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译文/注解

译文
春愁难以排遣,强打起精神眺望远山,往事让人触目惊心热泪将流。台湾的四百万同胞齐声大哭,去年的今天,就是祖国宝岛被割让的日子!

注释
①潸:流泪的样子。
②四百万人:指当时台湾人口合闽、粤籍,约四百万人。
③去年今日:指1895年4月17日,清王朝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

赏析

这首诗作于1896年春,即《马关条约》签订一年后。诗人痛定思痛,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深情。春天本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草绿林青,百花争艳,连春山也显得格外妩媚。但诗人为什么觉得春愁难以排遣,以致勉强地观看春山也毫无兴致呢?这是因为诗人始终未能忘记去年春天发生的那件令人痛心疾首的往事。台湾本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诗人生于斯、长于斯,想不到满清卖国政府竟将它割让给了日本。这是对台湾人民的无耻出卖,也是台湾人民的奇耻大辱。回想起这一惊心动魄的惨剧,诗人怎能不愁情满怀、怆然泪下呢?“情能移景,景亦能移情”(吴乔《围炉诗话》)此时诗人被迫离开故乡,看见大陆的春山,联想起故乡台湾的青山绿水——那片被日寇侵占的土地,自然触景伤怀了。春愁难遣,看山落泪,正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和故乡山水的热爱。末两句诗中,诗人又用逆挽句式描述了去年今日台湾被割让时,四百万台湾人民同声痛哭,俯地悲泣的情景。这一催人泪下的情景生动地表明了全体台湾人民是热爱祖国的,台湾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这一角度讲,这首诗鲜明地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又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却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这主要是由于诗人与自己的人民同呼吸,共爱憎,泪洒在一起。“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首诗的动人,主要是因为它真实而强烈地表达了人民的情感和心声。

推荐诗文

耕陇亩,为《梁父吟》。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博陵崔州平、颍徐庶元直与友善,信然

先主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

由是先主,凡三往,乃见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智术浅短,猖蹶,至于今。然志未已,君计将安?”

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众寡。然操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也。今操已拥百万众,天子诸侯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可以为援不可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其主不能守,所以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国富不知存恤,智能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信义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率益州于秦,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密。

关羽、张飞等不先主曰:“有孔明,有水也。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水竹色相洗,碧花动轩楹。自然逍遥风,荡涤浮竞情。
霜落叶声燥,景寒人语清。我来招隐亭,衣上尘暂轻。


山僧爱山出无期,俗士牵俗来何时。
祝融峰下一回首,即是此生长别离。


禹贡通远俗,所图在安人。后王失其本,职吏不敢陈。
亦有奸佞者,因兹欲求伸。动生千金费,日使万姓贫。
我来顾渚源,得与茶事亲。氓辍耕农耒,采采实苦辛。
一夫旦当役,尽室皆同臻。扪葛上欹壁,蓬头入荒榛。
终朝不盈掬,手足皆鳞皴。悲嗟遍空山,草木为不春。
阴岭芽未吐,使者牒已频。心争造化功,走挺糜鹿均。
选纳无昼夜,捣声昏继晨。众工何枯栌,俯视弥伤神。
皇帝尚巡狩,东郊路多堙。周回绕天涯,所献愈艰勤。
况减兵革困,重兹固疲民。未知供御馀,谁合分此珍。
顾省忝邦守,又惭复因循。茫茫沧海间,丹愤何由申。

庭院深深人悄悄,埋怨鹦哥,错报韦郎到。压鬓金凤小,低头只是烦恼。
花发江南年正少,红袖高楼,争抵还乡好?遮断行人西去道,轻躯愿化车前草


丘逢甲 简介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