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 - 卷九十三·异僧七

宣律师

宣律师

大唐乾封二年春二月,西明寺道律师逐静在京师城南故净业寺修道。律师积德高远,抱素日久。忽有一人来至律师所,致敬申礼。具叙暄凉,律师问曰:“檀越何处?姓字谁耶?”答曰:“弟子姓王名璠,是大吴之兰台臣也。会师初至建业,孙主即未许之,令感希有之瑞,为立非常之庙。于时天地神祗,咸加灵被,于三七曰,遂感舍利。吴王手执铜瓶,倾铜盘内,舍利所冲,盘即破裂。乃至火烧锤试,俱不能损。阚泽、张昱之徒,亦是天人护助,入其身中,令其神爽通敏,答对谐允。今业在天,弘护佛法为事。弟子是南方天王韦将军下之使者。将军事物极多,拥护三洲之佛法,有斗争凌危之事,无不躬往,和喻令解。今附和南,天欲即至,前事拥闹,不久当至,具令弟子等共师言。”不久复有人来,云姓罗氏,是蜀人也。言作蜀音,广说律相。初相见时,如俗礼仪,叙述缘由,多有次第,遂用忽忘。次又一人,云姓费氏,礼敬如前。云:“弟子迦叶佛时,生在初天,在韦将军下。诸天贪欲所醉,弟子以宿愿力,不交天欲,清静梵行,偏敬毗尼。韦将军童真梵行,不受天欲。一王之下,有八将军、四王、三十二将。周四天下,往还护助诸出家人。四天下中,北天一洲,少有佛法。余三天下,佛法大弘。然出家之人,多犯禁戒,少有如法。东西天下,人少黠慧,烦恼难化。南方一洲,虽多犯罪,化令从善,心易调伏。佛临涅槃,亲受付嘱,并令守护,不使魔娆。若不守护,如是破戒,谁有行我之法教者。故佛垂诫,不敢不行。虽见毁禁,愍而护之。见行一善,万过不咎,事等忘瑕,不存往失。且人中臭气,上薰空界四十万里,诸天清净,无不厌之。但以受佛付嘱,令护佛法。尚与人同止,诸天不敢不来。韦将军三十二将之中,最存弘护。多有魔子魔女,轻弄比丘,道力微者,并为惑乱。将军栖遑奔至,应机除剪。故有事至,须往四王所时,王见皆起。为韦将军修童真行护正法故。弟子性乐戒律,如来一代所制毗尼,并在座中听受戒法。”因问律中诸隐文义,无不决滞。然此东华三宝,素有山海水石,往往多现,但谓其灵而敬之。顾访失由,莫知投诣。遂因此缘,随而咨请。且沈冥之相,以理括之,未曾持观,不可以语也。宣师又以感通记问天人云:“益州成都多宝石佛者,何代时像,从地涌出。”答曰:“蜀都元基青城山上,今之成都,大海之地。昔迦叶佛时,有人于西洱河造之,拟多宝佛全身相也,在西洱河鹫山寺。有成都人往彼兴易,请像将还,至今多宝寺处,为海神蹋船所没。初取像人见海神于岸上游,谓是山鬼,遂即杀之。因尔神瞋覆没,人像俱溺,同在一船。其多宝旧在鹫头山寺,古基尚在,仍有一塔,常有光明。令向彼土,道由郎州过,大小不算,三千余里,方达西洱河。河大阔,或百里,或五百里。中有山洲,亦有古寺,经像尚存,而无僧住。经同此文,时闻钟声。百姓殷实,每年二时,供养古塔。塔如戒坛,三重石砌,上有覆釜。其数极多,彼土诸人,但言神冢。每发光明,人以蔬食祭之,求其福祚也。其地西北去西州二千余里。问去天竺非远,往往有至彼者。自下云云至晋时,有僧于此地。见土坟随出随除,怪不可平。后见拆开,深怪其尔。乃深掘丈余,获像及人骨在船。其髅骨肘胫,悉皆粗大数倍,过于今人。即迦叶佛时,阎浮人寿二万岁时人也。今时劫减,命促人小,固其常然,不可怪也。初出之时,牵曳难得。弟子化为老人,指撝方便,须臾至周,灭法暂隐。到隋重兴,更复出之。蜀人但知其灵从地而出,亦不测其根源。见其花趺有多宝字,因遂名焉,又名多宝寺。”又问:“多宝字是其隶书,出于亡秦之代。如何迦叶佛时,已有神州书耶?”答曰:“亡秦李斯隶书,此乃近代远承。隶书之兴,兴于古佛之世。