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译文/注解

译文
天地之间一片空旷,时光公然地离我而去。
在人生的末路上因为风雨而受惊,在偏僻的边疆饱经了冰雪寒霜。
如今生命跟这一年一样快要结束了,我和我一生的经历也会被遗忘。
以后再也梦不到过新年喝屠苏酒,只能在漫漫长夜里拨动灯火。

注释①除夜:即除夕,为农历一年中的最后一天。
②乾坤:天地间。乾,卦名,天;坤:卦名,地。
③堂堂:公然。唐·薛能《春日使府寓怀》诗:“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
④穷:偏僻的。
⑤屠苏:代指新年,古有农历初一饮屠苏酒的习俗。
⑥挑灯:拨动灯火(古人多用油灯,需要拨动灯芯),点灯。
⑦央:尽,完,结束。

赏析

此诗作于元朝至元十八年,即公元1281年,是文天祥平生度过的最后一个除夕夜。这一首诗,诗句冲淡、平和,没有“天地有正气”的豪迈,没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只表现出大英雄欲与家人共聚一堂欢饮屠苏酒过元旦的愿望,甚至字里行间中透露出一丝寂寞、悲怆的情绪。恰恰是在丹心如铁男儿这一柔情的刹那,反衬出勃勃钢铁意志之下人的肉身的真实性,这种因亲情牵扯萌发的“脆弱”,更让我们深刻体味了伟大的人性和铮铮男儿的不朽人格。

《除夜》一诗,没有雕琢之语,没有琐碎之句,更无高昂的口号式咏叹。可是,我们仍旧感到心灵的一种强烈震撼。无论时光怎样改变,无论民族构成如何增容扩大,无论道德是非观念几经嬗变,文天祥,作为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作为忠孝节义人格的伟大图腾,万年不朽,颠扑不灭,仍会是在日后无数个世代激励一辈又一辈人的道德典范。

推荐诗文

残萼梅酸,新沟水绿,初晴节序暄妍。独立雕栏,谁怜枉度华年。朝朝准拟清明近,料燕翎、须寄银笺。又争知、一字相思,不到吟边。
双蛾不拂青鸾冷,任花阴寂寂,掩户闲眠。屡卜佳期,无凭却恨金钱。何人寄与天涯信,趁东风、急整归船。纵飘零,满院杨花,犹是春前。


薄俗何心议感恩,谄容卑迹赖君门。
春申还道三千客,寂寞无人杀李园。

足慰平生。时拜御书芗林之赐,因成长短句,寄朱子发、范元长、陈去非翰林三学士,以资玉堂中一笑
得意穿云度水,及时斫玉分金。兹游了却未来心。怪我归迟一任。
居士何如学士,翰林休笑芗林。个中真味少知音。不是清狂太甚。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鳌戴雪山龙起风吹海立。
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隔江闻夜笛。


青门有归路,坦坦高槐下。贫贱自耻归,此地谁留我。
门开送客去,落日懒回马。旅食帝城中,不如远游者。
舟成于陆地,风水终相假。吾道谅如斯,立身无苟且。

文天祥 简介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