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山色与歌女黛眉浓聚一样绿,碧波就像人的朦胧醉眼一样流。人们都爱登上十三楼,不再羡慕竹西歌吹的古扬州。
菰米软糕菖蒲菜,玉壶向玉杯倾倒着美酒。不知谁家唱起水调歌头,歌声绕着青山飞去晚云又将它挽留。
注释①南歌子:《南歌子》是词牌名称之一,又名《南柯子》、《恨春宵》等。
②游人:指游玩的人。出自苏轼《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得人皆苦炎字》:桥上游人夜未厌,共依水槛立风檐。
③十三楼:宋代杭州名胜。出自吴自牧《梦梁录》卷一二《西湖》:“大佛头石山后名十三间楼,乃东坡守杭日多游此,今为相严院矣。“
④竹西:扬州亭名。本句意谓杭州十三楼歌唱奏乐繁华,不必再羡慕前代扬州的竹西了。
⑤扬州:淮河以南、长江流域东南地区,《周礼》称东南曰扬州。
⑥菰黍(gūshǔ):指粽子。菰,本指茭白,此指裹棕的菰叶。
⑦昌歜(chāngchù):宋时以菖蒲嫩茎切碎加盐以佐餐,名昌歇。
⑧琼彝(yí):玉制的盛酒器皿。
⑨玉舟:玉制的酒杯。出自苏轼《次韵赵景贶督两欧阳诗破陈酒戒》:“明当罚二子,已洗两玉舟。”
⑩水调唱歌头:即唱水调歌头。傅本注:“水调曲颇广,谓之歌头,岂非首章之一解乎?白乐天六幺水调家家唱。”
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游赏之乐,但并非写全杭州或全西湖,而是写宋时杭州名胜十三楼。然而,此词虽以写十三楼为中心,却也没有将这一名胜的风物作细致的刻画,而是运用写意的笔法,着意描绘听歌、饮酒等雅兴豪举,烘托出一种与自然同化的精神境界,给人一种飘然欲仙的愉悦之感;同时,对比手法的运用也为此词增色不少,词中十三楼的美色就是通过与竹西亭的对比而突现出来的,省去了很多笔墨,却增添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此外,移情手法的运用也不可小看。作者利用眉峰与远山、目光与水波的相似,赋予远山和水波以人的感情,创造出“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的迷人的艺术佳境。晚云为歌声而留步,自然也是一种移情,耐人品味。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是说作者与同伴面对旖旎的湖光山色,尽情听歌,开怀痛饮。歌女眉头黛色浓聚,就象远处苍翠的山峦;醉后眼波流动,就象湖中的滟滟水波。接着补叙一笔:“游人都上十三楼。”意即凡是来游西湖的人,没有不上十三楼的,此一动人场面就出现在十三楼上。为了写出十三楼的观览之胜,作者将古扬州的竹西亭拿来比衬:“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这里说只要一上十三楼,就不会再羡慕古代扬州的竹西亭了,意即十三楼并不比竹西亭逊色。据《舆地纪胜》记载:“扬州竹西亭在北门外五里”,得名于杜牧《题扬州禅智寺》的“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竹西亭为唐时名胜,向为游人羡慕。
