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寿吴子似县尉,时摄事城中)

上已风光好放怀。忆君犹未看花回。茂林映带谁家竹,曲水流传第几杯。
摛锦绣,写琼瑰。长年富贵属多才。要知此日生男好,曾有周公祓禊来。

推荐诗文

慈母行封大国,老仙早上蓬山。天怜阴德遍人间。赐与还丹七返。
莫问清都紫府,长教绿鬓朱颜。年年今日彩衣斑。兄弟同扶酒盏。


晚雨未摧宫树,可怜闲叶,犹抱凉蝉。短景归秋,吟思又接愁边。漏初长、梦魂难禁,人渐老、风月俱寒。想幽欢土花虫网阑干
无端。啼搅夜,恨随团扇苦近秋莲。一笛当楼,谢娘悬泪立风前。故园晚、强留诗酒,新雁远、不致寒暄。隔苍烟。楚香罗袖,谁伴婵娟。


褒禅山亦谓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址,卒葬以故后名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庐冢也。距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乃华山阳名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漫灭,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华”者,音谬也。

下平旷,有泉侧出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五六里,有穴窈然,入甚寒,深,好游者不能穷也,谓后洞。余与四人拥火入,入愈深,进愈难,愈奇。有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俱出。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左右,来者已少。又深,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力尚足入,火尚足明也。出,或咎欲出者,余亦悔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求思无不在也。近,游者众;险远,至者少。奇伟、瑰怪,非常观,常在于险远,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又不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亦不能至也。然力足至焉,于人为可讥,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不能至者,可无悔矣,孰能讥乎?此余也!

余于仆碑,又古书不存,后世谬其传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不深思慎取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春月三改兔,花枝成绿阴。年光东流水,浩叹伤羁心。
酌桂烟屿晚,鴂鸣江草深。良图一超忽,万恨空相寻。
上国刈翘楚,才微甘陆沉。无灯假贫女,有泪沾牛衾。
衡岳三麒麟,各振黄钟音。卿云被文彩,芳价摇词林。
夫子芸阁英,养鳞湘水浔。晴沙踏兰菊,隐几当青岑。
明月洞庭上,悠扬挂离襟。停觞一摇笔,聊寄生刍吟。


宁可且将朱唇饮酒,谁能逐你黑齿常之。


辛弃疾 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