开始在仕途上表现出独特的才干。

孝宗即位之初,百废待兴,召集群臣垂询政事得失。许多臣僚曲意迎合,说是“大功可旦暮致”,就是说治理国家的事情很快就可以大功告成。京镗却力排众议,认为天下大事不可急于求成,应当有步骤地加以解决。他慷慨陈述民贫兵骄、士气颓靡的社会现状,直言不讳,切中要害。这使孝宗大为赏识,先后擢升他为监察御史、右司郎官等。

自从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绍兴和议”之后,南宋向金国称臣纳贡,一直处于受屈辱的地位。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太上皇高宗驾崩。适逢金国派生辰使来庆贺孝宗圣诞,因在居丧期间,孝宗不宜接见,即派出京镗为宾佐,负责接待使臣。事后金国贺使想再逗留几天,但是京镗考虑国丧之日,不宜以贺喜的名义久留,很果断地拒绝了。孝宗认为他十分称职,于是将他迁为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

第二年,金国派使臣前来吊唁。孝宗又派京镗为报谢使,出使金国。金国照例大设宴席,鼓乐招待。因居国丧,京镗请求免除宴席,金人不依。京镗说:“如果实在不能免宴,则请撤去宴乐。”坚持不撤乐就不入席,在金人的强迫之下,京镗毫无惧色,严正地说:“头可取,而乐不可闻!”说罢带领随从拂袖而去。守卫的兵士拔刀阻拦,京镗厉声呵叱。金人知道在这个问题上实在难以勉强,便急忙禀告金主。金主得知后大为感叹,说:“真是南朝的忠贞耿直之臣啊!”于是,特别下令撤去宴乐,然后请京镗入席。消息传到南宋朝廷,孝宗龙颜大悦,对大臣们说:“士大夫平常谁不自认为有气节,但是有谁能像京镗这样临危不变,正气凛然,不辱使命呢?”孝宗认为这是南宋积弱已久之后,一次“为国增气”的外交胜利,于是将京镗提升为权工部侍郎。

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载其使金诗一首:

鼎湖龙驭去无踪,三遣行人意则同。

凶礼强更为吉礼,裔风终未变华风。

设令耳预笙镛末,只愿身糜鼎镬中。

已办滞留期得请,不辞筑馆汴江东。

这大约写的就是那次要求金主免宴撤乐的事件。作为南宋的使臣,京镗抱定了不辱使命的决心,“只愿身糜鼎镬中”一句,深刻地表达了大义凛然、舍生忘死的民族气节。这是一首写实诗,不事雕琢,铿锵有力。

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京镗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到任之后,京镗采取了减免征敛、让利于民、惩治凶犯、加强治安等一系列措施,很快就形成了蜀地大治的稳定局面。在四川任上,京镗留下了许多写景抒情以及与友人唱和酬答之作。这些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反映巴蜀景物、乡土民风的作品。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到了宋代,经济贸易日益繁盛,城市文化也得到迅速发展。据记载几乎每个月都有季节性的专业市场,它们是:一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七宝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市民们择日赶赴各种市场,采购、赏玩、游乐、宴集……展现出五光十色的民俗风情。在京镗的词作中,有不少描写市井风情的篇什。如《绛都春》写元夕灯市:“正锦里元夕,轻寒时候。十里轮蹄,万户帘帷香风透。火城灯市争辉照。”《汉宫春》也写灯市:“暖律初回。又烧灯市井,卖酒楼台。谁将星移万点,月满千街。”《木兰花慢》写重九药市,万家欢乐的情景:“蜀人从来好事,遇良辰、不肯负时光。药市家家帘幕,酒楼处处丝簧。”《洞仙歌》也写药市,表达了与民同乐的欢愉之情:“三年锦里,见重阳药市。车马喧阗管弦沸。,)“痴儿官事了,乐与民同,况值高秋好天气。”其中《雨中花》云:

