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恨之极

己未八月二十日夜,梦有人以石研屏者。其色如玉,光润可爱。中有一牛,磨角作斗状。云:“湘潭里中有张其姓者,多力善斗,号张难敌。一日,与人搏,偶败,忿赴河而死。居三日,其家人来视之,浮水上,则牛耳。自后并水之山往往有此石,或得之,里中辄不利。”梦中异之,为作诗数百言,大抵皆取古之怨愤变化异物等事,觉而忘其言。后三日,赋词以其异。

恨之极,恨极磨不得。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郑人也泣。吾父攻儒助墨。十年梦,沈痛化余,秋柏之间既为实。
相思重相忆。被怨结中肠,潜动精魄。望夫江上岩岩立。嗟一念中变,后期长绝。君看启母愤所激。又俄倾为石。
难敌,最多力。甚一忿沈渊,精气为物。依然困斗牛磨角。便影入山骨,至今雕琢。寻思人间,只合化,梦中蝶。 


译文/注解

译文
怨恨真是到了极点,而怨恨到了极点就无法消散磨灭。苌弘含恨屈死于蜀,人们常说,他的血三年以后化为了碧玉。郑国人缓也曾泣涕相告:我的父亲攻击儒家协助墨家造成了我愤而自杀的后果;十年之后我托梦与他,告诉他我的满腔沉痛之所化,就是我那坟冢上的秋柏早已结出的累累果实。
相思相忆至极亦容易转为怨恨。愁怨结于衷肠,会暗地里牵动精神魂魄,让人哀毁骨立;你可见那长江边上傲然矗立的“望夫岩”比比皆是。可叹还有因一念之差而生出变故以致终身难以挽回的。你看夏启的生母为怨愤所激,顷刻之间便化成了石头。
张难敌,勇敢而力气超群。他一气而沉入深渊,其精气化物之后,依然作磨角斗牛困斗砚池之中;其身影化入山石里,使得山石至今难以雕琢。仔细想来,人生在世,就像庄周梦中化为蝴蝶一样的虚幻。

注释⑴己未: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
⑵石研屏:石磨屏。
⑶饷:赠。
⑷识(zhì):记。
⑸销:消灭、消散。
⑹“恨之极”两句:千古以来,恨极之事难以销磨。
⑺“苌弘”三句:《庄子·外物篇》:“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
⑻苌(cháng)弘:周之大夫。化碧系传说,极言其怨愤而忠贞精诚。
⑼缓:此指人名。
⑽儒、墨:儒家与墨家学派。
⑾“郑人”五句:《庄子·列御寇篇》:“郑人有名缓者,于裘氏之地读书三年,成为一名儒家学者,他的乡里和家族均受益不浅。他又教育其弟成为墨家学者。但儒家和墨家辩论时,其父却攻儒助墨。十年后,缓自杀。缓父梦见缓对他说:使你儿成为墨家学者的是我,你何不看看我的坟,我已化作松柏并结出果实了。按:辛词举此事,说明缓也怨愤而死,精诚所至,化为松柏之实。
⑿结中肠:阮籍《咏怀诗》容好结中肠。
⒀“被怨”三句:《初学记》引《幽明录》:“武昌北山上有望夫石,状若人立。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石。”
⒁“君看启母”两句:相传夏禹娶涂山氏之女,生子夏启,而其母化为石。《汉书·武帝本纪》:“朕用事华山,至于中岳,获驳鹿,见夏后启母石。”
⒂精气为物:易.繁赫上。精氟属物,游魂属爱。
⒃困斗:《左传宜公十二年》,困段猖同,况圆相乎?
⒄山骨:谓石。韩愈《石鼎联句》:“巧匠靳山骨。”
⒅“难敌”七句:即赋词序中张难敌化石事。
⒆寻思:不断思索
⒇“寻思”三句:是非难论,人生如梦。庄周梦中化蝶事,《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赏析

辛弃疾此词因梦而作。一起“恨之极”两句总摄题旨,以下承以五事:一二叠分咏四事,三叠归到难敌本事,虽人异事异,然皆怨愤变化则同。结韵化蝶,点醒一个“梦”字以自我开解。题序中说作者梦有人送给他一件石研屏,并讲述了一个离奇的故事:湘潭张难敌因搏斗而死,死后化为斗牛石,使里中得之者不利。梦境本来不足为凭,但它却是作者情感思想的某种曲折表现,所以这首词也就通过古来四件因怨愤变化为石的记载(苌弘、郑人缓、望夫妇、启母)参证张难敌的故事。三片之中,上片写两男因恨化石,是父子君臣事;中片写两妇因怨化石,是夫妇事;而下片则写张难敌虽然斗败,但化为石后仍作困斗的形象,赞扬张难敌抵死不屈的斗争精神。文词虽然诡谲诙谐,构思却极巧妙。论其主旨,可以说这首词创造了一个张难敌的不屈形象,借以抒发胸中激愤不平的怨气,用以影射当时的政治斗争。体裁基本上是属于赋体入词,类似一篇散文小赋。

推荐诗文

郎官老辞笔,得尔寿春碑。
奸贼余灵在,斯文是戮尸。


扬雄拟我槐非伦,况复无才撰《美新》。
什一懒营虚笑鬼,寻常守辱失钱神。
生憎褚彦兴齐国,喜道陶潜是晋人。
破衲黄冠犹末死,还因邻里问僧珍。

名山潭洞中,自古多秘邃。君将接神物,聊用申祀事。
熔金象牙角,尺木无不备。亦既奉真官,因之徇前志。
持来展明诰,敬以投嘉瑞。鳞光焕水容,目色烧山翠。
吾皇病秦汉,岂独探幽异。所贵风雨时,民皆受其赐。
良田为巨浸,污泽成赤地。掌职一不行,精灵又何寄。
唯贪血食饱,但据骊珠睡。何必费黄金,年年授星使。


丁宽与易俱东去,神秀离禅作北宗。
天恐孤山无种子,一枝分擘付寒翁。

金石皆销铄,贤愚共网罗。达从诗似偈,狂觉哭胜歌。
高燕凌鸿鹄,枯槎压芰荷。此中无别境,此外是闲魔。

辛弃疾 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