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当年因为读了李白杜甫的诗,常常遗憾他们不常在一起。
我与孟郊是同一时代的人,为什么也像他们一样别多聚少呢?
孟郊正等待朝廷任命新职,年老的时候号称行动笨拙。
我稍微狡猾了些,惭愧地像小草依附长松一样依附着孟郊的才华。
低下头拜见孟郊,与他相互依存。
孟郊却不回头,就像用小树枝去撞钟一样。
我愿意变身成为云,孟郊变成龙。
四方上下追逐着孟郊,即使有离别也常常相逢。
注释
东野:即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唐代诗人,韩愈的好友。
不相从:不常在一起。
并世:同一时代。并,同。
如何复蹑二子踪:为什么又像他们那样(别多聚少)呢?复,又。蹑,踩、追随。二子,指李白和杜甫。
不得官:写诗时孟郊正等待朝廷任命新职。
夸:号称。
龙种:年老行动笨拙之态。
韩子:韩愈自指。
奸黠(xiá):狡猾。
青蒿:小草,韩愈自比。
长松:比喻孟郊有乔木之才。
駏蛩: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常背负另一种叫“蟨”的动物行走,蟨则为它取甘草吃,它们互相帮助为生。
寸筳:小竹枝,这里也是韩愈自比。
巨钟:比喻孟郊。
虽有离别何由逢:即使人世间有离别这回事也碰不上了。逢,遇。
前四句自比李杜。韩少孟十七岁。孟诗多寒苦遭遇,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浅俗,追求瘦硬。与贾岛齐名,故有“郊寒岛瘦”之称。韩诗较孟粗放,所以以韩比李,以孟比杜。这里虽未出现“留”字,但紧紧扣住了诗题《醉留东野》中的“留”字,深厚友情自然流露,感人至深。
五至八句对二人的处境现状和性格作了比较。“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诗人在过去的诗中曾以“雄骜”二字评东野,即说他孤忠耿介,傲骨铮铮。“白首夸龙钟”,一“夸”字即写“雄骜”。紧接着韩愈写自己,“韩子稍奸黠,自惭青蒿倚长松。”韩承认自己有点“滑头”,比起孟来有时不那么老实,所以能周旋于官场。在东野这株郁郁高松面前,自惭有如青蒿。意思是说,我今在幕中任职,不过依仗一点小聪明,比起孟郊的才能,实在是自愧弗如。
最后一段,祝愿二人友谊长存。我十分崇拜孟郊,我愿做驱蛩,负孟避祸。孟郊这样做下去,我和孟郊的才能相差悬殊,犹如“寸莛撞钜钟”。我愿变为云,孟郊变为龙,世间虽然有离别的事,但我们二人如云龙相随,永不分离。
本诗以“醉”言出之,肆口道来,设想奇僻,幽默风趣;开篇即表示对李、杜的向往,既表达了与友人惜别之情,又可看出诗人在诗歌艺术上的追求与自信。
全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多次用典丰富而含蓄地表达对孟郊的推崇,如《易经·乾卦·文言》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云从龙。风从虎。”希望自己和孟郊变为云和龙。同时作者借“醉酒”用“夸龙钟”与“稍奸黠”形容孟郊与自己,足见两人感情深厚。
虚堂响应声,皎月形和影。春到也须还,长红多紫啼条便。况有光风丽日,能消积雪繁霜,青女休言胜。扶摇借便,请看天池发鹏兴。
人言强汉,治道夸文景。谁能尧舜其君,远继阿衡圣。富贵吾所自有,宰相时来则为,自不烦趋竞。欲寻文会诗盟,得酒且相命。
夏,齐孝公伐我北鄙。
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齐侯未入竟、展喜从之, 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 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 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 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 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是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 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而不恐。”齐侯乃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