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希声〔唐代〕
陆希声,字鸿磬,自号君阳遁叟(一称君阳道人),唐代苏州府吴县人氏。博学善属文,昭宗(八八八至九零四)时召为给事中,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太子太师罢。六世祖陆元方在武周时期,两度出任宰相。家世有书名,六世伯父柬之以草书高天下。五世祖陆象先为唐睿宗时宰相,爵位兖国公。其高祖父陆景融曾任工部尚书,博学工书,至希声一出,遂能复振家法。其曾祖陆涓为唐朝诗人,曾任阳翟令其祖父陆孟儒官至苏州司士参军。其父陆翱为唐朝诗人,《全唐诗》录存其诗二首。
陆希声 - 生平

陆希声学识渊博,商州刺吏郑遇欲任用他,希声不从,隐居义兴。久之,召为右拾遗。当时朝政腐败,财政歉收,州县不尽责,希声上言“当谨视盗贼”。次年,王仙芝反,蔓延数十州,遂不制。希声任歙州(今安徽歙县)刺史。昭宗闻其名,召为给事中,拜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后以太子少师辞官。李茂贞等兵犯京师,陆希声以疾避难。再次隐居于义兴湖汉的颐山,筑有别墅,称为“陆相山房”。相传陆希声的读书山房后来改为禅院,即是“金沙寺”,故后人有“陆相读书金沙寺”之说。宋代蒋之奇题其宅有“二十四桥芜没尽,溪边又有古时桥”之句,其居住环境之幽静,当可想见。宋熙宁三年 (公元1070年)赐额“寺圣金沙”。陆希声逝世后,赠尚书左仆射,谥曰文。

陆希声来义兴寓居后,游遍义兴山水名胜,还在铜官山的君阳洞住过,故自号“君阳遁叟”。他曾于五更起身,手执火把,直登铜官峰顶,观赏太湖日出奇景。他寓居义兴时的著作有《颐山录》和《山居二十七咏》等。在脍炙人口的《桃花谷》一诗中,他以生花彩笔,讴歌了“君阳山下足春风,满谷仙桃照水红。何必武陵源上去,涧边好过落花中”。还有《梅花坞》、《桃溪》等描绘义兴山水风光的诗文。

希声得二王“拨蹬法”。凡五字:撅、押、钩、格、抵。光后入为翰林供奉,希声犹未达。以诗寄恐光云:“寄言昔日不龟手,应念江头僻拼人。”恐光咸其言引荐。

其他作家诗文推荐

圣人宥天下,幽钥动圜狴。六甲迎黄气,三元降紫泥。
笼僮上西鼓,振迅广阳鸡。歌舞将金帛,汪洋被远黎。

寂寞一怅望,秋风山景清。此中惟草色,翻意见人行。
荒径饶松子,深萝绝鸟声。阳崖全带日,宽嶂偶通耕。
拙昧难容世,贫寒别有情。烦君琼玖赠,幽懒百无成。


英声璧水早年蜚,官样文章价久驰。
汉殿紫荷应有种,燕山丹桂又传枝。
名驹行作铨闱冠,文虎因须锁试知。
他日汪黄推榜首,立身事业尽优为。


〔 陆希声 〕诗文推荐

阳羡杂咏十九首。茗坡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春醒酒病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阳羡杂咏十九首。苦行径
山前无数碧琅玕,一径清森五月寒。世上何人怜苦节,应须细问子猷看。

阳羡杂咏十九首。含桃圃
小圃初晴风露光,含桃花发满山香。看花对酒心无事,倍觉春来白日长。

阳羡杂咏十九首。鸿盘
落落飞鸿渐始盘,青云起处剩须看。如今天路多矰缴,纵使衔芦去也难。

阳羡杂咏十九首。清辉堂
野人心地本无机,为爱茅檐倚翠微。尽日尊前谁是客,秋山含水有清辉。

阳羡杂咏十九首。观妙庵
妙理难观旨甚深,欲知无欲是无心。茅庵不异人间世,河上真人自可寻。

阳羡杂咏十九首。伏龟堂
盘崖蹙缩似灵龟,鬼谷先生隐遁时。不独卷怀经世志,白云流水是心期。

阳羡杂咏十九首。讲易台
年逾知命志尤坚,独向青山更绝编。天下有山山有水,养蒙肥遁正翛然。

阳羡杂咏十九首。绿云亭
六月清凉绿树阴,小亭高卧涤烦襟。羲皇向上何人到,永日时时弄素琴。

阳羡杂咏十九首。西阳亭
隔林残日照孤亭,玄晏先生酒未醒。入夜莫愁迷下路,昔人犹在逐流萤。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