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忆故人·暮春

华胥梦断人何处,听得莺啼红树。几点蔷薇香雨,寂寞闲庭户。
暖风不留花住,片片人无数。楼上望春归去,芳草迷归路。


译文/注解

译文
如同华胥一样理想的安乐和平之梦做完了,人在何地?只听得黄莺啼于红树。蔷薇露珠如香雨般滴下,寂寞地进入了闲空的庭院。
温暖的春风不懂得留住花,却将它一片片地吹落到人们身上。楼上人远看着春天快要过去,满地长长的芳草迷了人眼看不见归路。

注释①桃源忆故人:词牌名,又名《虞美人影》或《胡捣练》。上下两阙均为七六六五句,48字,句句用韵。
②华胥(xū):《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弈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黄帝既痞,怡然自得。”后用以指理想的安乐和平之境,也作梦境的代称。
③红树:盛开红花之树。唐时对黄莺有“红树歌童”的美称。
④蔷薇(qiángwēi):植物名。落叶灌木,茎细长,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清孙枝蔚《扬州竹枝歌》:带露蔷薇入夜香,屏开孔雀喜灯光。
⑤解:懂得。
⑥着(zhe):表示动作、状态的持续。

赏析

上片以神话之笔,写梦醒后词人在友人家所见之情景。“华胥梦断人何处”写醒景,理想安乐之境的梦做完了,主人不知何处去?“听得莺啼红树”写禽景,“莺啼”于“红树”。“几点蔷薇香雨”写物景,蔷薇露水如香雨点点滴下。“寂寞闲庭户”写院景,寂寞笼罩着空闲的庭院。四幅图景组缀,一“红”一“香”与“梦断”、“寂寞”对印,给读者以寂寞空旷之印象。

下片以象征的笔法,回忆着写春游中所见到的景象,回答上片所提出的问题。“暖风不解留花住,片片着人无数”,这两句截取典型的镜头来突出暖风“不解”无情,花“着人”有情,那人是无情还是有情?“楼上望春归去”为回答之笔,“楼上望春归去。”楼上人是有情的,望春也应该有情,回到青春时期,永葆春意。然而纵观眼前景色,现实是无情的。最后一句“芳草迷归路”为点题之笔,正如词人《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五首》其二所写:“草长江南莺乱飞,年年事事与心违。”尽管满目芳草,却不见归途。

全词运用神话、象征的笔法与写实结合,借景喻意,含蓄深隽。借回忆寒食节出游之笔,巧妙袒露了词人自己对官场、功名的残酷的现实不满。尽管“莺啼红树”,“蔷薇香雨”,到头来却是“寂寞闲庭户”。“望春归去”,却是“芳草迷归路”,确属一场华胥梦。

推荐诗文

风软景和煦,异香馥林塘。
一长望,信美非吾乡。


多累有行役,相逢秋节分。游人甘失路,野鹤亦离群。
戎马犯边垒,天兵屯塞云。孔璋才素健,羽檄定纷纷。


自春徂秋天弗雨,廉廉早稻才遮亩。芒粒稀疏熟更轻,
地与禾头不相拄。我来愁筑心如堵,更听农夫夜深语。
凶年是物即为灾,百阵野凫千穴鼠。平明抱杖入田中,
十穗萧条九穗空。敢言一岁囷仓实,不了如今朝暮舂。
天职谁司下民籍,苟有区区宜析析。本作耕耘意若何,
虫豸兼教食人食。古者为邦须蓄积,鲁饥尚责如齐籴。
今之为政异当时,一任流离恣征索。平生幸遇华阳客,
向日餐霞转肥白。欲卖耕牛弃水田,移家且傍三茅宅。


道泰时还泰,时来命不来。
离城市,高卧博山隈。


一年离九陌,壁上挂朝袍。物外诗情远,人间酒味高。
思归知病长,失寝觉神劳。衰老无多思,因君把笔毫。


苏轼 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