玉局祠前,铜壶阁畔,锦城药市争奇。正紫萸缀席,黄菊浮卮。

巷陌联镳并辔,楼台吹竹弹丝。登高望远,一年好景,九日佳期。

自怜行客,犹对佳宾,留连岂是贪痴。谁会得、心驰北阙,兴哥东篱。

惜别未催鹚首,追欢且醉蛾眉。明 年此会.他乡今日,总是相思。

写九九佳期,重阳药市,他乡行客,登高抒怀。词中既有“心驰北阙”的爱国之心,又有“兴寄东篱’’的诗情画意。

其次是感慨言志、抒发情怀的作品。京镗在蜀地任职四年,从词作中可以看到思念江南故土的情怀。如《念奴娇》中写道:“最是游子悲乡,小人怀土,梦绕江南岸。楚尾吴头家住处,满目山川遐观。”《水龙吟》中写道:“楚尾吴头,我家何在,西山南浦。想珠帘画栋,倚阑凝望,依然卷云飞雨。”词中写楚尾吴头、西山群峰、南浦飞云……寥寥数笔,写活了记忆中的故乡和绵延无尽的乡情。从词作中还可以看到,京镗虽然身在西蜀,却是胸怀大志,壮心不已。如《定风波》:

休卧元龙百尺楼。眼高照破古今愁。若不擎天为八柱,且学鸱夷,归泛五湖舟。

万里西南天一角,骑气乘风,也作等闲游。莫道玉关人老矣,壮志凌云,依旧不惊秋。

由“万里西南天一角”推论,这首词大约也在成都所作。这时的京镗满怀激昂的报国之志,他说如果不能成为擎天之柱,就像范蠡一样辞官归隐,泛舟太湖。已届不惑之年的他,还是满腔热血,忧国忧民,壮志凌云。这首词笔若惊雷,词意豪健,是京镗词集中很有代表性的佳作。

从这些词作中可以看出,作为一方重臣,京镗时常是“乐与民同”,他在当地的民情风俗之间融汇了满腔的热忱,在巴山蜀水之中寄寓了远大的志向。他的词作非常写实,描摹市景,直抒胸臆,酬唱应答,风格平朴,没有过多的修饰之词。

四年之后,京镗被召回京城任刑部尚书。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进为参知政事。宁宗继位后,对京镗十分器重。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京镗升任右丞相。从成都调回京城,再到丞相高位,前后只用了四年时间。在仕途上一路顺风,一方面是京镗自身出色的才干,另一方面则是仰仗了定策功臣韩侂胄的大力扶持。

这一时期,辅佐宁宗继位的两大功臣,韩侂胄与赵汝愚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韩侂胄是外戚,是北宋名相韩琦的六世孙、宁宗韩皇后的叔祖。赵汝愚出身皇族,是宋太宗长子赵德崇的七世孙,因扶立宁宗有功,曾任右丞相。赵汝愚在相位上广揽名士,曾召朱熹入经筵,为皇帝讲书。宁宗即位后,韩侂胄密谋上疏,以“同姓居相位,不利于社稷”的名义,将赵汝愚罢相。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正月,赵汝愚在赴贬所永州(今湖南零陵)途中,因病而死。

当时韩侂胄权势威震天下,京镗登上丞相高位之后,对国家大政便不置可否,只是奉行韩侂胄的意图。庆元三年,由韩侂胄主谋,大兴“庆元党禁”,将道学斥责为“伪学”,将赵汝愚、朱熹、周必大、陈傅良、叶适、彭龟年等59人列为“伪学逆党”,这些人都受到程度不等的处罚。京镗身居相位,成为当时党争的核心人物之一。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二月,京镗改任少傅左丞相,封翼国公。八月病逝,赠太保,谥文忠,后改谥庄定。

总之,京镗不仅是一位朝廷重臣,也是一位文思畅达的儒雅文士。著有《松坡集》7卷,今已散佚。京镗的传世作品以词为主,有《松坡居士乐府》l卷,辑人《全宋词》,收词43首。这些作品大多写于四川任上,由四川返回京都成为台阁重臣之后,没有一首词作传世。看不见生动的自我表述,京镗这一时期的行状只能是留存在史书简单规范的记载之中。

其他作家诗文推荐

俟时兼待价,垂棘出尘埃。仄席三旌切,移山万里来。
烟霞衣上落,阊阖雪中开。寿酒今朝进,无非出世才。


一领蓑正新,著来沙坞中。隔溪遥望见,疑是绿毛翁。
襟色裛xU霭,袖香褵褷风。前头不施衮,何以为三公。


端拱承休命,时清荷圣皇。四聪闻受谏,五服远朝王。
景媚莺初啭,春残日更长。命筵多济济,盛乐复锵锵。
酆镐谁将敌,横汾未可方。愿齐山岳寿,祉福永无疆。


〔 京镗 〕诗文推荐

洞庭春色(次宇文总领韵)
命驾访嵇,泛舟思戴,此兴甚浓。料情侔杨惲,乌乌拊缶,意轻殷浩,咄咄书空。莫讶群芳淹速异,到时序推排元自同。休怅望,任春来桃李,秋后芙容。因嗟锦城四载,漫赢得、齿豁头童。叹里门密迩,易成间阔,诗筒频寄,难续新工。我已怀归今得请,念此地迟回谁似公。经济手,看鸾台凤阁,晚节收功。

