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灵王平昼闲居, 肥义侍坐,曰:“王虑世事之变,权甲兵之用,念简、襄之迹,计胡、狄之利乎?”王曰:“嗣立不忘先德,君之道也;错质务明主之长,臣之论也。是以贤君静而有道民便事之教,动有明古先世之功。为人臣者,穷有弟长辞让之节,通有补民益主之业。此两者,君臣之分也。今吾欲继襄主之业,启胡、翟之乡,而卒世不见也。敌弱者,用力少而功多,可以无尽百姓之劳,而享往古之勋。夫有高世之功者,必负遗俗之累;有独知之虑者,必被庶人之恐。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
肥义曰:“臣闻之,疑事无功,疑行无名。今王即定负遗俗之虑,殆毋顾天下之议矣。夫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昔舜舞有苗,而禹袒入裸国,非以养欲而乐志也,欲以论德而要功也。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王其遂行之。”王曰:“寡人非疑胡服也,吾恐天下笑之。狂夫之乐,知者哀焉;愚者之笑,贤者戚焉。世有顺我者,则胡服之功未可知也。虽敺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
王遂胡服。使王孙緤告公子成曰:“寡人胡服,且将以朝,亦欲叔之服之也。家听于亲,国听于君,古今之公行也。子不反亲,臣不逆主,先王之通谊也。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夫制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故明德在于论贱,行政在于信贵。今胡服之意,非以养欲而乐志也。事有所出,功有所止。事成功立,然后德且见也。今寡人恐叔逆从政之经,以辅公叔之议。且寡人闻之,事利国者行无邪,因贵戚者名不累。故寡人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緤谒之叔,请服焉。”
公子成再拜曰:“臣固闻王之胡服也,不佞寝疾,不能趋走,是以不先进。王今命之,臣固敢竭其愚忠。臣闻之:中国者,聪明叡知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异敏技艺之所试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今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畔学者,离中国,臣愿大王图之。”
使者报王。王曰:“吾固闻叔之病也。”即之公叔成家,自请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观其乡而顺宜,因其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被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黑齿雕题,鯷冠秫缝,大吴之国也。礼服不同,其便一也。是以乡异而用变,事异而礼易。是故圣人苟可以利其民,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礼。儒者一师而礼异,中国同俗而教离,又况山谷之便乎?故去就之变,知者不能一;远近之服,贤圣不能同。穷乡多异,曲学多辨。不知而不疑,异于己而不非者,公于求善也。今卿之所言者,俗也。吾之所言者,所以制俗也。今吾国东有河、薄洛之水,与齐、中山同之,而无舟楫之用。自常山以至代、上党,东有燕、东胡之境,西有楼烦、秦、韩之边,而无骑射之备。故寡人且聚舟楫之用,求水居之民,以守河、薄洛之水;变服骑射,以备其参胡、楼烦、秦、韩之边。且昔者简主不塞晋阳,以及上党,而襄王兼戎取代,以攘诸胡,此愚知之所明也。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掠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非社稷之神灵,即鄗几不守。先王忿之,其怨未能报也。今骑射之服,近可以备上党之形,远可以报中山之怨。而叔也顺中国之俗以逆简、襄之意,恶变服之名而忘国事之耻,非寡人所望于子!”
