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邺〔唐代〕
曹邺,字邺之,桂州(桂林)阳朔人,与晚唐著名诗人刘驾、聂夷中、于濆、邵谒、苏拯齐名,而以曹邺才颖最佳。
曹邺 - 生平

曹邺 (816~?)晚唐诗人。字邺之。阳朔人。自小勤奋读书,屡试不第,流寓长安达10年之久。大中四年(850)登进士,旋任齐州(今山东济南)推事、天平节度使幕府掌书记。咸通(860~874)初,调京为太常博士,寻擢祠部郎中、洋州(今陕西洋县)刺史,又升吏部郎中,为官有直声。咸通九年(868)辞归,寓居桂林。平生擅长作诗,尤以五言古诗见称。诗作反映社会现实,体恤民疾,针砭时弊。著有《艺文志》 、《经书题解》及《曹祠部集》。

曹邺与晚唐著名诗人与刘驾、聂夷中、于濆、邵谒、苏拯齐名,而以曹邺才颖最佳。曹邺曾任郎中,刺史等官职,他的诗多是抒发政治上不得志的感慨,少数是讽刺时政,也有一些山水佳篇。他写下了不少千古名诗,如《官仓鼠》:“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怨诗》(四首之一):“手推讴轧车,朝朝暮暮耕。未曾分得谷,空得老农名。”所有的这些诗,对官吏盘剥百姓的讽刺真是入骨三分。

有《曹祠部诗集》2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曹邺 - 籍贯

曹邺在大中四年(650年)中了进士,惊喜之余,写下了《寄阳朔友人》:“桂林须产千株桂,未解当天影日开,我到月中收得种,为君移向故园栽。”这诗反映了当时广西文化教育的现实,对广西的文化教育事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诗中他希望自己开个头,撒下种子,桂林今后能出更多的人才。

翻开广西地方志,唐代中进士的第一人是梧州府的李荛臣(632年),由于梧州偏僻,李荛臣对广西的影响并不大,时隔两百余年,才出了第二名进士,这就是桂林府的曹邺。而曹邺之后,临桂人赵观之(855),平南人梁嵩(925)等许多广西人都先后中了状元。清代举人泗城教授王维新在《阳朔道中怀曹邺》一诗中说:“唐代文章原后起,岭西风气实先开。”指曹邺不仅在晚唐全国的诗坛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还是广西地区诗风的开创人物。曹邺以前,广西土生土长的文人未见史载,曹邺可以说是广西第一个著名诗人,他与同时代的曹唐(临桂人)一起,对广西地区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传曹邺少时曾在阳朔城北天鹅山下的一个岩洞中读书,这个岩就是现在的读书岩。后人为了纪念他,曾在那里建曹公祠,曹公书院。只可惜祠和书院已废,只有读书岩现在还是阳朔古迹。曹邺曾迁居桂林城北的阜财坊,后迁莺坊。唐末,桂林曾为曹邺建名贤坊,可惜这些胜迹都没能保存到今天。

曹邺出生山清水秀的阳朔,在阳朔留下了不少描绘山水的诗篇。如《东洲》:

江城隔水是东洲,浑是金鳌水上浮。万顷碧波分泻去,一洲千古砥中流。

诗中所说的东洲,又称金鰲洲,在城东漓江中,形状窄长。傍晚,远望它宛如一条金色鰲溯游而上,为阳朔一景。阳朔县城西隅,有屏风山,又称西山,也叫西郞山。曹邺有《西郎山》诗一首:“西郎何事面西方,欲会东郎隔大江。自古明良时一遇,东郎未会恨斜阳。”而城东福利附近,又有一个如同人样,立于其上的小山,与西郎山遥遥相对,叫东郎山,曹邺作诗《东郎山》:“东郎屹立向东方,翘首朝朝候太阳。一片丹心存万古,谁云坐处是遐荒。”诗人借景抒怀抒发了被迫隐退,明君良臣不能常得的感慨,表现了诗人虽身处遐荒之地,仍丹心系念国事的高尚情操。

桂林阳朔(今属广西)人。大中四年 (850)进士。曾为天平节度使掌书记。迁太常博士,历祠部、吏部郎中,仕至洋州刺史。

曹邺和于□、刘驾等在创作中都致力于古诗和乐府,反对当时拘守声律和轻浮艳丽的诗风。他的诗广泛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如《捕鱼谣》:“天子好征战,百姓不种桑;天子好年少,无人荐冯唐;天子好美女,夫妇不成双。”对最高统治者予以大胆的谴责和讽刺。《官仓鼠》:“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不啻为贪官污吏写照。又如《筑城》:“呜呜啄人鸦,轧轧上城车,力尽土不尽,得归亦无家。”写出沉重徭役使农民家破人亡的惨状。他的诗质朴洗炼,多采用民间口语,有些接近谣谚,而笔锋锐利,富有战斗性。

