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年纪渐长便生故土之思,很羡慕您能够先我而行。
吴山与汉地相隔不远,江边树仿佛藏于烟云之中。
振动锡杖走入荒地,不免以涧水果腹,饥饿难忍。
你又回寺院练习禅定,听那孤独的猿猴雪中长鸣。
注释
乡国:指家乡。
吴山:指南归僧人的家乡。汉:指作者简长所住的寺院。
锡:锡杖,佛教法器,杖高与眉齐,头有锡环。原是僧人乞食时,振环作声,以代叩门,兼防牛犬之用。后为法器,是比丘常持的十八物之一。
瓶:指僧人用来作为食器的钵盂。
上方:佛教的寺院。
狖:黑色的长尾猿。
这首诗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方面描写了作者简长与南归僧人的惜别之情,另一方面也想像出僧人归途中的艰辛以及修禅学道所面对的孤独。前四句,作者写离别,情景交融。俗语说:“叶落归根”。上了年纪的人自然都会思恋家乡,都想回到故土,所以当朋友返乡时,作者流露出钦羡的神情,勾起自己心中的故乡之思。两位僧人曾经在一个寺院共同生活过,感情笃深,因此当僧人南归时,作者依依不舍,送行之际,一直目送友人的背影消失,满怀惆怅之情。他还安慰自己:“吴山与汉地虽然相隔两处,只要两人心心相印,就如同近在咫尺一般。”后四句是作者的设想之辞,想像友人在南归途中所经受的艰苦,途中无处化缘,只好以涧水充饥。友人回去并非返俗,而是重新回到寺院,开始修禅生活。末句“孤狖雪中闻”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勾勒出一个清冷的意境,也折射出僧人修行时心静如水、近乎禅定的状态,与前一句“重栖上方定”遥遥相对。
如折芙蓉栽旱地,似抛芍药挂高枝。
云埋水隔无人识,唯有南宾太守知。
红似燕支腻如粉,伤心好物不须臾。
山中风起无时节,明日重来得在无。
已愁花落荒岩底,复恨根生乱石间。
几度欲移移不得,天教抛掷在深山。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