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儿媚·酣酣日脚紫烟浮

萍乡道中乍晴,卧舆中困甚,小憩柳塘。

酣酣日脚紫烟浮,妍暖破轻裘。困人天色,醉人花气,午梦扶头
恰似春塘水,一片縠纹愁。溶溶泄泄东风无力,欲皱还休。


译文/注解

译文
温融融的阳光穿光飘浮的紫云落到平地,景色美天气暖,敞开了轻轻的皮衣。今人困倦的天气,令人陶醉的花香,正午酣梦时扶着头醉态迷离。
春日的慵懒恰似池塘里静静的春水,水面上一片涟漪就像春愁乏起。碧水缓缓波荡,东风柔软无力,水面像要皱起微波又将微波抹去。

注释⑴眼儿媚:词牌名,因张孝祥词“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句而得名。又名《秋波媚》、《小阑干》、《东风寒》等。双调,四十八字。上阕五句,三平韵;下阕五句,两平韵。
⑵萍乡:今江西萍乡市。小憩:短暂休息。
⑶酣酣:指太阳如醉。艳盛貌。宋之问《寒食题黄梅临江驿》:“遥思故园陌,桃李正酣酣。”日脚:穿过云隙下射的日光。紫烟:烟霞映日成紫色。
⑷妍暖:晴朗暖和。轻裘:轻暖的皮衣。
⑸扶头:扶头酒的省称,指易醉之酒。白居易《早饮湖州酒寄崔使君》诗:“一榼扶持头酒,泓澄泻玉壶”。此处指醉态。
⑹慵(yōng):困倦,懒得动懒。
⑺縠(hú)纹:縠,有皱纹的纱类丝织品:绮罗绫縠。
⑻溶溶泄泄(yìyì):春水荡漾的样子。舒缓貌,弛缓之意也。也有文,把“泄泄”写为“曳曳(yè)”。
⑼东风无力:李商隐《无题》诗:“东风无力百花残。”

赏析

“酣酣日脚紫烟浮,妍暖破轻裘。”“日脚”,云缝斜射到地面的日光。“紫烟”,映照日光的地表上升腾的水气。“酣酣”,其色调之深。这一句是写初春“乍晴”景色,抓住了主要特征:云彩、地气都显得特别活跃,云脚低垂,地气浮腾;日光也显得强烈了,“日脚”给人夺目的光亮;天气也暖和了,“酣酣”、“紫”的色调就给人以暖感。“妍暖”,和暖、轻暖。“轻裘”,薄袄。这时的温度也不是一下子升得很高,并不是带给人热的感觉,这种暖意首先是包裹在“轻裘”里的躯体感觉到了,它一阵阵地传了过来。这一句是写感觉。总之,这天气给人的是暖乎乎的感觉。

“困人天色,醉人花气,午梦扶头。”“天色”即天气。这天气叫人感到舒服,因而容易使人陶醉,加上暖乎乎的花香沁人心脾,更使人精神恍惚了。暖香与“冷香”对人的刺激确乎不同。“扶头”,本是指一种易使人醉的酒,也状醉态。“午梦扶头”就是午梦昏昏沉沉的样子。

上阕是写乘舆道中的困乏,下阕写“小憩柳塘”。

“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縠纹愁。这片”春慵“紧接”困“字”醉“字来,意脉很细。这里即景作比。”縠纹“,绉纱的细纹比喻水的波纹。这两句说:春慵就象春塘中那细小的波纹一样,叫人感到那么微妙,只觉得那丝丝的麻麻痒痒、阵阵的软软绵绵。这个”愁“字的味道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下面又进一步进行描写:”溶溶泄泄(yìyì),东风无力,欲皱还休。“”溶溶泄泄,水缓缓掠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已《谒金门》),墉水皱了;可你认真去看,又“风静縠纹平”(苏轼《临江仙》)了。这里写水波就是这种情形。这是比喻春慵的不可捉摸,又似曾可见恍恍惚惚,浮浮沉沉的状态。这几句都是用比喻写春慵,把难以言状的困乏形容得如此具体、形象,作者的写作技巧真令人叹服。同时还要体会,这春水形象的本身又给人以美感。它那么温柔熨贴,它那么充溢、富于生命力,它那么细腻、明净,真叫人喜爱。春慵就是它,享受春慵真是人生的快乐。春慵,是一种生理现象,也是一种感觉,虽然在前人诗词里经常出现这字眼,但具体描写很少,苏轼(《水龙吟·杨花词》)借杨花写了女子的慵态,但没有这首词写得生动、细腻、充盈。此词用了许多贴切的词语天气给人的困乏感觉,又用了一系列比拟写感觉中的春慵,使人刻画如沐其中;感觉到了春天的温暖,闻到了醉人的花香,感受到了柳塘小憩的恬美。

沈际飞评道:“字字软温,着其气息即醉。”(《草堂诗余别集》引)确实不错。如此写生理现象,写感觉,应当说是文学描写的进步。

推荐诗文

野花遮眼酒沾涕,塞耳愁听新朝事;
邸报束作一筐灰,朝衣典与栽花市。
新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
旁人道我真聩聩,口不能答指山翠。
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君爱国成儿戏。
言既无庸默不可,阮家那得不沉醉?
眼底浓浓一杯春,恸于洛阳年少泪。


流落常嗟胜会稀,故人相遇菊花时。凤笙龙笛数巡酒,
红树碧山无限诗。尘土十分归举子,乾坤大半属偷儿。
长杨羽猎须留本,开济重为阙下期。

不掩歌唇向画堂,不须名笔作花房。
直应携去林泉好,转觉林泉兴味长。


家在蓬莱山下住,乘风时到尘寰。双凫偶堕网罗间。惊容凝粉泪,愁鬓乱云鬟。
人世风波难久驻,云霞终反仙关。虚无仙路拥归鸾。却随烟雾去,长向洞天闲。


南宗尚许通方便,何处心中更有经。
好去苾刍云水畔,何山松柏不青青。

范成大 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