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雁二首

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

欲雪违胡地,先花别楚云。却过清渭影,高起洞庭群。
塞北春阴暮,江南日色曛。伤弓流落羽,行断不堪闻。


译文/注解

衡阳雁:雁是候鸟,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过湖南衡山的回雁峰。
瞻:往上。背:避开,离开。
背人:避开别人。
稀:数量少。
系书:系帛书,谓缚帛书于雁足以传音信。元:一作“无”。浪语:妄说;乱说。
愁寂:忧愁寂寞。寂:一作“绝”。故山:喻家乡。薇:草本植物。
欲:想要,希望。违:离别。胡地:古代泛称北方和西方各族居住的地方。
楚云:楚天之云。
清渭:清清的渭河。
起:止,伏,落。此句指大雁从高处飞落洞庭湖。
春阴:春季天阴时空中的阴气。暮:晚,将尽。
日色:阳光。曛:暮,昏暗。
伤弓:受过箭伤的鸟,听到拉弓开弦的声音也害怕。比喻经过祸患,心有余悸。

赏析

杜甫自大历三年(768)正月带着全家离开四川,在湖北、湖南飘泊了两年多,写下九十多首诗,其中以《归雁》为题的诗写了四首。到了衡州,杜甫写《归雁二首》(翻宋本第二首题名为《再吟》),对衡阳雁北飞寄予无限牵挂。归是主题,雁是道具,诗人借雁抒发难以排遣的愁绪乡思。

推荐诗文

风梢雨叶,绿遍江南岸。思归倦客,寻芳来最晚。酒边红日初长,陌上飞花正满。凄凉数声弦管。怨春短。
玉人应在,明月楼中画眉懒。鱼笺锦字,多时音信断。恨如去水空长,事与行云渐远。罗衾旧香馀暖。


之为昭昭也。咏于《》,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也。

之为物,不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鹿然。然则虽有,不可知其为也。

角者吾知其为牛,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鹿。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也亦宜。虽然,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不为不也。

又曰:“之所以为者,以德不以形。”若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也亦宜。


宝花如雨落龙楼,上界遥观下界秋。
金凤一声天欲晓,银河光趁月西流。


西方清净路,此路出何门。见说师知处,从来佛不言。
今生多病恼,自晓至黄昏。唯寐方无事,那堪梦亦喧。

自出家来长自在,缘身一衲一绳床。
令人见即心无事,每一相逢是道场。


杜甫 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