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秋华·七夕

露罥蛛丝,小楼阴堕月,秋惊华鬓。宫漏未央,当时钿钗遗恨。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相逢,纵相疏、胜却巫阳无准。
何处动凉讯。听露井梧桐,楚骚成韵。彩云断、翠羽散,此情难问。银河万古秋声,但望中、婺星清润。轻俊。度金针、漫牵方寸。


赏析

《惜秋华》,梦窗词入夹钟商。双调,九十三字,上片四仄韵,下片六仄韵。《梦窗词集》收此词调五首,也因句逗有异可分为三格:上片八句,下片九句一格;上下片各九句一格;上片十句,下片九句一格。

“七夕”词除此之外,梦窗集中尚有《六么令·七夕》、《荔枝香近·七夕》、《秋蕊香·七夕》、《诉衷情·七夕》、《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醉蓬莱·七夕和方南山》、《凤栖梧·甲辰七夕》等七首词,可以互相参阅。

“露罥”三句。“露”,通路,指小径;“罥”挂、结也。此言七夕之夜,小径上已结起了蛛丝,西面小楼遮暗了斜堕的月儿,秋风吹乱了深夜还在外面的词人头上的花发。“宫漏”两句。“未央”,汉宫名,借指皇宫,可见其词作于京城临安。此言皇宫中正传出漏声,词人想起,传说中王母娘娘狠心地用钿钗划出了一条银河,活生生地将牛郎织女分隔在两岸这一遗憾事。在七夕中自然会想到牛郎织女的传说。“人间”四句承上,引申发挥之。此言人世间的男女爱情也是如梦易醒,似风易散,算起来到是天上神仙度年如日,一瞬而过。所以牛郎织女虽是一年一度鹊桥会,但是这鹊桥相会也会很快地来到的。纵然他们的相逢,似乎有“相见不相识”的滋味,但话说回来,能够有这一年一度鹊桥会的准确时间,总胜得过那巫山神女来去无踪,毫无准讯的好。“巫阳无准”,也喻词人自己与爱人的生离死别,见面无期。

“何处”三句,言不知从什么地方吹来一股凉沁的秋风,耳中顿时听到有桐叶飘落露井台上的簌簌声,触动了词人像屈大夫吟哦着楚辞一般凑成了哀切的韵律。“彩云断”四句,因风起而续幻思。词人因秋风起随即又仰望青天,只见彩云被风分散,就又想象到天上的鹊桥恐怕也被风吹断了吧。那牛郎与织女俩人的离别情,是没有谁能问得清楚的。天上的银河已经把他们阻隔了千万年,人们只能望见织女星闪烁,好像在闪动着她那晶莹的泪珠似的。“轻俊”两句,记地上“乞巧”。“金针”,据《桂苑丛谈》说:“郑侃女彩娘,七夕陈香筵,祈于织女曰:‘愿乞巧。’织女乃遗一金针,长寸余,缀于纸上,置裙带中,令三日勿语,汝当奇巧。”后用作传授密诀之说。此处是说:我望着那些绣娘们在七夕中祈求“金针”,希获“奇巧”的情景,不觉又牵扯出无限感慨。这感慨有对“乞巧”的无用而兴叹,如词人在《六么令·七夕》词中说:“那知天上计拙,乞巧楼南北”,即是指“乞巧”之无用。也有对自己与所爱女子无由再会的哀伤,此由词中“胜却巫阳无准”句里已有所暗示了。

推荐诗文

束发逢世屯,怀恩抱明义。读书良有感,学剑惭非智。
遂别鲁诸生,来从窦车骑。追兵赴边急,络马黄金辔。
出入燕南陲,由来重意气。自经皋兰战,又破楼烦地。
西北护三边,东南留一尉。时过欻如云,参差不自意。
将军失恩泽,万事从此异。置酒高台上,薄暮秋风至。
长戟与我归,归来同弃置。自酌还自饮,非名又非利。
歌出易水寒,琴下雍门泪。出逢平乐旧,言在天阶侍。
问我从军苦,自陈少年贵。丈夫交四海,徒论身自致。
汉将不封侯,苏卿劳远使。今我终此曲,此曲诚不易。
贵人难识心,何由知忌讳。


晓云阁雨。疏梅缀玉,尘尾闻谈吐。精忠许国,才华扌离锦,尘劳释去。六印雄图,百川明辩,苏张谁数。有奇谋欲下,阴山族帐,惟英卫、可接武。
想见临戎丰度。慨然定、中原疆土。果惊一坐,折冲遐裔,嘉言循古。安拊疲民,静摧骄虏,无烦旗鼓。看功成、入辅中兴,永佐乾坤主。

圣人於诗言,曾否专其中。
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
自下而磨上,是之谓国风。
雅章及颂篇,刺美亦道同。
不独识鸟兽,而为文字工。
屈原作离骚,自哀其志穷。
愤世嫉邪意,寄在草木虫。
尔来道颇丧,有作皆言空。
烟云写形象,葩卉咏青红。
人事极谀谄,引古称辨雄。
经营唯切偶,荣利因被蒙。
遂使世上人,只曰一艺充。
以巧比戏弈,以声喻鸣桐。
嗟嗟一何隔,甘用无言终。
然古有登歌,缘辞合徵宫。
辞由士大夫,不出於瞽蒙。
予言与时辈,难用犹笃癃。
虽唱谁能听,所遇辄瘖聋。
诸君前有赠,爱我言过丰。
君家好兄弟,响合如笙丛。
虽欲一一报,强说恐非衷。
聊书类顽石,不敢事磨砻。

啄木啄啄,鸣林响壑。贪心既缘,利嘴斯凿。
有朽百尺,微虫斯宅。以啄去害,啄更弥剧。
层崖豫章,耸干苍苍。无纵尔啄,摧我栋梁。


开国维东井,城池起北辰。
咸歌太平日,共乐建寅春。
雪尽黄山树,冰开黑水津。
草迎金埒马,花伴玉楼人。
鸿渐看无数,莺歌听欲频。
何当桂枝擢,还及柳条新。


吴文英 简介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