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孔子作《春秋》而天人备。予述本纪,书人而不书天,予何敢异于圣人哉! 其文虽异,其意一也。
自尧、舜、三代以来,莫不称天以举事,孔子删《诗》、《书》不去也。盖圣 人不绝天于人,亦不以天参人。绝天于人则天道废,以天参人则人事惑,故常存而 不究也。《春秋》虽书日食、星变之类,孔子未尝道其所以然者,故其弟子之徒, 莫得有所述于后世也。然则天果与于人乎?果不与乎?曰:天,吾不知,质诸圣人 之言可也。《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 道恶盈而好谦。”此圣人极论天人之际,最详而明者也。其于天地鬼神,以不可知 为言,其可知者人而已。夫日中则昃,盛衰必复。天,吾不知,吾见其亏益于物者 矣。草木之成者,变而衰落之;物之下者,进而流行之。地,吾不知,吾见其变流 于物者矣。人之贪满者多祸,其守约者多福。鬼神,吾不知,吾见人之祸福者矣。 天地鬼神,不可知其心,则因其著于物者以测之。故据其迹之可见者以为言,曰亏 益,曰变流,曰害福。若人则可知者,故直言其情曰好恶。其知与不知,异辞也, 参而会之,与人无以异也。其果与于人乎,不与于人乎,则所不知也。以其不可知, 故常尊而远之;以其与人无所异也,则修吾人事而已。人事者,天意也。《书》曰: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未有人心悦于下而天意怒于上者,未有人理逆 于下而天道顺于上者。然则王者君天下,子生民,布德行政,以顺人心,是之谓奉 天。至于三辰五星常动而不息,不能无盈缩差忒之变,而占之有中有不中,不可以 为常者,有司之事也。本纪所述人君行事详矣,其兴亡治乱可以见。至于三辰五星 逆顺变见,有司之所占者,故以其官志之,以备司天之所考。
呜呼,圣人既没,而异端起。自秦、汉以来,学者惑于灾异矣,天文五行之说, 不胜其繁也。予之所述,不得不异乎《春秋》也,考者可以知焉。
开平二年夏四月辛丑,荧惑犯上将。甲寅,地震。四年十二月庚午,月有食之。
乾化元年春正月丙戌朔,日有食之。五月,客星犯帝坐。二年正月丙申,荧惑 犯房第二星。戊申,月犯心大星。四月甲寅,月掩心大星。壬申,彗出于张;甲戌, 彗出灵台。
同光元年十月辛未朔,日有食之。二年六月甲申,众星交流;丙戌,众星交流。 八月戊子,荧惑犯星。十一月丁巳,地震。三年三月丙申,荧惑犯上相。戊申,月 有食之。四月癸亥朔,日有食之。甲子,荧惑犯左执法。六月甲子,太白昼见。丙 寅,岁犯右执法。己巳,太白昼见。庚寅,众星流,自二更尽三更而止。辛卯,众 小星流于西南。九月甲辰,月有食之。丁未,天狗堕,有声如雷,野雉皆雊。丙辰, 太白、岁相犯。十一月甲寅,地震。
天成元年三月,恶星入天库,流星犯天棓。四月庚戌,金犯积尸。六月乙未, 众小星交流。七月己未,月犯太白。庚申,太白昼见。乙丑,月入南斗魁。八月乙 酉朔,日有食之。癸卯,太白犯心大星。乙巳,月犯五诸侯。辛亥,荧惑犯上将。 九月丁巳,月犯心大星。己巳,月犯昴。庚午,荧惑犯右执法;己卯,荧惑犯左执 法。十月戊子,荧惑犯上相。己丑至于庚子,日月赤而无光。丙午,月掩左执法。 十一月丁丑,月晕匝火、木。戊寅,月犯金、木、土。十二月戊戌,荧惑犯氐。乙 巳,月掩庶子。二年正月甲戌,荧惑、岁相犯。二月辛卯,荧惑犯键闭。