见今南洲四面千有余洲,庄严阎浮,一方百有余国,文字言音,同今唐国。但以海路辽远,动数十万里,重译莫传,故使此方封守株柱,不足怪也。师不闻乎?梁顾野王,太学之大博也,周访字源,出没不定,故玉篇序云:“有开春申君墓得其铭文,皆是隶字。’检春申是周武(明抄本无周武二字)六国同时,隶文则非吞并之日也。此国篆隶诸书,尚有茫昧,宁知迦叶佛时之事。决非其耳目之所闻见也。”又问:“今西京城西高四土台,俗谚云:是苍颉造书台。如何云隶书字古时已有?”答曰:“苍颉于此台上,增土造台,观鸟迹者,非无其事。且苍颉之传,此土罕知其源。或云黄帝之臣,或云古帝王也。鸟迹之书时变,一途今所绝有。无益之言,不劳述也。”又有天人,姓陆名玄畅,来谒律师云:“弟子是周穆王时,生在初天,本是迦叶佛时天,为通化故,周时暂现。所问高四土台者,其本迦叶佛于此第三会,说法度人。至穆王时,文殊、目连来化,穆王从之,即列子所谓化人者是也。化人示穆王云:‘高四台是迦叶佛说法处。’因造三会道场。至秦穆公时,扶风获一石佛,穆公不识,弃马坊中,秽污此像。护像神瞋,令公染疾。公又梦游上帝,极被责疏。觉问侍臣由余,便答云:‘臣闻周穆王时,有化人来此土,云是佛神。穆王信之,于终南山造中天台,高千余尺,基址见在。又于苍颉台造神庙,名三会道场。公今所患,殆非佛为之耶?’公闻大怖,语由余曰:‘吾近获一石人,衣冠非今所制,弃之马坊。得非此是佛神耶?’由余闻,往视之,对曰:‘此真佛神也。’公取像澡浴,安清净处,像遂放光。公又怖,谓神瞋也,宰三牲以祭之。诸善神等,擎弃远处。公又大怖,以问由余。答曰:‘臣闻佛清净,不进酒肉,爱重物命。如护一子,所有供养,烧香而已,所可祭祀,饼果之属。’公大悦。欲造佛像,绝于工人。又问由余,答曰:‘昔穆王造寺之侧,应有工匠。’遂于高四台南村内,得一老人,娃王名安,年百八十。自云曾于三会道场见人造之,臣今年老,无力能作。所住村北,有兄弟四人,曾于道场内为诸匠执作,请追共造。依言作之,成一铜像。相好圆备,公悦,大赏赉之。彼人得财,并造功德,于土台上造重阁,高三百尺。时人号之高四台,或曰高四楼。其人姓高,大者名四;或曰,兄弟四人同立故也。或取大兄名以目之,故有高四之名,至今称也。”又问:“目连舍利弗,佛在已终,如何重见?”答曰:“同名六人,此目连非大目连也。到宇文周时,文殊师利化为梵僧,来游此土,云欲礼拜迦叶佛说法处,并往文殊所住之处,名清凉山。遍问道俗,无有知者。时有智猛法师,年始十八,反问梵僧:‘何因知有二圣余迹?’答曰:‘在秦都城南二十里,有苍颉造书台,即其地也。’又云:‘在沙河南五十里,青山北四十里,即其处也。’又问‘沙河’、‘青山’是何语,答曰:‘渭水终南山也。’此僧便从渭水直南而步,遂得高四台,便云此是古佛说法处也。于时智猛法师,随往礼拜。不久失梵僧所在。智猛长大,具为太常韦卿说之,请其台处,依本置寺,遂奏周主,名三会寺。至隋大业,废入大寺。因被废毁,配入菩提。今京城东市西平康坊南门东菩提寺西堂佛首,即是三会寺佛。释迦如来得度大迦叶后,十二年中,来至此台,其下见有迦叶佛舍利。周穆王游大夏,佛告彼土见有古塔,可返礼事。王问何方,佛答在鄗京之东南也。西天竺国具有别传,云岁长年,是师子国僧,年九十九夏,是三果阿那含人,闻斯胜迹,躬至礼拜。又奏请欲往北岱清凉山文殊师利菩萨坐处。皇帝闻喜,敕给驿马内使及弟子官佐二十余人,在处供给。诸官人弟子等,并乘官马。唯长年一人,少小已来,精诚苦行,不乘杂畜。即到岱州清凉山,即便肘行膝步而上,至中台佛堂,即是文殊庙堂。从下至上,可行三十余里,山石劲利,入肉到骨,无血乳出。至于七日,五体投地,布面在土,不起不食。