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亦为宋理宗淳十年(1250年)之后。”而且此词集自元朝以后失传,清初朱彝尊编《词综》时即未见此词集,到清乾隆时方出现,“道光、咸丰时渐有人校勘、刊刻。”而陈偕的三首词之一《八声甘州》、出现在卷五,词曰:“芰荷风,涤面恰麦秋,应倒著春衣。渡晓溪云湿,日流尘脚,露滉蛛丝。调翼受风雏燕,弱不解争泥。衬琅王干锦院,竹外蔷薇。 立久阑干凭暖,看行鱼吹沫,波晕平池。藓痕斑础石,渐雨熟梅时。傍短篱,成因粉蝶,掠野花,相逐囗高低。忘言处,微弦乍拂,流水先知。”另两首《满庭芳》在卷八,一首题为《西湖》“岚影浮春,云容阁雨,澄泓碧展玻璃。高低楼观,窗户舞涟漪。别有轻盈水面,清讴起,舟叶如飞。沙堤上,垂鞭信马,柳重绿交枝。 渐残红倒影,金波潋滟,弦管催归。看飘香陈粉,满路扶携。不尽湖边风月,孤山下,猿鸟须知。东风里,年年此水,贮尽是和非。”一首题为《送春》“榆荚抛钱,桃英胎子,杨花已送春归。未成萍叶,水面绿纹肥。沙暖溪禽行哺,忘机处,雏母相随。垂帘静,铜壶尽歇,声度竹间棋。 人生如意少,乐随春减,恨为情离。怕牵愁勾怨,渐近金薇。浮世更相代谢,江头明月,渡口斜晖。关情处,摩挲钓石,莫遣上苔衣。” 此三首词写的是暮春、夏初江南景色和词人闲逸的生活情境;从以上资料和词的内容风格可以断定词作者陈偕属于南宋时期的人。既然陈偕不是北宋时期的人,则就不是秦观(少游)的那位江苏高邮同乡陈偕了。
为什么说是福建罗源人呢?唐圭璋先生在《全宋词·编订说明》中也承认“在考订编排工作上,还有三百人左右迄今不知行实,就是写出小传,有的过嫌简略,有的还可能有错误,又宋代同姓名的人很多,就容易张冠李戴,现在《全宋词》里很可能有这样的错误。”陈偕就属于这三百人左右中的一位。因为陈偕虽说名不见经传,这只是对正史而言,如果从地方性的通志、府志及县志中还是可以找出一此有关他的资料的。据南宋人《三山志》卷三十二人物卷七宋理宗淳十年(1250年)文举特奏(进士)、《八闽通志》卷之四十八·选举福州府宋理宗淳十年(1250年)特奏名(进士),都有陈偕的名字,虽然都没有注明籍贯,但可以肯定是南宋时的福建福州籍人。到了清道光九年(1829年)《新修罗源县志》卷十七·选举上·宋代科举一览表载:“(宋理宗)淳十年(1250年)特奏名陈偕,《(福州)府志》县贯无考,据《康熙志》:‘有传,字同夫,显伯从弟,官奉仪大夫。”又同书卷二十人物卷下“孝友·宋”目,节录如下“陈偕,字同夫,号月镜。未仕时,家贫甚,竭力奉养,父母不知其贫。
昔子来陵阳,时当苦炎热。我虽在金台,头角长垂折。
奉披尘意惊,立语平生豁。寺楼最鶱轩,坐送飞鸟没。
一樽中夜酒,半破前峰月。烟院松飘萧,风廊竹交戛。
时步郭西南,缭径苔圆折。好鸟响丁丁,小溪光汃汃。
篱落见娉婷,机丝弄哑轧。烟湿树姿娇,雨馀山态活。
仲秋往历阳,同上牛矶歇。大江吞天去,一练横坤抹。
千帆美满风,晓日殷鲜血。历阳裴太守,襟韵苦超越。
鞔鼓画麒麟,看君击狂节。离袖飐应劳,恨粉啼还咽。
明年忝谏官,绿树秦川阔。子提健笔来,势若夸父渴。
九衢林马挝,千门织车辙。秦台破心胆,黥阵惊毛发。
子既屈一鸣,余固宜三刖。慵忧长者来,病怯长街喝。
僧炉风雪夜,相对眠一褐。暖灰重拥瓶,晓粥还分钵。
青云马生角,黄州使持节。秦岭望樊川,只得回头别。
商山四皓祠,心与樗蒲说。大泽蒹葭风,孤城狐兔窟。
且复考诗书,无因见簪笏。古训屹如山,古风冷刮骨。
周鼎列瓶罂,荆璧横抛摋。力尽不可取,忽忽狂歌发。
三年未为苦,两郡非不达。秋浦倚吴江,去楫飞青鹘。
溪山好画图,洞壑深闺闼。竹冈森羽林,花坞团宫缬。
景物非不佳,独坐如鞲绁。丹鹊东飞来,喃喃送君札。
呼儿旋供衫,走门空踏袜。手把一枝物,桂花香带雪。
喜极至无言,笑馀翻不悦。人生直作百岁翁,
亦是万古一瞬中。我欲东召龙伯翁,上天揭取北斗柄。
蓬莱顶上斡海水,水尽到底看海空。月于何处去,
日于何处来?跳丸相趁走不住,
尧舜禹汤文武周孔皆为灰。酌此一杯酒,与君狂且歌。
离别岂足更关意,衰老相随可奈何。
胚浑何时结,嵌空此日成。掀蹲龙虎斗,挟怪鬼神惊。
带雨新水静,轻敲碎玉鸣。搀叉锋刃簇,缕络钓丝萦。
近水摇奇冷,依松助澹清。通身鳞甲隐,透穴洞天明。
丑凸隆胡准,深凹刻兕觥。雷风疑欲变,阴黑讶将行。
噤z9微寒早,轮囷数片横。地祇愁垫压,鳌足困支撑。
珍重姑苏守,相怜懒慢情。为探湖里物,不怕浪中鲸。
利涉馀千里,山河仅百程。池塘初展见,金玉自凡轻。
侧眩魂犹悚,周观意渐平。似逢三益友,如对十年兄。
旺兴添魔力,消烦破宿酲。媲人当绮皓,视秩即公卿。
念此园林宝,还须别识精。诗仙有刘白,为汝数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