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愚不达于王之议,敢道世俗之间。今欲断简、襄之意,以顺先王之志,臣敢不听令。”再拜,乃赐胡服。
赵文进谏曰:“农夫劳而君子养焉,政之经也。愚者陈意而知者论焉,教之道也。臣无隐忠,君无蔽言,国之禄也。臣虽愚,愿竭其忠。”王曰:“虑无恶扰,忠无过罪,子其言乎。”赵文曰:“当世辅俗,古之道也。衣服有常,礼之制也。修法无愆,民之职也。三者,先圣之所以教。今君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教之古,易古之道,故臣愿王之图之。”
王曰:“子言世俗之间。常民溺于习俗,学者沉于所闻。此两者,所以成官而顺政也,非所以观远而论始也。且夫三代不同服而王,五伯不同教而政。知者作教,而愚者制焉。贤者议俗,不肖者拘焉。夫制于服之民。不足与论心;拘于俗之众,不足与致意。故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承教而动,循法无私,民之职也。知学之人,能与闻迁,达于礼之变,能与时化。故为己者不待人,制今者不法古,子其释之。”
赵造谏曰:“隐忠不竭,奸之属也。以私诬国,贼之类也。犯奸者身死,贱国者族宗。反此两者,先圣之明刑,臣下之大罪也。臣虽愚,愿尽其忠,无遁其死。”王日:“竭意不讳,忠也。上无蔽言,明也。忠不辟危,明不距人。子其言乎。”
赵造曰:“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因民而教者,不劳而成功;据俗而动者,虑径而易见也。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且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是以莅国者不袭奇辟之服,中国不近蛮夷之行,非所以教民而成礼者也。且循法无过,修礼无邪,臣愿王之图之。”
王曰:“古今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宓戏、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及至三王,观时而制法,因事而制礼,法度制令,各顺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故礼世不必一其道,便国不必法古。圣人之兴也,不相袭而王。夏、殷之衰也,不易礼而灭。然则反古未可非,而循礼未足多也。且服奇而志淫,是邹、鲁无奇行也;俗辟而民易,是吴、越无俊民也。是以圣人利身之谓服,便事之谓教,进退之谓节,衣服之制,所以齐常民,非所以论贤者也。故圣与俗流,贤与变俱。谚曰:‘以书为御者,不尽于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于事之变。’故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子其勿反也。”
东周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秦攻宜阳 东周与西周战 东周与西周争 东周欲为稻 昭献在阳翟 秦假道于周以伐韩 楚攻雍氏 周最谓吕礼 周相吕仓见客于周君 周文君免士工师藉 温人之周 或为周最谓金投 周最谓金投 石行秦谓大梁造 谓薛公 齐听祝弗 苏厉为周最谓苏秦 谓周最曰仇赫之相宋 为周最谓魏王 谓周最曰魏王以国与先 赵取周之祭地 杜赫欲重景翠于周 周共太子死 三国隘秦 昌他亡西周 昭翥与东周恶 严氏为贼西周
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 秦攻魏将犀武军于伊阙 秦令樗里疾以车百乘入 雍氏之役 周君之秦 苏厉谓周君 楚兵在山南 楚请道于二周之间 司寇布为周最谓周君 秦召周君 犀武败于伊阙 韩魏易地 秦欲攻周 宫他谓周君 谓齐王 三国攻秦反 犀武败秦一
卫鞅亡魏入秦 苏秦始将连横 秦惠王谓寒泉子 泠向谓秦王 张仪说秦王 张仪欲假秦兵以救魏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 张仪之残樗里疾 张仪欲以汉中与楚 楚攻魏张仪谓秦王 田莘之为陈轸说秦惠王 张仪又恶陈轸于秦王 陈轸去楚之秦秦二
齐助楚攻秦 楚绝齐齐举兵伐楚 秦惠王死公孙衍欲穷张 义渠君之魏 医扁鹊见秦武王 秦武王谓甘茂 宜阳之役冯章谓秦王 甘茂攻宜阳 宜阳未得 宜阳之役楚畔秦而合於 秦王谓甘茂 甘茂亡秦且之齐 甘茂相秦 甘茂约秦魏而攻楚 陉山之事 秦宣太后爱魏丑夫秦三
薛公为魏谓魏冉 秦客卿造谓穰侯 魏谓魏冉 谓魏冉曰和不成 谓穰侯 谓魏冉曰楚破秦 五国罢成皋 范子因王稽入秦 范睢至秦 应侯谓昭王 秦攻韩围陉 应侯曰郑人谓玉未理者 天下之士合从相聚于赵 谓应侯曰君禽马服乎 应侯失韩之汝南 秦攻邯郸 蔡泽见逐于赵秦四