七日满已,忽起,踊跃指挥,四方上下空界,具见文殊师利菩萨圣僧罗汉。从者道俗数十人,有见不见。复有一蟒蛇,身长数里,从北而来,直上长年,长年见喜。衔师脚过,变为僧形。诸人惧怕,皆悉四散,唯长年一人,心不惊动。种种灵应,不可具述。”律师又问天人曰:“自昔相传,文殊在清凉山,领五百仙人说法。经中明文殊是久住娑婆世界菩萨。娑婆则大千总号,如何偏在此方?”答曰:“文殊是诸佛之元帅,随缘利见,应变不同。大士大功,非人境界,不劳评泊,但知仰信。多在清凉山五台之中,今属北岱州西,见有五台县清凉府。皇唐已来,有僧名解脱,在岩窟亡来三十余年,身肉不坏,似如入灭尽定。复有一尼,亦入定不动。各经多年。圣迹迦蓝。菩萨圣僧,仙人仙花,屡屡人见。具在别篇,岂得不信。”又问:“今五台山中台之东南三十里,见有大孚灵鹫寺,两堂隔涧犹存。南有花园,可二顷许,四时发彩,色类不同,四周树围。人移(移原作侈,据法苑珠林二二改)花栽(栽原作伏,据法苑珠林二二改)别处种植,皆悉不生。唯在园内,方得久荣(荣原作营,据法苑珠林二二改),人究年月,莫知来由,或云汉明所立,或云魏孝文帝栽植。古老相传,互说不同,如何为实?”答曰:“但是二帝所作。昔周穆之时,已有佛法,此山灵异,文殊所居。周穆于中造寺供养。及阿育王,亦依置塔。汉明之初,摩腾法师是阿罗汉天眼,亦见有塔,请帝立寺。其山形像似灵鹫山,名曰大孚,孚者信也。帝深信佛法,立寺劝人。元魏孝文,北台不远,常来礼谒,见人马行迹,石上分明,其事可验。岂唯五台独验,今终南、太白、太华、五岳名山。皆有圣人为住持佛法,令法久住。有人设供,感讣徵应。事在别篇,不烦此术也。”又问:“今凉州西番(音盘)和县山裂像,出何代造耶?”答云。迦叶佛时,有利宾菩萨,见此山人,不信业报,以杀害为事,于时住处有数万家,无重佛法者。菩萨救之,为立迦蓝,大梵天王手造像身,初成以后,菩萨神力能令如真佛不异。游步说法,教化诸人。虽蒙此道,犹故不信。于时菩萨示行怖畏,手擎大石,可于聚落,欲下压之。菩萨扬威劝化,诸人便欻回心,敬信于佛。所有杀具,变成莲花,随处街巷,华如种植。瑞像方摄神力,菩萨又劝诸清信士,令造七寺。南北一百四十里,东西八十里,弥山亘谷,处处僧坊佛殿。营造经十三年,方得成就。同时出家者,有二万人,在七寺住。经三百年,彼诸人等,现业力大,昔所造恶,当世轻受,不入地狱。前所害者,在恶趣中,又发恶愿,彼害我者,及未成圣,我当害之;若不加害,恶业便尽,我无以报。共吐大火,焚烧寺舍,及彼聚落,一时焚荡。纵盗得活,又以大水漂溺杀之,无一得存。时彼山神,寺未破前,收取此像,远在空中;寺破已后,下内石室,安置供养。年月既久,石生室灭,至刘萨诃师礼山,逆示像出。其萨诃者,前身元是利宾菩萨。身首别处,更在别篇也。”又问:“江表龙光瑞像,人传罗什将来,有言扶南所得,如何为定?”答曰:“此非罗什所得,斯乃宋孝武帝征扶南获之。昔佛灭后三百年中,北天竺大阿罗汉优婆质那,以神力加工匠,后三百年中,凿大石山,安置佛窟,从上至下,凡有五重,高三百余尺。请弥勒菩萨指挥,作檀室处之。玄奘师传云,百余尺;圣迹记云,高八丈。足趺八尺,六斋日常放光明。其初作时,罗汉将工人上天,三往方成。第二头牛头旃檀,第三金,第四玉,第五铜像。凡夫今见,止在下重,上四重闭。石窟映彻,见人脏腑。第六百年,有佛柰遮阿罗汉,生已母亡。后生扶南国,念母重恩,从上重中,取小檀像,令母供养。母终,生扬州,出家,住新兴寺,获得三果。宋孝武征扶南,获此像来都,亦是罗汉神力。母今见在,时往罗浮天台西方诸处。昔法盛昙无谒者,再往西方。有传五卷。略述此缘。何忽云罗什法师背负而来耶?”宣律师因问:“什师一代所翻之经,人多偏乐,受持转盛,何耶?”