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日谐鼗响,尧年韵士声。向楼疑吹击,震谷似雷惊。
仙鹤排门起,灵鼍带水鸣。乐云行已奏,礼曰冀相成。


推荐诗文

吾有玄中极玄语,周游八极无处吐。云輧飘泛到凝阳,
一见君兮在玄浦。知君本是孤云客,拟话希夷生恍惚。
无为大道本根源,要君亲见求真物。其中有一分三五,
本自无名号丹母。寒泉沥沥气绵绵,上透昆仑还紫府。
浮沈升降入中宫,四象五行齐见土。驱青龙,擒白虎,
起祥风兮下甘露。铅凝真汞结丹砂,一派火轮真为主。
既修真,须坚确,能转乾坤泛海岳。运行天地莫能知,
变化鬼神应不觉。千朝炼就紫金身,乃致全神归返朴。
黄秀才,黄秀才,既修真,须且早,人间万事何时了。
贪名贪利爱金多,为他财色身衰老。我今劝子心悲切,
君自思兮生猛烈。莫教大限到身来,又是随流入生灭。
留此片言,用表其意。他日相逢,必与汝决。莫退初心,
善爱善爱。

关门南北杂戎夷,草木秋来即出师。落日风沙长暝早,
穷冬雨雪转春迟。山头堠火孤明后,星外行人四绝时。
自古边功何不立,汉家中外自相疑。

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能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皆相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又何阙焉?

足下前章要仆文章古书,极不忘,候得数十篇乃并往耳。吴二十一武陵来,言足下为《醉赋》及《对问》,大善,可寄一本。仆近亦好作文,与在京城时颇异,思与足下辈言之,桎梏甚固,未可得也。因人南来,致书访死生。不悉。宗元白。


万壑千岩秋色里,歌眉醉眼争妍。一枝娇柳趁么弦。疑非香案吏,诏到小蓬天。
乐事便成陈迹也,依人小月娟娟。尊前空唱短因缘。引船风又起,吹过浙江边。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国人莫知。隐长又贤,诸大夫隐而立之。隐于是焉而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李峤 简介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