三月戊午, 月掩鬼。庚申,众小星流于西北。己巳,荧惑犯上相。乙亥,月入羽林。四月丁亥, 月犯右执法;癸卯,月入羽林。六月辛丑,荧惑犯房。八月己卯朔,日有食之。庚 子,月犯五诸侯。九月壬子,岁犯房。庚申,月入羽林;壬申,月犯上将。十月壬 午,月犯五诸侯。癸未,地震。十一月乙卯,月入羽林。辛未,地震;壬申,地震。 十二月癸未,地震。三年春正月壬申,金、火合于奎。二月丁丑朔,日有食之。四 月丁酉,月犯五诸侯;五月丁巳,月掩房距星;六月乙酉,月掩心庶子;癸巳,月 入羽林。自正月至于是月,宗人、宗正摇不止。七月乙卯,月入南斗魁。闰八月癸 卯朔,荧惑犯上将。戊申,月犯南斗。乙卯,荧惑犯右执法。庚戌,太白犯右执法。 九月庚辰,土、木合于箕。辛巳,金、火合于轸。十月庚午,彗出西南。十一月戊 子,月掩轩辕大星。乙未,太白犯镇,月掩房。十二月壬寅朔,荧惑犯房,金、木 相犯于斗。乙卯,月有食之。四年正月癸巳,月入南斗魁。二月辛酉,月及火、土 合于斗。三月壬辰,岁犯牛。六月癸丑,月有食之,既。七月丁丑,月入南斗。九 月丙子,荧惑入哭星。十二庚戌,月有食之,既。
长兴元年六月癸巳朔,日有食之。乙卯,太白犯天鐏。八月己亥,月犯南斗。 乙卯,月犯积尸。九月辛酉朔,众小星交流而殒。十一月壬戌,荧惑犯氐。十二月 丙辰,荧惑犯天江。二年正月乙亥,太白犯羽林。庚辰,月犯心距星;二月丁未, 月犯房。四月甲寅,荧惑犯羽林。五月癸亥,太白昼见。闰五月乙巳,岁昼见。六 月壬午,地震。八月丁巳,辰犯端门。九月丙戌,众星交流;丁亥,众星交流而殒。 戊子,太白昼见。丁未,雷。十一月甲申朔,日有食之。丙戌,太白犯键。三年四 月庚辰,荧惑犯积尸。九月庚寅,太白犯哭星。十月壬申,太白昼见。十一月己亥, 太白犯壁垒。四年五月癸卯,太白昼见。六月庚午,众星交流。七月乙亥朔,众星 交流。九月辛巳,太白犯右执法。乙未,雷。
应顺元年二月丁酉,众星流于西北。四月戊寅,白虹贯日。是月改元。
清泰元年五月己未,太白昼见。六月甲戌,太白犯右执法。九月辛丑,众星交 流。壬寅,雨雹于京师。冬十一月丁未,彗出虚、危,扫天垒及哭星。
天福元年三月壬子,荧惑犯积尸。二年正月乙卯,日有食之。七月丙寅,月有 食之。十二月己卯朔,日有白虹二。三年三月壬子,日有白虹二。五月壬子,月犯 上将。四年四月辛巳,太白犯东井北辕;甲午,太白犯五诸侯;五月丁未,太白犯 舆鬼中星。七月庚子朔,日有食之。九月癸未,月掩毕。五年十一月丁丑,月有食 之。六年八月辛卯,太白犯轩辕。九月己卯,荧惑犯上将。壬子,彗出于西,扫天 市垣。八年四月戊申朔,日有食之。八月丙子,荧惑犯右掖。十月庚戌,彗出东方。 丙辰,荧惑犯进贤。十一月庚子,月犯房。
开运元年二月辛亥,日有白虹二。壬戌,太白犯昴。己巳,荧惑犯天钥。三月 戊子,月有食之。四月丁巳,太白犯五诸侯。七月庚辰,月犯荧惑;壬午,月入南 斗。甲申,太白犯东井。八月甲辰,荧惑入南斗。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丙子, 月入南斗;乙酉,月食昴。丙戌,月有食之。庚寅,月犯五诸侯;十月癸卯,月入 南斗;十一月辛巳,月犯昴。十二月癸丑,太白犯辰。二年七月乙未朔,月犯角; 壬寅,月犯心前大星。庚戌,岁犯井钺。八月甲子朔,日有食之。甲戌,岁犯东井。 九月己酉,月犯昴。甲寅,太白犯南斗魁。十一月甲午朔,太白犯哭星。癸丑,月 掩角距星;戊午,月犯心后星。三年二月壬戌朔,日有食之。