答曰:“其人聪明,善解大乘,已下诸人同时翻译者并隽。又一代之宝也,绝后光前,仰之所不及。故其所译,以悟达为先,得佛遗寄之意也。”又问:“俗中常论被秦姚与抑破重戒,云何得佛意耶?”答曰:“此非悠悠凡所筹度,何须评论。什师德行在三贤,所在通化,那繁补阙,随机而作。故大论一部,十分略九。自余经论,例此可知。冥祥感应,历代弥新,深会圣旨,罕逢难遇,又蒙文殊指受,令其删定,特异恒伦。岂以别室见讥,顿亡玄致者也。”又问:“邡州显际寺山出石像者,何代所立?”答曰:“像是秦穆公所造。像元出处,是周穆王造寺处也。佛去世后,育王第四女,又造像塔,于此供养。于时此寺有一二三果人住中,秦相由余常所奉敬。往者迦叶佛时,亦于此立寺,是彼沙弥显际造也。仍将本名,以显寺额。”又问:“金玉华宫南檀台山上,有砖塔,面别四十步,下层极壮,四面石龛,傍有碎砖,又有三十余窑砖,古老莫知何代,然每闻钟声?”答曰:“此穆王寺也,名曰灵山。至育王时,敕山神于此造塔。西晋末乱,五胡控权。刘曜京都长安,数梦此山佛见,在砖塔中坐。语曜曰:‘汝少饮酒,莫耽色欲,黜去邪佞,进用忠良。’曜不能从,后于洛阳,酒醉落马,为石勒所擒。初曜因梦所悟,令人寻山访之,遂见此像,坐小砖塔,与梦符同。便毁小塔,更造大者,高一十九级,并造寺宇。极存壮丽,寺名法灯,度三百僧住之。曜没赵后,寺有四十三人,修得三果。山神于今塔后又造一寺,供三果僧。神往太白,采取芝草,供养圣僧,皆获延龄。寺今现在,凡人不见。所闻钟声,即是寺钟也。其塔本基,虽因刘曜,仍是穆王立寺之处也,又是迦叶如来之古寺也。至贞观年,于玉华北慈乌川山上,常见群鹿来集其所,逐去还来。有人异之,于鹿集处,掘深一丈,获一石像,长一丈许,见今供养。”又问:“荆州前大明寺旃檀像者,云是优填王所造,依传从彼摸来,将至梁朝。今京师复有,何者是本?”答曰:“大明是本像。梁高既崩,像来荆渚。至元帝承圣三年,周平梁后,收薄国宝,皆入北周。其檀像者,有僧珍师藏隐房内,多以财物赠遗使人,像遂得停。至隋开皇九年,文帝遗使人柳顾言往迎,寺僧又求像,令镇荆楚。顾是乡人,从之。令别刻檀,将往恭旨。当时访匠,得一婆罗门僧,名真达,为造。即今西京大兴善寺像是也,亦甚灵异。本像在荆州,僧以漆布幔之。相好不及真者。大明本是古佛住处,灵像不肯北迁故也。近有长沙义法师,天人冥赞,遂悟开发,别除漆布,真容重显,大动信心。披觌灵仪,令檀所作,本无补接,光趺殊异,象牙雕刻,卒非人工所成。兴善像身,一一乖本。”又问:“涪州相思寺侧,多有古迹,篆铭勒之,不识其缘。此事云何?答曰:“此迦叶佛时,有山神姓罗,名子明,蜀人也。旧是持戒比丘,生憎破戒者,发诸恶愿:令我死后,作大恶鬼,啖破戒人。因愿受身,作此山神。多有眷属,所主土地,东西五千余里,南北二千余里。年啖万人已上。此神本僧为迦叶佛兄,后为弟子,彼佛怜愍,故来教化,种种神变,然使调伏,与受五戒,随识宿命,因不啖人。恐后心变,故佛留迹。育王于上起塔,在山顶。神便藏于石中。塔是白玉所作。其神现在,其郭下寺塔,育王所立。见付嘱仪中。”又问:“南海循州北山兴宁县界灵龛寺,多有灵迹,何也?”答曰:“此乃文殊圣者弟子,为此山神,多造恶业。文殊愍之,便来教化。遂识宿命,请为留迹,我常礼事,得离诸恶。文殊为现,今者是也。于贞观三年,山神命终,生兜率天。别有一鬼,来居此地,即旧神亲家也。大造诸恶,生天旧神怜之,下请文殊,为现小迹。以化后神,又从正法。故今此山,大小迹现,莫匪有由焉。见付嘱仪。”又问:“沁州北山石窟佛,常有光明。此像出来久近耶?”答曰:“此窟迦叶佛释迦佛二时备有,往昔周穆王弟子造迦叶佛像也。”