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译文/注解

译文
为寻幽静,半夜上四明山,
手攀松桂,触云而行,
到达了无人之境。
忽然,从远处传来悠扬的洞箫声,飘飘忽忽。

注释
四明山:在浙江省宁波市西南,为天台山支脉。
寻幽:探访幽隐之处。
攀:紧紧地抓住。
箫:是一种乐器。

赏析

首句“半夜寻幽”四字,让人产生一种好奇心理,“上四明”三字,就更使人觉得神秘而不可捉摸:这些人究竟要干什么?深更半夜为什么去登四明山?倘若读者懂得“隐者”是怎么一回事,那么,产生的就不会是重重的疑问,而会是一种兴趣,一种对这些隐者奇特性格与志趣的浓厚兴趣。隐者,一般说来都是一些有一定才能的知识分子,他们厌弃尘世的恶俗与平庸,孤高自许,傲世独立,寄情于山水或放浪形骸,兴趣与常人不同。这首诗写的“诸隐者”就属于这类人。或许是突如其来的兴致,兴之所至,身之所至,所以相约一同夜登四明山。前两句写登山的艰险。手攀松桂枝,身与浮云齐,慢慢地终于到了顶峰。三、四句写深夜四明山万籁俱寂的情景。众人登上山顶,你呼我应,空山寂静,传响不绝;突然不知从哪儿传来玉箫的奏响,划破夜空,众人屏气静听,却再无声息。写来逼真而有意趣。因为是“夜登”,又是“同诸隐者”,所以此诗反映的是作者平静淡泊的心志、寄情山水的雅趣,别无他意。

推荐诗文

应侯刻薄人,须贾得无死。
飞将杀霸陵,狼狠不足齿。
如何画眉郎,五日杀掾史。

村居

杜门,守贫,知有归田分。春风渐入小洼樽,勤饮姜芽嫩。乡党朱陈,讴歌尧舜,向东皋植杖耘。子孙,更淳,闲把诗书训。

信笔

九霄,早朝,曾赴金门诏。珠玉在挥毫,胸次谁同调?谈笑枚皋,风流温峤,恣疏狂直到老。尽教,醉了,走马长安道。

道院

翠峰,锦宫,香霭丹霞洞。来寻采药鹿皮翁,煮茗为清供。静听松风,闲吟《橘颂》,碧天凉月正中。九重,赐宠,一觉黄粱梦。

题情

渭城,雨晴,柳不系黄金镫。梨花小院又清明,误了寻芳兴。香减吴绫,尘蒙秦镜,碧纱窗和闷扃。柴荆,晓莺,巧语无心听。


火云阳焰欲烧空,小槛幽窗想旧峰。白汗此时流枕簟,
清风何处动杉松。残更正好眠凉月,远寺俄闻报晓钟。
只待秋声涤心地,衲衣新洗健形容。
官园树影昼阴阴,咫尺清凉莫浣心。桃李别教人主掌,
烟花不称我追寻。蜩螗晚噪风枝稳,翡翠闲眠宿处深。
争似出尘地行止,东林苔径入西林。


有客伤春复怨离,夕阳亭畔草青时。泪从红蜡无由制,
肠比朱弦恐更危。梅向好风惟是笑,柳因微雨不胜垂。
双溪未去饶归梦,夜夜孤眠枕独欹。

同云接野烟,飞雪暗长天。拂树添梅色,过楼助粉妍。
光含班女扇,韵入楚王弦。六出迎仙藻,千箱答瑞年。


施肩吾 简介
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杭州孔子文化纪念馆语),他集诗人、道学家、台湾第一个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人物。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