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湋〔唐代〕
耿湋 [唐] (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字洪源,河东(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大历十才子之一。登宝应元年进士第,官右拾遗。工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诸人齐名。湋诗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耿湋 - 历史记载

现可见关于耿湋的资料很少,现可知的是他宝应二年(763年)进士及第。姚合《极玄集》卷上和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都说耿湋为宝应二年进士。对于耿湋及进士第后的仕历,除《唐才子传》所载稍微具体点外,其他各书记载均极简单,并且相互矛盾。《极玄集》说他官至左拾遗,《郡斋读书记》也说为左拾遗,而《直斋书录解题》与《新唐书·艺文志》却说为右拾遗。

傅璇琮先生《唐代诗人丛考·耿湋考》对耿湋生平首次作了详细考证。傅文说,耿湋在登进士第后大约有三、四年的时间任周至县尉,在此之后,即入朝任左拾遗或右拾遗。在贞元三年(787年)以前尚在长安,为大理司法,大约贞元三年以后的数年间去世。傅文所考耿湋登第后为周至尉,任大理司法前曾为拾遗,是正确的,所考甚详细,令人信服。唯大理司法是否为耿湋最后所任官职,尚有进一步探讨必要。据笔者所考,应是周至尉后任拾遗,由拾遗而大理司法,从八品上升为从六品上,但后来不知因什么原因被贬出朝。从耿湋诗作中可知他曾有不容忽视的贬逐生捱,而研究耿湋仕历者却没能对其眨谪予以重视。

耿湋集中有《赴许州留别洛中亲故》与《许下书情寄张韩二舍人》,前一首说:“幸免投湘浦,那辞近汝坟。山遮魏阙路,日隐洛阳云。”后一首说:“谪宦军城老更悲,近来频夜梦丹墀。……故人高步云衢上,肯念前程杏未期。”说明他曾贬许州。这次被贬,决不是任周至尉时获罪。小县之尉,谈不上贬的,即使称为贬,也决不会望洛阳、思魏阙、梦丹墀。被贬的原因,已无法考知,但自朝中被贬,则肯定无疑。而据时间来看,不是由拾遗而贬,而是自司法任上被贬的。

耿湋大历初由周至尉入为拾遗后,曾奉诏使往江淮一带充括图书。《唐才子传》说他“充括图书使来江淮”,卢纶有《送耿拾遗湋充括图书往江淮》诗。充括图书,是可知的耿湋一生中一件重要的事情。替皇家收集遗籍,保存前贤文献,自然是一件有益之举,也只有有学识的文人才能承当此任。使往江淮的时间,据傅璇琮先生所考,是大历七年(772年)以后,十一年(776年)以前。大历七年五月,耿湋尚在长安,送蒋涣留守东都,有诗。又《文苑英华》有梁肃在吴中送耿湋还朝之作《送耿拾遗归朝廷序》,时间为大历十—年七月。据此可知,耿湋大历八年(773年)至十一年秋,曾在江淮充括图书。

其他作家诗文推荐

云鸿影落。风吹小艇欹沙泊。津亭古木浓阴合。一枕滩声,客睡何曾著。
天涯万里情怀恶。年华垂暮犹离索。佳人想见猜疑错。莫数归期,已负当时约。

石窌恩荣重,金吾车骑盛。将朝每赠言,入室还相敬。
叠鼓秋城动,悬旌寒日映。不言长不归,环佩犹将听。

黄莺啼破纱窗晓。兰缸一点窥人小。春浅锦屏寒。麝煤金博山。
梦回无处觅。细雨梨花湿。正是踏青时。眼前偏少伊。

〔 耿湋 〕诗文推荐

寄钱起(一作司空曙诗)
草长花落树,羸病强寻春。无复少年意,空馀华发新。青原高见水,白社静逢人。寄谢南宫客,轩车不见亲。

客行赠人
旅行虽别路,日暮各思归。今朝泪,知君亦湿衣。

宋中
日暮黄云合,年深白骨稀。旧村乔木在,秋草远人归。废井莓苔厚,荒田路径微。唯馀近山色,相对似依依。

秋夜思归
来时犹暑服,今已露漫漫。多雨逢初霁,深秋生夜寒。投人心似切,为客事皆难。何处无留滞,谁能暂问看。

东郊别业
东皋占薄田,耕种过馀年。护药栽山刺,浇蔬引竹泉。晚雷期稔岁,重雾报晴天。若问幽人意,思齐沮溺贤。

巴陵逢洛阳邻舍(一作书情逢故人)
因君知北事,流浪已忘机。客久多人识,年高众病归。连云湖色远,度雪雁声稀。又说家林尽,凄伤泪满衣。

与清江上人及诸公宿李八昆季宅
汤公多外友,洛社自相依。远客还登会,秋怀欲忘归。惊风林果少,骤雨砌虫稀。更过三张价,东游愧陆机。

赠别安邑韩少府
子真能自在,江海意何如。门掩疏尘吏,心闲阅道书。古城寒欲雪,远客暮无车。杳杳思前路,谁堪千里馀。

题李孝廉书房
野情专易外,一室向青山。业就三编绝,心通万事闲。莺稀春木上,草遍暮阶间。莫道归繻在,来时弃故关。

宿韦员外宅
传经韦相后,赐笔汉家郎。幽阁诸生会,寒宵几刻长。座中灯泛酒,檐外月如霜。人事多飘忽,邀欢讵可忘。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