秦取楚汉中 薛公入魏而出齐女 三国攻秦入函谷 秦昭王谓左右 楚魏战于陉山 楚使者景鲤在秦 楚王使景鲤如秦 秦王欲见顿弱 顷襄王二十年 或为六国说秦王秦五
谓秦王 秦王与中期争论 献则谓公孙消 楼啎约秦魏 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 文信侯出走 四国为一将以攻秦齐一
楚威王战胜于徐州 齐将封田婴于薛 靖郭君将城薛 靖郭君谓齐王 靖郭君善齐貌辨 邯郸之难 南梁之难 成侯邹忌为齐相 田忌为齐将 田忌亡齐而之楚 邹忌事宣王 邹忌修八尺有余 秦假道韩魏以攻齐 楚将伐齐 秦伐魏 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 张仪为秦连横齐王齐二
韩齐为与国 张仪事秦惠王 犀首以梁为齐战于承匡 昭阳为楚伐魏 秦攻赵 权之难齐燕战 秦攻赵长平 或谓齐王齐三
楚王死 齐王夫人死 孟尝君将入秦 孟尝君在薛 孟尝君奉夏侯章 孟尝君讌坐 孟尝君舍人有与君之夫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 孟尝君出行国至楚 淳于髡一日而见七人于 齐欲伐魏 国子曰秦破马服君之师齐四
齐人有冯谖者 孟尝君为从 鲁仲连谓孟尝 孟尝君逐于齐而复反 齐宣王见颜斶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齐人见田骈 管燕得罪齐王 苏秦自燕之齐 苏秦谓齐王齐五
苏秦说齐闵王齐六
齐负郭之民有孤狐咺者 王孙贾年十五事闵王 燕攻齐取七十余城 燕攻齐齐破 貂勃常恶田单 田单将攻狄 濮上之事 齐闵王之遇杀 齐王建入朝于秦 齐以淖君之乱楚一
齐楚构难 五国约以伐齐 荆宣王问群臣 昭奚恤与彭城君议于王 邯郸之难 江尹欲恶昭奚恤于于楚 魏氏恶昭奚恤于楚王 江乙恶昭奚恤 江乙欲恶昭奚恤于楚 江乙说于安陵君 江乙为魏使于楚 郢人有狱三年不决 城浑出周 韩公叔有齐魏 楚杜赫说楚王以取赵 楚王问于范环 苏秦为赵合从说楚威王 张仪为秦破从连横 张仪相秦 威王问于莫敖子华楚二
魏相翟强死 齐秦约攻楚 术视伐楚 四国伐楚 楚怀王拘张仪 楚王将出张子 秦败楚汉中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 女阿谓苏子楚三
苏子谓楚王 苏秦之楚三日 楚王逐张仪于魏 张仪之楚贫 楚王令昭雎之秦重张仪 张仪逐惠施于魏 五国伐秦 陈轸告楚之魏 秦伐宜阳 唐且见春申君楚四
或谓楚王 魏王遗楚王美人 楚王后死 庄辛谓楚襄王 齐明说卓滑以伐秦 或谓黄齐 长沙之难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 客说春申君 天下合从 汗明见春申君 楚考烈王无子 虞卿谓春申君赵一
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 知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 张孟谈既固赵宗 晋毕阳之孙豫让 魏文侯借道于赵攻中山 秦韩围梁燕赵救之 腹击为室而钜 苏秦说李兑 赵收天下且以伐齐 齐攻宋奉阳君不欲 秦王谓公子他 苏秦为赵王使于秦 甘茂为秦约魏以攻韩宜 谓皮相国 或谓皮相国 赵王封孟尝君以武城 谓赵王曰三晋合而秦弱赵二
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 秦攻赵 张仪为秦连横说赵王 武灵王平昼闲居 王立周绍为傅 赵燕后胡服 王破原阳赵三
赵惠文王三十年 赵使仇郝之秦 齐破燕赵欲存之 秦攻赵蔺离石祁拔 富丁欲以赵合齐魏 魏因富丁且合于秦 魏使人因平原君请从于 平原君请冯忌 平原君谓平阳君 秦攻赵于长平 秦攻赵平原君使人请救 秦赵战于长平 秦围赵之邯郸 说张相国 郑同北见赵王 建信君贵于赵 卫灵公近雍疽弥子瑕 或谓建信君之所以事王 苦成常谓建信君 希写见建信君 魏勉谓建信君 秦攻赵鼓铎之音闻于北 齐人李伯见孝成王赵四
为齐献书赵王 齐欲攻宋 齐将攻宋而秦楚禁之 五国伐秦无功 楼缓将使伏事辞行 虞卿请赵王 燕封宋人荣坌为高阳君 三国攻秦赵攻中山 赵使赵庄合从 翟章从梁来 冯忌为庐陵君谓赵王 冯忌请见赵王 客见赵王 秦攻魏取宁邑 赵使姚贾约韩魏 魏败楚于陉山 秦召春平侯 赵太后新用事 秦使王翦攻赵魏一
