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梁惠王章句上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梁惠王章句下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第十一节 第十二节 第十三节 第十四节 第十五节 第十六节公孙丑章句上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公孙丑章句下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第十一节 第十二节 第十三节 第十四节滕文公章句上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滕文公章句下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离娄章句上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第十一节 第十二节 第十三节 第十四节 第十五节 第十六节 第十七节 第十八节 第十九节 第二十节 第二十一节 第二十二节 第二十三节 第二十四节 第二十五节 第二十六节 第二十七节 第二十八节离娄章句下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第十一节 第十二节 第十三节 第十四节 第十五节 第十六节 第十七节 第十八节 第十九节 第二十节 第二十一节 第二十二节 第二十三节 第二十四节 第二十五节 第二十六节 第二十七节 第二十八节 第二十九节 第三十节 第三十一节 第三十二节 第三十三节万章章句上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万章章句下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告子章句上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第十一节 第十二节 第十三节 第十四节 第十五节 第十六节 第十七节 第十八节 第十九节 第二十节告子章句下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第十一节 第十二节 第十三节 第十四节 第十五节 第十六节尽心章句上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第十一节 第十二节 第十三节 第十四节 第十五节 第十六节 第十七节 第十八节 第十九节 第二十节 第二十一节 第二十二节 第二十三节 第二十四节 第二十五节 第二十六节 第二十七节 第二十八节 第二十九节 第三十节 第三十一节 第三十二节 第三十三节 第三十四节 第三十五节 第三十六节 第三十七节 第三十八节 第三十九节 第四十节 第四十一节 第四十二节 第四十三节 第四十四节 第四十五节 第四十六节尽心章句下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第十一节 第十二节 第十三节 第十四节 第十五节 第十六节 第十七节 第十八节 第十九节 第二十节 第二十一节 第二十二节 第二十三节 第二十四节 第二十五节 第二十六节 第二十七节 第二十八节 第二十九节 第三十节 第三十一节 第三十二节 第三十三节 第三十四节 第三十五节 第三十六节 第三十七节 第三十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