过片以后,极写自己和同伴于此间的游赏之乐。“菰黍连昌歜”,“菰黍”即粽子。“昌歜”为宋代一种食品。句意为他们宴会上食用的食品,材料普通而精致味美。“琼彝倒玉舟”,“彝”为贮酒器皿,“玉舟”即酒杯,句意为漂亮的酒壶,不断地往杯中倒酒。综上二句,意在表明他们游赏的目的不是为了口腹之欲,作烹龙炮凤的盛宴,而是贪恋湖山之美,追求精神上的愉快和满足。最后则以描写清歌曼唱满湖山作结:“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水调,相传为隋炀帝于汴渠开掘成功后所自制,唐时为大曲,凡大曲有歌头,水调歌头即裁截其歌头,另倚新声。此二句化用杜牧《扬州》“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但更富声情。意思是不知谁家唱起了水调一曲,歌喉宛转,音调悠扬,情满湖山,最后飘绕着近处的碧山而去,而傍晚的云彩却不肯流动,仿佛是被歌声所吸引而留步。
燕弓弦劲霜封瓦,朴簌寒雕睇平野,一点黄尘起雁喧,
白龙堆下千蹄马。河源怒浊风如刀,剪断朔云天更高。
晚出榆关逐征北,惊沙飞迸冲貂袍。心许凌烟名不灭,
年年锦字伤离别。彩毫一画竟何荣,空使青楼泪成血。
人说淮南有小山,淮王昔日此登仙。城中鸡犬皆飞去,
山上坛场今宛然。世人贵身不贵寿,共笑华阳洞天口。
不知金石变长年,谩在人间恋携手。君能举帆至淮南,
家住盱眙余先谙。桐柏乱流平入海,茱萸一曲沸成潭。
忆记来时魂悄悄,想见仙山众峰小。今日长歌思不堪,
君行为报三青鸟。
深春风日净,昼长幽鸟鸣。仆夫前致词,门有白面生。
摄衣相问讯,解带坐南荣。端志见眉睫,苦言发精诚。
因出怀中文,调孤词亦清。悄如促柱弦,掩抑多不平。
乃言本蜀士,世降岷山灵。前人秉艺文,高视来上京。
曳绶司徒府,所从信国桢。析薪委宝林,善响继家声。
何处翳附郭,几人思郈成。云天望乔木,风水悲流萍。
前与计吏西,始列贡士名。森然就笔札,从试春官卿。
帝城岐路多,万足伺晨星。茫茫风尘中,工拙同有营。
寒女劳夜织,山苗荣寸茎。侯门方击钟,衣褐谁将迎。
弱羽果摧颓,壮心郁怦怦。谅无蟠木容,聊复蓬累行。
昨日讯灵龟,繇言利艰贞。当求舍拔中,必在审己明。
誓将息薄游,焦思穷笔精。莳兰在幽渚,安得扬芬馨。
曰余摧落者,散质负华缨。一聆苦辛词,再动伊郁情。
身弃言不动,爱才心尚惊。恨无羊角风,使尔化北溟。
论罢情益亲,涉旬忘归程。日携邑中客,闲眺江上城。
昼憩命金罍,宵谈转璿衡。薰风香麈尾,月露濡桃笙。
忽被戒羸骖,薄言事南征。火云蔚千里,旅思浩已盈。
湘江含碧虚,衡岭浮翠晶。岂伊山水异,适与人事并。
油幕侣昆丘,粲然叠瑶琼。庾楼见清月,孔坐多绿醽。
复有衡山守,本自云龙庭。抗志在灵府,发越侔咸英。
一挥出荥阳,惠彼嗤嗤氓。隼旟辞灞水,居者皆涕零。
惟昔与伊人,交欢经宿龄。一从云雨散,滋我鄙吝萌。
北渚不堪愁,南音谁复听。离忧若去水,浩漾无时停。
尝闻祝融峰,上有神禹铭。古石琅玕姿,秘文螭虎形。
圣功奠远服,神物拥休祯。贤人在其下,仿佛疑蓬瀛。
君行历郡斋,大袂拂双旌。饰容遇朗鉴,肝鬲可以呈。
昔日马相如,临邛坐尽倾。勉君刷羽翰,蚤取凌青冥。
斗转旋霄,梧飘金井,洞天秋气方新。幔亭仙子,飞佩下瑶京。霞袂霓裳缥缈,冰肌莹、月作精神。云璈动,琼仙歌舞,共庆捧瑶觥。
蟾宫,人未老,纵横礼乐,谈笑功名。从今去,有多少、富贵光荣。且听宾云奏曲,千秋岁、更引清声。齐眉处,朱颜绿鬓,相与共长生时,良人正赴廷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