知伯索地于魏桓子 韩赵相难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 西门豹为邺令 文侯与虞人期猎 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而 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 魏公叔痤为魏将 魏公叔痤病 苏子为赵合从说魏王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 齐魏约而伐楚 苏秦拘于魏 陈轸为秦使于齐 张仪恶陈轸于魏王 张仪欲穷陈轸 张仪走之魏 张仪欲以魏合于秦韩 张子仪以秦相魏 张仪欲并相秦魏 魏王将相张仪 楚许魏六城 张仪告公仲 徐州之役 秦败东周 齐王将见燕赵楚之相于 魏令公孙衍请和于秦 公孙衍为魏将魏二
犀首田盼欲得齐魏之兵 犀首见梁君 苏代为田需说魏王 史举非犀首于王 楚王攻梁南 魏惠王死 五国伐秦 魏文子田需周宵相善 魏王令惠施之楚 魏惠王起境内众 齐魏战于马陵 惠施为韩魏交 田需贵于魏王 田需死 秦召魏相信安君 秦楚攻魏围皮氏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 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魏三
秦赵约而伐魏 芒卯谓秦王 秦败魏于华走芒卯而围 秦败魏于华魏王且入朝 华军之战 齐欲伐魏 秦将伐魏 魏将与秦攻韩 叶阳君约魏 秦使赵攻魏 魏太子在楚魏四
献书奏王 八年谓魏王 魏王问张旄 客谓司马食其 魏秦伐楚 穰侯攻大梁 白珪谓新城君 秦攻韩之管 秦赵构难而战 长平之役 楼梧约奏魏 芮宋欲绝秦赵之交 为魏谓楚王 管鼻之令翟强与秦事 成阳君欲以韩魏听秦 秦拔宁邑 秦罢邯郸 魏王欲攻邯郸 周肖谓宫他 周冣善齐 周冣入齐 秦魏为与国 信陵君杀晋鄙 魏攻管而不下 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 秦攻魏急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韩一
三晋已破智氏 大成午从赵来 魏之围邯郸 申子请仕其从兄官 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 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 宣王谓摎留 张仪谓齐王 楚昭献相韩 秦攻陉山 五国约而攻秦 郑彊载八百金入秦 郑彊之走张仪于秦 宜阳之役 秦围宜阳 公仲以宜阳之故仇甘茂 秦韩战于浊泽 颜率见公仲 韩公仲谓向寿 或谓公仲曰听者听国 韩公仲相 王曰向也子曰天下无道 或谓魏王王儆四强之内 观鞅谓春申 公仲数不信于诸侯韩二
楚围雍氏五月 楚围雍氏韩令冷向借救 公仲为韩魏易地 錡宣之教韩王取秦 襄陵之役 公叔使冯君于秦 谓公叔曰公欲得武遂于 谓公叔曰乘舟 齐令周最使郑 韩公叔与几瑟争国郑强 韩公叔与几瑟争国中庶 齐明谓公叔 公叔将杀几瑟 公叔且杀几瑟 谓新城君曰 胡衍之出几瑟于楚 几瑟亡之楚 冷向谓韩咎 楚令景鲤入韩 韩咎立为君而未定 史疾为韩使楚 韩傀相韩韩三
或谓韩公仲 或谓公仲 韩人攻宋 或谓韩王曰 谓郑王 韩阳役于三川而欲归 秦大国 张丑之合齐楚讲于魏 或谓韩相国 公仲使韩珉之秦求武隧 韩相公仲珉使韩侈之秦 客卿为韩谓秦王 韩珉相齐 或谓山阳君 赵魏攻华阳 秦招楚而伐齐 韩氏逐向晋于周 张登请费緤 安邑之御史死 魏王为九里之盟 建信君轻韩熙 段产谓新城君 段干越人谓新城君燕一
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侯 奉阳君李兑甚不取于苏 权之难燕再战不胜 燕文公时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 张仪为秦破从连横谓燕 宫他为燕使魏 苏秦死其弟苏代欲继之 燕王哙既立 初苏秦弟厉因燕质子而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 齐伐宋宋急 苏代谓燕昭王 燕王谓苏代燕二
秦召燕王 苏代为奉阳君说燕于赵 苏代为燕说齐 苏代自齐使人谓燕昭王 苏代自齐献书于燕王 陈翠合齐燕 燕昭王且与天下伐齐 燕饥赵将伐之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 或献书燕王 客谓燕王 赵且伐燕 齐魏争燕燕三
齐韩魏共攻燕 张丑为质于燕 燕王喜使栗腹以百金为 秦并赵北向迎燕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宋卫
齐攻宋宋使臧子索救于 公输般为楚设机 犀首伐黄 梁王伐邯郸 谓大尹曰 宋与楚为兄弟 魏太子自将过宋外黄 宋康王之时有雀生 智伯欲伐卫 智伯欲袭卫 秦攻卫之蒲 卫使客事魏 卫嗣君病 卫嗣君时胥靡逃之魏 卫人迎新妇中山
魏文侯欲残中山 犀首立五王 中山与燕赵为王 司马憙使赵 司马憙三相中山 阴姬与江姬争为后 主父欲伐中山 中山君飨都士 乐羊为魏将 昭王既息民缮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