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絮

池上无风有落,杨花晴后自飞飞。
为将纤质凌清镜,湿却无穷不得归。


译文/注解

译文
池塘上没有什么风,只有那落日的余辉,杨花在天晴后又各自从池塘上飞起来了。
柳絮为了依靠它的纤质越过这清镜似的池塘,却满身湿透而不能够归去了。

注释
晖:日光。
杨花:即柳絮。
纤质:谓纤小的身躯。凌:渡过,逾越;清镜:指池水。
湿却:湿了。

赏析

这是韩愈一首描写柳絮的诗。微风不兴,柳絮满天,夕阳之下,诗人坐在明澈如镜的池塘岸上,静心地看着柳絮怎样轻轻地飘落在水中,那纤细的绒毛又是怎样被水一点一点地润湿而再也不能飞起。这样的观察和描绘,说明诗人对大好春光是有无限情趣的。

此诗通过对夕阳湖畔柳絮满天,杨花飘落水面,被水浸湿再也不能飞起来这个细节的描绘,体现出作者陶醉于旖旎的大自然风光的情趣。作品前以写景起兴,后转比拟,堪称鞭辟入里之作。

此诗前以写景起兴,后转比拟。意在杨花不过为了飞到水面上照下自己,便落入水中,无复飞扬了。当然有昌黎自况。“为将纤质凌清镜,湿却无穹不得归.”一句抓住在池边欣赏柳絮的情景。杨花飞飞,装点暮春,时节必然,为何又要临水自照呢?人莫不如此,一身于天地间,自然有命,却偏要通过荣誉、权力、财富自见。郭象注《庄子》曰,圣人不对物。“不对物”则无我,无我则无须自见。

推荐诗文

帝尧城里日衔杯,每倚嵇康到玉颓。桂苑五更听榜后,
蓬山二月看花开。垂名入甲成龙去,列姓如丁作鹤来。
同戴大恩何处报,永言交道契陈雷。


骤雨昼氤氲,空天望不分。暗山唯觉电,穷海但生云。
涉涧猜行潦,缘崖畏宿氛。夜来江月霁,棹唱此中闻。


深冬寒月,庭户凝霜雪。风雁过时魂断绝,塞管数声呜咽¤
披衣独立披香,流苏乱结愁肠。往事总堪惆怅,
前欢休更思量。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
罗衣特地春寒。
西园春早,夹径抽新草。冰散漪澜生碧沼,寒在梅花先老¤
与君同饮金杯,饮馀相取徘徊。次第小桃将发,
轩车莫厌频来。


_碎梅花一断肠。送斜阳。风烟缥渺月微茫。又昏黄。
平野寒芜何处断,接天长。短篱浅水橘青黄。度清香。
要做神仙,炼丹工夫,譬之似闲。但姹女乘龙,金公御虎,玉炉火炽,土釜灰寒。铅里藏银,砂中取汞,神水华池上下间。山田内,有一条径路,直透泥丸。
一声雷震昆山。真橐_、飞冲夹脊关。见白雪漫天,黄芽满地,龟蛇缭绕,乌兔掀翻。自古乾坤,这些离坎,九转烹煎结大还。灵丹就,未飞升上阙,且在人寰。

闻道将军破海门,如何远谪渡湘沅。
春来明主封西岳,自有还君紫绶恩。


韩愈 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