又问:“渭南终南二山,有佛面山、七佛涧者。”答曰:“此事同于前。南山库谷天藏,是迦叶佛自手所造之藏也。今现有十三缘觉,在谷内住。”又问此土常传有佛,是殷时、周昭、庄王等造,互说不同,如何取定?”答曰:“皆有所以。弟子夏桀时生天,具见佛之垂化。且佛有三身,法报二身,则非凡见,并化登地以上。唯有化身,被该三千,百亿释迦,随人所感。前后不定,或在殷末,或在鲁庄,俱在大千之中。前后咸传一化,感见随机,前后何定。若据法报,常自湛然,不足叹也。”又问:“汉地所见诸瑞像,多传育王第四女所造,其争幽冥,难得其实,此事云何?”答曰:“此实不疑,为育王第四女。厥貌非妍,久而未出,常恨其丑,乃图佛形相,还如自身,成已发愿。佛之相好,挺异于人如何同我之形仪也。以此苦邀,弥经年月,后感佛现,忽异本形。父具问之,述其所愿。今北山玉华、荆州长沙、杨都高悝、及京城崇敬寺像,并是育王第四女造。或有书其光趺,依梵本书。汉人读者,罕识其文。育王因将此像,令诸鬼神,随缘所感,流传开悟。今睹像面,莫非女形。其崇敬寺地,本是战场。西晋将末,有五胡大起,兵戈相杀,此地特多地下人骨,今掘犹得。所杀无辜,残害酷滥,故诸神鬼,携以镇之。令诸冤魂,得生善念。周朝灭法,神亦徙之。隋祖载(法苑珠林二二载作再)隆,佛还重起。”又问:“幽冥所感,俗中常有。神去形朽,如何重来,或经七日多日,如生不异?”答曰:“人禀七识,各有神(神原作人据法苑珠林二二改)。心识为主,主虽前去,余神守护,不足怪也。如五戒中,一戒五神,五戒便有二十五神,戒破五神去,余者仍在。如大僧受戒,戒有二百五十神,亦戒戒之中,感得二百五十,防卫比丘。若毁一重戒,但二百五十神去,余者恒随。”律师又问天人曰:“其蜀地简(简原作兰,据道宣律师感通录改)州三学山寺,空灯常照,因何而有?”答曰:“山有菩萨寺,迦叶佛正法时初立,有欢喜王菩萨造之。寺名法灯。自彼至今,常明室表。有小菩萨三百人,断粒遐龄,常住此山。此灯又是山神李特,续后供养,故至正月,处处燃灯,以供佛寺云尔。”(出《法苑珠林》)

目录

太平广记表 卷一·神仙一 卷二·神仙二 卷三·神仙三 卷四·神仙四 卷五·神仙五 卷六·神仙六 卷七·神仙七 卷八·神仙八 卷九·神仙九 卷十·神仙十 卷十一·神仙十一 卷十二·神仙十二 卷十三·神仙十三 卷十四·神仙十四 卷十五·神仙十五 卷十六·神仙十六 卷十七·神仙十七 卷十八·神仙十八 卷十九·神仙十九 卷二十·神仙二十 卷二十一·神仙二十一 卷二十二·神仙二十二 卷二十三·神仙二十三 卷二十四·神仙二十四 卷二十五·神仙二十五 卷二十六·神仙二十六 卷二十七·神仙二十七 卷二十八·神仙二十八 卷二十九·神仙二十九 卷三十·神仙三十 卷三十一·神仙三十一 卷三十二·神仙三十二 卷三十三·神仙三十三 卷三十四·神仙三十四 卷三十五·神仙三十五 卷三十六·神仙三十六 卷三十七·神仙三十七 卷三十八·神仙三十八 卷三十九·神仙三十九 卷四十·神仙四十 卷四十一·神仙四十一 卷四十二·神仙四十二 卷四十三·神仙四十三 卷四十四·神仙四十四 卷四十五·神仙四十五 卷四十六·神仙四十六 卷四十七·神仙四十七 卷四十八·神仙四十八 卷四十九·神仙四十九 卷五十·神仙五十 卷五十一·神仙五十一 卷五十二·神仙五十二 卷五十三·神仙五十三 卷五十四·神仙五十四 卷五十五·神仙五十五 卷五十六·女仙一 卷五十七·女仙二 卷五十八·女仙三 卷五十九·女仙四 卷六十·女仙五 卷六十一·女仙六 卷六十二·女仙七 卷六十三·女仙八 卷六十四·女仙九 卷六十五·女仙十 卷六十六·女仙十一 卷六十七·女仙十二 卷六十八·女仙十三 卷六十九·女仙十四 