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斗转星移玉漏频

斗转星移玉漏频。已三更,对栖莺。历历花间,似有马啼声。含笑整衣开绣户,斜敛手,下阶迎。


译文/注解

译文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已经到了三更时间,面对对面树上栖息着的黄莺,独自忧伤。在花的远处,传来一阵清晰的马蹄声。女孩不由得笑了,整理好衣襟配饰,面向男孩前来的方向拱拱手,走下台阶走出庭院迎接男孩的到来。

注释
①玉漏频:指计时的漏声频频传来。均指时间的推移。
②历历:分明可数,形容马蹄声非常清晰。
③绣户:绣花的门帘。敛手:拱手,表示恭敬。

赏析

首三句从时间的推移下笔,起句写斗转星移、玉漏频催,已由“月上门”到“三更天”了,女主人把视线由室内的云母屏风移到室外栖息的黄莺身上,不仅表示时间的推移,而且是感情的升华。她等待的情人,未到约定的兰更而不来,她虽然急不可待,但还能自解。这一句用“转“、“移”、“频”连续三个动词表达少女对时光流逝的焦虑,以异于常人的感觉来表现她的炽热感情,给读者留下强烈而深刻的印象。独坐三更,面对栖莺,女主人公的情思是可以推知的。她会由夜莺都已栖息联想到自己还不能与所期待的潘郎相会,而有感于人不如鸟,由愁而怒。女主人公的遐想幽思可以是无边无际的,她的忧愁怒情也看似无穷无尽。

但下两句却一下子打破了静夜的沉闷空气,扫去了她心头的重重愁云和脸上的怒容,成为全词的起伏、转折之点。“已三更”时她仍然还在倾听着马嘶声。不过,此刻从花间小路上传来的不是老远就可听到的马嘶声,而是近处才可听到的马蹄声。这分明是她一直盼望听到的声音。末尾三句则急转直下:盼望已久的潘郎终于骑马疾驰归来,女主人公欣地的整理好衣服头饰,打开门户,轻快地走出房门,走下台阶到庭院相迎,从而结束了大半夜的期望与等待。

这首词与前一首都采用了直陈其事的手法,通过自然景物和人物一系列动作的描绘,展示了青年男女密约幽会的动人意境。在细节和心理描写上,细腻、生动、逼真,因而人物形象非常鲜明,真有呼之欲出之感。

推荐诗文

巴兴千万寻,此去若为心。蟋蟀既将定,弥猴应正吟。
剑门秋断雁,褒谷夜多砧。自古西南路,艰难直至今。


御热蕉衣健,扶羸竹杖轻。诵经凭槛立,散药绕廊行。
暝槿无风落,秋虫欲雨鸣。身闲当将息,病亦有心情。

汲黯匡君切,廉颇出将频。直词才不世,雄略动如神。
政简移风速,诗清立意新。层城临暇景,绝域望馀春。
旗尾蛟龙会,楼头燕雀驯。地平江动蜀,天阔树浮秦。
帝念深分阃,军须远算缗。花罗封蛱蝶,瑞锦送麒麟。
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征南多兴绪,事业闇相亲。


高木已萧索,夜雨复秋风。坠叶鸣丛竹,斜根拥断蓬。
半侵山色里,长在水声中。此地何人到,云门去亦通。

周道载兴,象日之明。万邦咸庆,百谷用成。
於穆圣祖,祗荐鸿名。祀于庙社,陈其牺牲。
进旅退旅,皇武之形。一倡三叹,朱弦之声。
以妥以侑,既和且平。至诚潜达,介福攸宁。

和凝 简介
和凝(898-955年),五代时文学家、法医学家。字成绩。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人。幼时颖敏好学,十七岁举明经,梁贞明二年(916)十九岁登进士第。好文学,长于短歌艳曲。梁贞明二年(916)进士。后唐时官至中书舍人,工部侍郎。后晋天福五年 (940)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入后汉,封鲁国公。后周时,赠侍中。尝取古今史传所讼断狱、辨雪冤枉等事,著为《疑狱集》两卷(951年)。子和(山蒙)又增订两卷,合成四卷。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