天福十二年四月丙子,太白昼见。十月己丑,太白犯亢距星。十一月壬子,雨 木冰。辛酉,雨木冰。壬戌,月犯昴。癸酉,雨木冰。乙亥,月掩心大星;乙卯, 月犯南斗。十二月乙未,月有食之。
乾祐元年四月甲午,月犯南斗。六月戊寅朔,日有食之。乙未,月入南斗。七 月甲寅,月掩心庶子星。八月乙酉,镇犯太微西垣。戊戌,岁犯右执法。九月丁卯, 月掩鬼。十月丁丑,岁犯左执法。二年四月壬午,太白昼见。六月癸酉朔,日有食 之。壬午,月犯心;丙戌,月犯天关;八月乙亥,月犯房次将。九月壬寅,太白犯 右执法。庚戌,太白犯镇。辛酉,镇犯右执法。丁卯,太白犯岁。镇自元年八月己 丑入太微垣,犯上将、执法、内屏、谒者,勾己往来,至是岁十一月辛亥而出。甲 寅,月犯昴。三年二月甲戌,月犯昴。六月乙卯,镇犯左掖。七月甲申,荧惑犯司 怪。八月癸卯,太白犯房;庚戌,太白犯心大星。十月辛酉,月犯心大星,太白犯 木。十一月甲子朔,日有食之。
广顺元年二月丁巳,岁犯咸池。己未,荧惑犯五诸侯。三月甲子,岁守心。己 卯,荧惑犯鬼;壬午,荧惑犯天尸。四月甲午,岁犯钩钤。二年二月庚寅,太白经 天。四月丙戌朔,日有食之。七月乙丑,荧惑犯井钺;八月乙未,荧惑犯天鐏。九 月辛酉,荧惑犯鬼。庚辰,太白掩右执法。十月壬辰,太白犯进贤。三年四月乙丑, 荧惑犯灵台;五月辛巳,荧惑犯上将;丙申,荧惑犯右执法。七月乙酉,月犯房。 十二月戊申,雨木冰。
显德元年正月庚寅,有大星坠,有声如雷,牛马皆逸,京城以为晓鼓,皆伐鼓 以应之。三年正月壬戌,有星孛于参。十二月庚午,白虹贯日。癸酉,月有食之。
五代乱世,文字不完,而史官所记亦有详略,其日、月、五星之变,大者如此。 至于气祲之象,出没销散不常,尤难占据。而五代之际,日有冠珥、环晕、缨纽、 负抱、戴履、背气,十日之中常七八,其繁不可以胜书,而背气尤多。天福八年正 月丙戌,黄雾四塞。九年正月乙未,大雾中二白虹相偶。四月庚戌,大雾中有苍白 二虹。广顺元年十一月甲子,白虹竟天。此其尤异者也。至于吴火出杨林江水中、 闽天雨豆之类,皆非中国耳目所及者,不可得而悉书矣。
本纪
梁本纪第一 梁本纪第二 梁本纪第三 唐本纪第四 唐本纪第五 唐本纪第六 唐本纪第七 晋本纪第八 晋本纪第九 汉本纪第十 周本纪第十一 周本纪第十二列传
梁家人传第一 唐家人传第二 唐明宗家人传第三 唐废帝家人传第四 晋家人传第五 汉家人传第六 周家人传第七 周家人传第八 梁臣传第九 梁臣传第十 梁臣传第十一 唐臣传第十二 唐臣传第十三 唐臣传第十四 唐臣传第十五 唐臣传第十六 晋臣传第十七 汉臣传第十八 周臣传第十九 死节传第二十 死事传第二十一 一行传第二十二 唐六臣传第二十三 义兒传第二十四 伶官传第二十五 宦者传第二十六 杂传第二十七 杂传第二十八 杂传第二十九 杂传第三十 杂传第三十一 杂传第三十二 杂传第三十三 杂传第三十四 杂传第三十五 杂传第三十六 杂传第三十七 杂传第三十八 杂传第三十九 杂传第四十 杂传第四十一 杂传第四十二 杂传第四十三 杂传第四十四 杂传第四十五考
司天考第一 司天考第二 职方考第三世家
吴世家第一 南唐世家第二 前蜀世家第三 后蜀世家第四 南汉世家第五 楚世家第六 越世家第七 闽世家第八 南平世家第九 东汉世家第十 十国世家年谱第十一附录
四夷附录第一 四夷附录第二 四夷附录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