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竹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赏析

这诗的作者就是老幼皆知的郑板桥,他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他为人正直,气节刚劲,同情人民疾苦,常借竹石来题写自己的性格。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中赞颂了竹子在恶势力面前,不畏强暴,挺然相斗的精神,也可以看作是他本人性格的写照。诗的大意说:吹落树叶的秋风昨夜刮过潇湘,它触击岩石,穿越森林,习惯性地发作起它那狂暴的恶势来,只有竹枝全然不惧怕它,勇敢挺立地和恶风斗争一千场,一万场!

推荐诗文

牛吒吒,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种得官仓珠颗谷。
六十年来兵蔟蔟,月月食粮车辘辘。一日官军收海服,
驱牛驾车食牛肉。归来攸得牛两角,重铸锄犁作斤劚。
姑舂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愿官早胜雠早覆。
农死有儿牛有犊,誓不遣官军粮不足。


伏龙山横洲渚地,人如白蘋自生死。
洪崖成道二千年,唯有徐君播青史。


鸲之鹆之。
公出辱之。
鸲鹆之羽。
公在外野。
往馈之马。
鸲鹆跦跦。
公在干侯。
徵褰与襦。
鸲鹆之巢。
远哉遥遥。
裯父丧劳。
宋父以骄。
鸲鹆鸲鹆。
往歌来哭。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皆可以;果蔬草木,皆可以。推此类也,吾安往不乐?

夫所为求褔辞祸者,以褔可喜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辞褔。夫求祸辞褔,人之也哉?物有以之矣。彼游于物之内,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生,忧乐出,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蔽采椽之居;湖山之观,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盗贼满野,狱讼充斥;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新之。时相与览,放意肆志。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吊其不终。台高安,深明,夏凉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园蔬,取池鱼,酿酒,脱粟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不乐者,游于物之外也。


爽节在重九,物华新雨馀。清秋黄叶下,菊散金潭初。
万实行就稔,百工欣所如。欢心畅遐迩,殊俗同车书。
至化自敦睦,佳辰宜宴胥。锵锵间丝竹,济济罗簪裾。
此乐匪足耽,此诚期永孚。


郑燮 简介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