卷七十·女仙十五 卷七十一·道术一 卷七十二·道术二 卷七十三·道术三 卷七十四·道术四 卷七十五·道术五 卷七十六·方士一 卷七十七·方士二 卷七十八·方士三 卷七十九·方士四 卷八十·方士五 卷八十一·异人一 卷八十二·异人二 卷八十三·异人三 卷八十四·异人四 卷八十五·异人五 卷八十六·异人六 卷八十七·异僧一 卷八十八·异僧二 卷八十九·异僧三 卷九十·异僧四 卷九十一·异僧五 卷九十二·异僧六 卷九十三·异僧七 卷九十四·异僧八 卷九十五·异僧九 卷九十六·异僧十 卷九十七·异僧十一 卷九十八·异僧十二 卷九十九·释证一 卷一百·释证二 卷一百零一·释证三 卷一百零二·报应一( 卷一百零三·报应二( 卷一百零四·报应三( 卷一百零五·报应四( 卷一百零六·报应五( 卷一百零七·报应六( 卷一百零八·报应七( 卷一百零九·报应八( 卷一百一十·报应九( 卷一百一十一·报应十 卷一百一十二·报应十 卷一百一十三·报应十 卷一百一十四·报应十 卷一百一十五·报应十 卷一百一十六·报应十 卷一百一十七·报应十 卷一百一十八·报应十 卷一百一十九·报应十 卷一百二十·报应十九 卷一百二十一·报应二 卷一百二十二·报应二 卷一百二十三·报应二 卷一百二十四·报应二 卷一百二十五·报应二 卷一百二十六·报应二 卷一百二十七·报应二 卷一百二十八·报应二 卷一百二十九·报应二 卷一百三十·报应二十 卷一百三十一·报应三 卷一百三十二·报应三 卷一百三十三· 报应 卷一百三十四·报应三 卷一百三十五·征应一 卷一百三十六·征应二 卷一百三十七·征应三 卷一百三十八·征应四 卷一百三十九·征应五 卷一百四十·征应六( 卷一百四十一·征应七 卷一百四十二·征应八 卷一百四十三·征应九 卷一百四十四·征应十 卷一百四十五·征应十 卷一百四十六·定数一 卷一百四十七·定数二 卷一百四十八·定数三 卷一百四十九·定数四 卷一百五十·定数五 卷一百五十一·定数六 卷一百五十二·定数七 卷一百五十三·定数八 卷一百五十四·定数九 卷一百五十五·定数十 卷一百五十六·定数十 卷一百五十七·定数十 卷一百五十八·定数十 卷一百五十九·定数十 卷一百六十·定数十五 卷一百六十一·感应一 卷一百六十二·感应二 卷一百六十三·谶应 卷一百六十四·名贤( 卷一百六十五·廉俭( 卷一百六十六·气义一 卷一百六十七·气义二 卷一百六十八·气义三 卷一百六十九·知人一 卷一百七十·知人二 卷一百七十一·精察一 卷一百七十二·精察二 卷一百七十三·俊辩一 卷一百七十四·俊辩二 卷一百七十五·幼敏 卷一百七十六·器量一 卷一百七十七·器量二 卷一百七十八·贡举一 卷一百七十九·贡举二 卷一百八十·贡举三 卷一百八十一·贡举四 卷一百八十二·贡举五 卷一百八十三·贡举六 卷一百八十四·贡举七 卷一百八十五·铨选一 卷一百八十六·铨选二 卷一百八十七·职官 卷一百八十八·权倖 卷一百八十九·将帅一 卷一百九十·将帅二( 卷一百九十一·骁勇一 卷一百九十二·骁勇二 卷一百九十三·豪侠一 卷一百九十四·豪侠二 卷一百九十五·豪侠三 卷一百九十六·豪侠四 卷一百九十七·博物 卷一百九十八·文章一 卷一百九十九·文章二 卷二百·文章三 卷二百零一·才名(好 卷二百零二·儒行(怜 卷二百零三·乐一 卷二百零四·乐二 卷二百零五·乐三 卷二百零六· 书一 卷二百零七·书二 卷二百零八·书三 卷二百零九·书四 卷二百一十·画一 卷二百一十一·画二 卷二百一十二·画三 卷二百一十三·画四 卷二百一十四·画五 卷二百一十五·算术 卷二百一十六·卜筮一 