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憕〔唐代〕
李憕,唐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生年不详,卒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其父李希倩,中宗神龙初年任右台监察御史。张说为并州长史太平军大使时,引憕常在幕下。后为宇文融判官,括田课最。迁监察御史,历给事中,河南少尹。天宝初,出为清河太守,改尚书右丞、京兆尹。转光禄卿、东都留守,迁礼部尚书。安禄山陷长安,遇害。赠司徒,谥忠烈。
李憕 - 生平

咸阳尉-长安尉

李憕从小聪明伶俐,以明经中举,开元初为咸阳尉,娶相州刺史、河北按察使张说的外甥女为妻。因此,张说任并州长使、天兵军大使时,李憕曾在其幕下做事。开元九年(721年),张说担任宰相,李憕为长安尉。此时,监察御生宇文融建议检田括户,并向皇帝推荐知名人士李憕、于儒卿、宇文顺、崔希逸等十人为劝农判官,兼监察御史,分路检查。玄宗采纳了宇文融的建议,开始实行检田括户。也就是按照规定,要求各州县逃亡的百姓在100天以内自首,根据个人的志愿可以在逃亡地入户籍,也可以回故乡入户籍。如果过期不自首者,一经查出,就迫其迁往边疆。李憕同其他劝农判官协同宇文融工作,把查出来的土地全部没收,按照均田制分配给没有土地的百姓使用。对于“帐外”的人口,一律登记注册,就地入户籍,免去六年的租庸调,只收很轻的户税。各地检查出逃亡农户共80多万户,田地80多万亩,征收钱数百万,检田括户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河南少尹-河南太守

李憕历任兵部、吏部郎中、给事中。他为人正直,不畏权势,办事干练。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李憕为河南少尹。当时的河南尹萧炅依仗权势,为政多有不法行为,李憕不怕得罪上司,按照法度予以纠正。还有个道士孙甑生,经常以不正当的手段,假借各种动听的名义,向李憕谋求名利,并且毫无节度,李憕每次总是给予严厉的拒绝。为此,萧、孙二人怀恨在心,捏造事实陷害他。于是,李憕在天宝初被降为清河太守,从天宝十一载(752年)起,又历任河东太守、本道采访、尚书左丞、京兆尹。

东京留守-忠烈公

天宝十四载(755年),李憕任东京留守。这年十一月,安禄山反叛朝廷,率20万大军从范阳起兵南下,势如破竹,十二月中旬进入河南境内,攻陈留,战荧阳,而后又乘胜直奔东都洛阳。玄宗派遣安西节度使封常清为大将,临时在东京招募了一些士兵东出潼关,欲守洛阳,因抵敌不住,退至陕郡。李憕临危不惧,与留台御史中丞卢奕,河南尹达奚珣在叛军未到之前,组织、军民加固城郭,安抚士卒,准备坚守抗敌。无奈兵微将寡,城池破陷。河南尹达奚珣投敌叛变,而李憕和卢奕誓死不降。土卒们遇敌四处逃散,只剩下他一人镇定自若地坐在留守府衙。卢奕事先让家人妻小带着官印悄悄去了长安,他自己穿戴整齐,坐在御史台中。安禄山入城后,将李憕、卢奕和采访判官蒋消三人杀害。后来,安禄山派段子光带着三人的首级到河北恐吓各郡、县守。平原太守颜真卿用计获斩段子光,夺得三人首级,用草做了三个人身,把首级缝在上面,戴上帽子,穿好衣服,装棺入碱,设灵祭拜。玄宗闻知李憕的事迹后,追赠他为“司徒”。至德二年(758年),肃宗又追赠他为忠烈公。

其他作家诗文推荐

缣素传休祉,丹青状庆云。非烟凝漠漠,似盖乍纷纷。
尚驻从龙意,全舒捧日文。光因五色起,影向九霄分。
裂素观嘉瑞,披图贺圣君。宁同窥汗漫,方此睹氛氲。


星稀月没入五更,胶胶角角鸡初鸣。征人牵马出门立,
辞妾欲向安西行。再鸣引颈檐头下,楼中角声催上马。
才分曙色第二鸣,旌旆红尘已出城。妇人上城乱招手,
夫婿不闻遥哭声。长恨鸡鸣别时苦,不遣鸡栖近窗户。


水绿山青春日长,政成因暇泛回塘。初移柳岸笙歌合,
欲过蘋洲罗绮香。共济已惊依玉树,随流还许醉金觞。
一声画角严城暮,云雨分时满路光。


〔 李憕 〕诗文推荐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别馆春还淑气催,三宫路转凤凰台。云飞北阙轻阴散,雨歇南山积翠来。御柳遥随天仗发,林花不待晓风开。已知圣泽深无限,更喜年芳入睿才。

和户部杨员外伯成寓直
落日弥纶地,公才画省郎。词惊起草笔,坐引护衣香。双阙天河近,千门夕漏长。遥知台上宿,不独有文强。

同望幸新亭赐钱公宴
感梦通玄化,覃恩降紫宸。赐钱开汉府,分帛醉尧人。地隔朝宗庆,亭临卜洛新。行看广云雨,二月次东巡。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