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良士〔唐代〕
郑良士(856~930年),初名昌士,字君梦,福建仙游县孝仁里郑宅(今赖店镇圣泉村)人。唐大中十年(856年)生。唐昭宗景福二年(893)献诗五百首给朝廷,受昭宗李烨赏识,授国子监四门博士,历补阙,累迁康、恩二州刺史。天复元年(901)弃官归隐。王审知主闽,知他才华出众聘为八闽署、馆、驿巡官,后迁建州判官。不久,授威武军节度书记,终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白岩集》十卷,《中垒集》五卷,诗集十卷皆佚。《全唐诗》卷726录其诗三首。《全唐诗补编·续拾》卷34补诗二首。其诗多寄情山水,表现超脱凡尘的思想。代表作如《游九鲤湖》、《题兴化高田院桥亭》等。
郑良士 - 生平

郑良士自幼博学,酷爱诗文,其诗作远近闻名,尤擅长五言、七言诗。唐广明、龙纪年间(880~889年),被荐入京,参加朝廷考试,不中。景福二年(893年),以诗500篇献朝廷,得到昭宗的赏识,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任康州、恩州刺史,兼御史中丞。由于唐末政治腐败,其才华无法施展,无意为官,于天复元年(901年)弃官归隐故里白岩。家居期间,常与泉州刺史王延彬、邑人陈乘、徐寅等以诗相唱酬。

后梁贞明元年(915年),闽王王审知赏识其才华,授为八闽署、馆、驿巡视官,后升任建州判官、威武军节度使书记官,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等职。

郑良士晚年又回归故里。他承家学渊源,重视对子女教育,8个子女都成才,先后出仕,元弼为闽国礼部尚书,元龟为宋初进士,官至司马。他的八个子女都“俱博学能文”、“时号郑家八虎”。后唐长兴元年(930年)卒,终年75岁。

其他作家诗文推荐

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倚阑杆。雪晴天气,松腰玉瘦,泉眼冰寒。兴亡遗恨,一丘黄土,千古青山。老僧同醉,残碑休打,宝剑羞看。


远近化人天,王城指日边。宰君迎说法,童子伴随缘。
到处花为雨,行时杖出泉。今宵松月下,门闭想安禅。


玉人家,画楼珠箔临津。托微风、彩箫流怨,断肠马上曾闻。宴堂开、艳妆丛里,调琴思,认歌颦。麝蜡烟浓,玉莲漏短,更衣不待酒初醺。绣屏掩、枕鸳相就,香气渐暾暾。回廊影,疏钟淡月,几许消魂?
翠钗分。银笺封泪,舞鞋从此生尘。任兰舟载将离恨,转南浦,背西曛。记取明年,蔷薇谢后,佳期应未误行云。凤城远、楚梅香嫩,先寄一枝春。青门外,只凭芳草,寻访郎君。


〔 郑良士 〕诗文推荐

寄富洋院禅者
画破青山路一条,走鞭飞盖去何遥。碍天岩树春先冷,锁院溪云昼不销。霅上茗芽因客煮,海南沈屑为斋烧。谁能学得空门士,冷却心灰守寂寥。

游九鲤湖
仄径倾崖不可通,湖岚林霭共溟蒙。九溪瀑影飞花外,万树春声细雨中。覆石云闲丹灶冷,采芝人去洞门空。我来不乞邯郸梦,取醉聊乘郑国风。

题兴化高田院桥亭
到此溪亭上,浮生始觉非。野僧还惜别,游客亦忘归。月满千岩静,风清一磬微。何时脱尘役,杖履愿相依。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