卷二百一十七·卜筮二 卷二百一十八·医一 卷二百一十九·医二 卷二百二十·医三 卷二百二十一·相一 卷二百二十二·相二 卷二百二十三·相三 卷二百二十四·相四 卷二百二十五·伎巧一 卷二百二十六·伎巧二 卷二百二十七·伎巧三 卷二百二十八·博戏 卷二百二十九·器玩一 卷二百三十·器玩二 卷二百三十一·器玩三 卷二百三十二·器玩四 卷二百三十三·酒(酒 卷二百三十四·食(能 卷二百三十五·交友 卷二百三十六·奢侈一 卷二百三十七·奢侈二 卷二百三十八·诡诈 卷二百三十九·谄佞一 卷二百四十·谄佞二 卷二百四十一·谄佞三 卷二百四十二·谬误( 卷二百四十三·治生( 卷二百四十四·褊急 卷二百四十五·诙谐一 卷二百四十六·诙谐二 卷二百四十七·诙谐三 卷二百四十八·诙谐四 卷二百四十九·诙谐五 卷二百五十·诙谐六 卷二百五十一·诙谐七 卷二百五十二·诙谐八 卷二百五十三·嘲诮一 卷二百五十四·嘲诮二 卷二百五十五·嘲诮三 卷二百五十六·嘲诮四 卷二百五十七·嘲诮五 卷二百五十八·嗤鄙一 卷二百五十九·嗤鄙二 卷二百六十·嗤鄙三 卷二百六十一·嗤鄙四 卷二百六十二·嗤鄙五 卷二百六十三·无赖一 卷二百六十四·无赖二 卷二百六十五·轻薄一 卷二百六十六·轻薄二 卷二百六十七·酷暴一 卷二百六十八·酷暴二 卷二百六十九·酷暴三 卷二百七十·妇人一 卷二百七十一·妇人二 卷二百七十二·妇人三 卷二百七十三·妇人四 卷二百七十四·情感 卷二百七十五·童仆( 卷二百七十六·梦一 卷二百七十七·梦二 卷二百七十八·梦三 卷二百七十九·梦四 卷二百八十·梦五(鬼 卷二百八十一·梦六 卷二百八十二·梦七 卷二百八十三·巫(附 卷二百八十四·幻术一 卷二百八十五·幻术二 卷二百八十六·幻术三 卷二百八十七·幻术四 卷二百八十八·妖妄一 卷二百八十九·妖妄二 卷二百九十·妖妄三 卷二百九十一·神一 卷二百九十二·神二 卷二百九十三·神三 卷二百九十四·神四 卷二百九十五·神五 卷二百九十六·神六 卷二百九十七·神七 卷二百九十八·神八 卷二百九十九·神九 卷三百·神十 卷三百零一·神十一 卷三百零二·神十二 卷三百零三·神十三 卷三百零四·神十四 卷三百零五·神十五 卷三百零六·神十六 卷三百零七·神十七 卷三百零八·神十八 卷三百零九·神十九 卷三百一十·神二十 卷三百一十一·神二十 卷三百一十二·神二十 卷三百一十三·神二十 卷三百一十四·神二十 卷三百一十五·神二十 卷三百一十六·鬼一 卷三百一十七·鬼二 卷三百一十八·鬼三 卷三百一十九·鬼四 卷三百二十·鬼五 卷三百二十一·鬼六 卷三百二十二·鬼七 卷三百二十三·鬼八 卷三百二十四·鬼九 卷三百二十五·鬼十 卷三百二十六·鬼十一 卷三百二十七·鬼十二 卷三百二十八·鬼十三 卷三百二十九·鬼十四 卷三百三十·鬼十五 卷三百三十一·鬼十六 卷三百三十二·鬼十七 卷三百三十三·鬼十八 卷三百三十四·鬼十九 卷三百三十五·鬼二十 卷三百三十六·鬼二十 卷三百三十七·鬼二十 卷三百三十八·鬼二十 卷三百三十九·鬼二十 卷三百四十·鬼二十五 卷三百四十一·鬼二十 卷三百四十二·鬼二十 卷三百四十三·鬼二十 卷三百四十四·鬼二十 卷三百四十五·鬼三十 卷三百四十六·鬼三十 卷三百四十七·鬼三十 卷三百四十八·鬼三十 卷三百四十九·鬼三十 卷三百五十·鬼三十五 卷三百五十一·鬼三十 卷三百五十二·鬼三十 卷三百五十三·鬼三十 卷三百五十四·鬼三十 卷三百五十五·鬼四十 卷三百五十六·夜叉一 卷三百五十七·夜叉二 卷三百五十八·神魂一 卷三百五十九·妖怪一 卷三百六十·妖怪二 卷三百六十一·妖怪三 