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缙〔唐代〕
王缙(700-781),字夏卿,本太原祁人,后客河中,唐代诗人,尚书右丞王维之弟。少好学,与兄王维,俱以名闻。举草泽文辞清丽科上第,历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终太子宾客。文笔泉薮,善草隶书,功超薛稷。大历十年(775年)元载所撰唐赠兵部尚书王忠嗣碑,为其所行书。卒年八十二。王缙遗作不多,散文只有表、碑、册等体,意义不大,诗作与王维的风格相似,具有一种平淡清新之美。事迹收录于《金石录》《唐书本传》《述书赋注》。
王缙 - 生平

科举及第后,累任侍御史、兵部员外郎等官。“安史之乱”时,任太原少尹,协助李光弼守太原,颇有功绩和谋略,被舆论所推重,升任宪(刑)部侍郎。后,两次出任宰相。

外任河南副元帅、侍中持节都统河南淮西、山南东道诸节度行营事、东都留守、河东节度使兼太原尹、北都留守等军事要职,并以“才微位高”、“无益时事”、不应“无功增秩”等理由自谦,让出高位和兼职。在太原少尹任上,他整肃纪律,从严治军,将恃功自居不受约束的太原旧将王无纵、张奉璋等到以军法处斩,全军将校再不敢玩忽职守。

“安史之乱”被平息后,当王维因被安禄山俘虏而受审查时,他诚恳地要求免除自己的官职来为兄长赎罪,使兄长王维得到从宽处理。兄弟之间的情谊,颇受世人称赞。

晚年身为宰相,但面对权臣元载的专横行为,却不敢进行斗争,反而事事附和。大历十二年(777年),元载获罪受诛,他也被贬为括州(今浙江丽水)刺史。后,又被召归,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直到去世。

一生笃信佛法,任宰相时,大兴佛教之风,使大历年间佛教盛极一时,寺庙云集,沃壤被占,僧徒横行,寺庙成为藏污纳垢之所,导致刑政失修,政治腐败。

其他作家诗文推荐

忆昨天台寻石梁,赤城枕下看扶桑。金乌欲上海如血,
翠色一点蓬莱光。安期先生不可见,蓬莱目极沧海长。
回舟偶得风水便,烟帆数夕归潇湘。潇湘水清岩嶂曲,
夜宿朝游常不足。一自无名身事闲,五湖云月偏相属。
进者恐不荣,退者恐不深。鱼游鸟逝两虽异,
彼此各有遂生心。身解耕耘妾能织,岁晏饥寒免相逼。
稚子才年七岁馀,渔樵一半分渠力。吾友从军在河上,
腰佩吴钩佐飞将。偶与嵩山道士期,西寻汴水来相访。
见君颜色犹憔悴,知君未展心中事。落日驱车出孟津,
高歌共叹伤心地。洛邑秦城少年别,两都陈事空闻说。
汉家天子不东游,古木行宫闭烟月。洛滨老翁年八十,
西望残阳临水泣。自言生长开元中,武皇恩化亲沾及。
当时天下无甲兵,虽闻赋敛毫毛轻。红车翠盖满衢路,
洛中欢笑争逢迎。一从戎马来幽蓟,山谷虎狼无捍制。
九重宫殿闭豺狼,万国生人自相噬。蹭蹬疮痍今不平,
干戈南北常纵横。中原膏血焦欲尽,四郊贪将犹凭陵。
秦中豪宠争出群,巧将言智宽明君。南山四皓不敢语,
渭上钓人何足云。君不见昔时槐柳八百里,
路傍五月清阴起。只今零落几株残,枯根半死黄河水。


白衣经乱世,相遇一开颜。得句禅思外,论交野步间。
举朝无旧识,入眼只青山。几度斜阳寺,访君还独还。


新林二月孤舟还,水满清江花满山。
借问故园隐君子,时时来往住人间。

〔 王缙 〕诗文推荐

九日作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别辋川别业
山月晓仍在,林风凉不绝。如有情,惆怅令人别。

青雀歌
林间青雀儿,来往翩翩绕一枝。莫言不解衔环报,但问君恩今若为。

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
身名不问十年馀,老大谁能更读书。林中独酌邻家酒,门外时闻长者车。

同王昌龄裴迪游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和兄维
林中空寂舍,阶下终南山。高卧一床上,回看六合间。浮云几处灭,飞鸟何时还。问义天人接,无心世界闲。谁知大隐者,兄弟自追攀。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