满江红(中秋邀茶漕二使者,不见月)
喜见中秋,急载酒、登楼邀月。谁料得、狂风作崇,浮云为孽。孤负阑干凝望眼,不教宝鉴悬银阙。但筵前、依旧舞腰斜,歌喉咽。阴与霁,圆并缺。难指准,休分别。况赏心乐事,从来磨折。常把一尊陪笑语,也胜虚度佳时节。怪坡仙、底事太愁生,惊华发。

满江红(次杨提刑韵)
道骨仙风,合笞凤、鞭鸾归去。底事为、三峨九顶,等闲留住。揽辔聊施经济手,凝旒屡出褒嘉语。算只今、人物更谁归,心如许。嗟我拙,才不武。惭我陋,文非古。纵策迟鞭钝,也难追步。虽喜故人逢异县,却嫌游子贪行路。但著公、西掖北门中,相期处。

水龙吟(寿王漕,是日冬至)
夜来井络参躔,使星一点明如昼。谁将天上麒麟,钟作人间英秀。从橐仪刑,御屏名姓,暂烦衣绣。问西川父老,新来喜跃,缘何事、曾知否。今代澄清妙手。为公家、忧心如疚。几年繁赋,一朝输代,恩民特厚。初度佳辰,恰逢长至,从来希有。但只将一部,欢声百万,与公为寿。

雨中花(次阎侍郎韵)
跨鹤仙姿,掣鲸老手,从来眼赤腰黄。更词源峡水,才刃干将。处处欢谣载路,时时秀句盈囊。牛头山畔,烦公敛惠,许我分光。逢迎锦里,话旧从容,谁知各整行装。况正好、登高怀古,择胜寻芳。少缓红莲开幕,何妨黄菊浮觞。等闲分首,征尘去后,目断斜阳。

汉宫春(元宵十四夜作,是日立春)
暖律初回。又烧灯市井,卖酒楼台。谁将星移万点,月满千街。轻车细马,隘通衢、蹴起香埃。今岁好,土牛作伴,挽留春色同来。不是天公省事,要一时壮观,特地安排。何妨彩楼鼓吹,绮席尊罍。良宵胜景,语邦人、莫惜徘徊。休笑我,痴顽不去,年年烂醉金钗。

好事近(次卢漕国华七夕韵)
急雨逐骄阳,洗出长空新月。更对银河风露,觉今宵都别。不须乞巧拜中庭,枉共天孙说。且信平生拙极,耐岁寒霜雪。

满江红(中秋前同二使者赏月)
乘兴西来,问谁是、平生相识。算惟有、瑶台明月,照人如昔。万里清凉银世界,放教千丈冰轮出。便招邀、我辈上层楼,横孤笛。阴晴事,人难必。欢乐处,天常惜。幸星稀河淡,云收风息。更著两贤陪胜赏,此身如与尘寰隔。笑谪仙、对影足成三,空孤寂。

水调歌头(次永康白使君韵)
与蜀有缘法,见我眼俱青。征车到处,弦管无限作离声。自笑四年留滞,漫说三边安静,分阃愧长城。一念天地阔,万事羽毛轻。欲归去,诗入社,酒寻盟。骎骎双鬓,老矣只觉壮心惊。虽是东西惟命,已断行藏在己,何必问君平。举似铜梁守,怀抱好同倾。

水调歌头
为郡邑之光。辄勉继严韵,以谢万分。百堞龟城北,江势远连空。杠梁济涉,浑似溪涧饮长虹。覆以翚飞华宇,载以鱼浮叠石,守护有神龙。好看发源水,滚滚尽流东。司马氏,凌云气,盖群公。当年题柱,从此奏赋动天容。果驾轺车使蜀,能致诸蛮臣汉,邛笮道仍通。寄语登桥者,努力继前功。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