卷三百六十二·妖怪四 卷三百六十三·妖怪五 卷三百六十四·妖怪六 卷三百六十五·妖怪七 卷三百六十六·妖怪八 卷三百六十七·妖怪九 卷三百六十八·精怪一 卷三百六十九·精怪二 卷三百七十·精怪三 卷三百七十一·精怪四 卷三百七十二·精怪五 卷三百七十三·精怪六 卷三百七十四·灵异 卷三百七十五·再生一 卷三百七十六·再生二 卷三百七十七·再生三 卷三百七十八·再生四 卷三百七十九·再生五 卷三百八十·再生六 卷三百八十一·再生七 卷三百八十二·再生八 卷三百八十三·再生九 卷三百八十四·再生十 卷三百八十五·再生十 卷三百八十六·再生十 卷三百八十七·悟前生 卷三百八十八·悟前生 卷三百八十九·冢墓一 卷三百九十·冢墓二 卷三百九十一·铭记一 卷三百九十二·铭记二 卷三百九十三·雷一 卷三百九十四·雷二 卷三百九十五·雷三 卷三百九十六·雨(风 卷三百九十七·山(溪 卷三百九十八·石(坡 卷三百九十九·水(井 卷四百·宝一 卷四百零一·宝二(金 卷四百零二·宝三 卷四百零三·宝四(杂 卷四百零四·宝五(杂 卷四百零五·宝六(钱 卷四百零六·草木一( 卷四百零七·草木二( 卷四百零八·草木三 卷四百零九·草木四 卷四百一十·草木五 卷四百一十一·草木六 卷四百一十二·草木七 卷四百一十三·草木八 卷四百一十四·草木九 卷四百一十五·草木十 卷四百一十六·草木十 卷四百一十七·草木十 卷四百一十八·龙一 卷四百一十九·龙二 卷四百二十·龙三 卷四百二十一·龙四 卷四百二十二·龙五 卷四百二十三·龙六 卷四百二十四·龙七 卷四百二十五·龙八 卷四百二十六·虎一 卷四百二十七·虎二 卷四百二十八·虎三 卷四百二十九·虎四 卷四百三十·虎五 卷四百三十一·虎六 卷四百三十二·虎七 卷四百三十三·虎八 卷四百三十四·畜兽一 卷四百三十五·畜兽二 卷四百三十六·畜兽三 卷四百三十七·畜兽四 卷四百三十八·畜兽五 卷四百三十九·畜兽六 卷四百四十·畜兽七 卷四百四十一·畜兽八 卷四百四十二·畜兽九 卷四百四十三·畜兽十 卷四百四十四·畜兽十 卷四百四十五·畜兽十 卷四百四十六·畜兽十 卷四百四十七·狐一 卷四百四十八·狐二 卷四百四十九·狐三 卷四百五十·狐四 卷四百五十一·狐五 卷四百五十二·狐六 卷四百五十三·狐七 卷四百五十四·狐八 卷四百五十五·狐九 卷四百五十六·蛇一 卷四百五十七·蛇二 卷四百五十八·蛇三 卷四百五十九·蛇四 卷四百六十·禽鸟一 卷四百六十一·禽鸟二 卷四百六十二·禽鸟三 卷四百六十三·禽鸟四 卷四百六十四·水族一 卷四百六十五·水族二 卷四百六十六·水族三 卷四百六十七·水族四 卷四百六十八·水族五 卷四百六十九·水族六 卷四百七十·水族七 卷四百七十一·水族八 卷四百七十二·水族九 卷四百七十三·昆虫一 卷四百七十四·昆虫二 卷四百七十五·昆虫三 卷四百七十六·昆虫四 卷四百七十七·昆虫五 卷四百七十八·昆虫六 卷四百七十九·昆虫七 卷四百八十·蛮夷一 卷四百八十一·蛮夷二 卷四百八十二·蛮夷三 卷四百八十三·蛮夷四 卷四百八十四·杂传记 卷四百八十五·杂传记 卷四百八十六·杂传记 卷四百八十七·杂传记 卷四百八十八·杂传记 卷四百八十九·杂传记 卷四百九十·杂传记七 卷四百九十一·杂传记 卷四百九十二·杂传记 卷四百九十三·杂录一 卷四百九十四·杂录二 卷四百九十五·杂录三 卷四百九十六·杂录四 卷四百九十七·杂录五 卷四百九十八·杂录六 卷四百九十九·杂录七 卷五百·杂录八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