曹邺 - 文学成就

清代举人泗城教授王维新在《阳朔道中怀曹邺》一诗中说:“唐代文章原后起,岭西风气实先开。”指曹邺不仅在晚唐全国的诗坛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还是广西地区诗风的开创人物。曹邺以前,广西土生土长的文人未见史载,曹邺可以说是广西第一个著名诗人,他与同时代的曹唐(临桂人)一起,对广西地区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曹邺和于□、刘驾等在创作中都致力于古诗和乐府,反对当时拘守声律和轻浮艳丽的诗风。他的诗广泛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如《捕鱼谣》:“天子好征战,百姓不种桑;天子好年少,无人荐冯唐;天子好美女,夫妇不成双。”对最高统治者予以大胆的谴责和讽刺。《官仓鼠》:“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不啻为贪官污吏写照。又如《筑城》:“呜呜啄人鸦,轧轧上城车,力尽土不尽,得归亦无家。”写出沉重徭役使农民家破人亡的惨状。他的诗质朴洗炼,多采用民间口语,有些接近谣谚,而笔锋锐利,富有战斗性。

其他作家诗文推荐

久客多枉友朋书,素书一月凡一束。虚名但蒙寒温问,
泛爱不救沟壑辱。齿落未是无心人,舌存耻作穷途哭。
道州手札适复至,纸长要自三过读。盈把那须沧海珠,
入怀本倚昆山玉。拨弃潭州百斛酒,芜没潇岸千株菊。
使我昼立烦儿孙,令我夜坐费灯烛。忆子初尉永嘉去,
红颜白面花映肉。军符侯印取岂迟,紫燕騄耳行甚速。
圣朝尚飞战斗尘,济世宜引英俊人。黎元愁痛会苏息,
夷狄跋扈徒逡巡。授钺筑坛闻意旨,颓纲漏网期弥纶。
郭钦上书见大计,刘毅答诏惊群臣。他日更仆语不浅,
明公论兵气益振。倾壶箫管黑白发,舞剑霜雪吹青春。
宴筵曾语苏季子,后来杰出云孙比。茅斋定王城郭门,
药物楚老渔商市。市北肩舆每联袂,郭南抱瓮亦隐几。
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鸟雀苦肥秋粟菽,
蛟龙欲蛰寒沙水。天下鼓角何时休,阵前部曲终日死。
附书与裴因示苏,此生已愧须人扶。致君尧舜付公等,
早据要路思捐躯。


道人知我过山来,旋扫蓬门对水开。
惟有温菘荐樽俎,一畦疏绿隐蒿莱。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作南楼一味凉。


〔 曹邺 〕诗文推荐

四怨三愁五情诗十二首。三愁
别家鬓未生,到城鬓似发。临川望,灞水不入越。

奉命齐州推事毕寄本府尚书
越鸟栖不定,孤飞入齐乡。日暮天欲雨,那兼羽翎伤。州民言刺史,蠹物甚于蝗。受命大执法,草草是行装。仆隶皆分散,单车驿路长。四顾无相识,奔驰若投荒。重门下长锁,树影空过墙。驱囚绕廊屋,bb々如牛羊。狱吏相对语,簿书堆满床。敲枷打锁声,终日在目旁。既舍三山侣,来馀五斗粮。忍学空城雀,潜身入官仓。国中天子令,头上白日光。曲木用处多,不如直为梁。恐孤食恩地,昼夜心不遑。仲夏天气热,鬓须忽成霜。社鼠不可灌,城狐不易防。偶于擒纵间,尽得见否臧。截断奸吏舌,擘开冤人肠。明朝向西望,走马归汶阳。

去不返
寒女不自知,嫁为公子妻。亲情未识面,明日便东西。但得上马了,一去头不回。双轮如鸟飞,影尽东南街。九重十二门,一门四扇开。君从此路去,妾向此路啼。但得见君面,不辞插荆钗。

听刘尊师弹琴
曾于清海独闻蝉,又向空庭夜听泉。不似斋堂人静处,秋声长在七条弦。

碧寻宴上有怀知己
荻花芦叶满溪流,一簇笙歌在水楼。金管曲长人尽醉,玉簪恩重独生愁。女萝力弱难逢地,桐树心孤易感秋。莫怪当欢却惆怅,全家欲上五湖舟。

姑苏台
南宫酒未销,又宴姑苏台。美人和泪去,半夜阊门开。相对正歌舞,笑中闻鼓鼙。星散九重门,血流十二街。一去成万古,台尽人不回。时闻野田中,拾得黄金钗。

夜坐有怀
悄悄月出树,东南若微霜。愁人不成寐,五月夜亦长。佳期杳天末,骨肉不在旁。年华且有恨,厥体难久康。人言力耕者,岁旱亦有粮。吾道固如此,安得苦伥伥。

寄监察从兄
我祖居邺地,邺人识文星。此地星已落,兼无古时城。古风既无根,千载难重生。空留建安书,传说七子名。贱子生桂州,桂州山水清。自觉心貌古,兼合古人情。因为二雅诗,出语有性灵。持来向长安,时得长者惊。芝草不为瑞,还共木叶零。恨如辙中土,终岁填不平。吾宗戴豸冠,忽然入西京。怜其羽翼单,抚若亲弟兄。松根已坚牢,松叶岂不荣。言罢眼无泪,心中如酒酲。

寄阳朔友人
桂林须产千株桂,未解当天影日开。我到月中收得种,为君移向故园栽。

四怨三愁五情诗十二首。三怨
短鬟一如螓,长眉一如蛾。棹莲舟,得花不如他。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