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江城烽火连三月

江城烽火连三月。不堪对酒长亭别。休作断肠声。老来无泪倾。
风高帆影疾。目送舟痕碧。锦字几时来。薰风无雁回。


赏析

李弥逊为南宋初年颇有民族气节的官吏。曾任校书郎、起居郎、户部侍郎等职,并担任过庐山知县、冀州知州等地方官。他主张抗金,反对与金议和,为秦桧所排斥,晚年归隐连江西山。这首《菩萨蛮》当作于南宋初金兵大举南下时。当时金兵逼近长江,情势危急,为避兵灾,词人送别妻子去南方,词就是写了这送别时的一幕。

词的起句即交代了送别时的背景和地点,为下文张本。“烽火连三月”,三个月来兵火不息,人民离乱,这才会有江城送妻子离开之举。分别,不是丈夫宦游他方,而是妻子避难,心情自然不同一般。长亭之上,虽然设酒饯别,可是“不堪对酒”。“不堪”。不能忍受之意,包含有妻离子散之苦,国破家残之痛。因其“不堪”,其妻泪下如瀑,悲声漫江,词人反劝其“休作断肠声”,自己已是“老来无泪倾”。自己泪泉已涸,并非不动情,而是老泪已尽,这正是极度悲愤的表现。词人这时的心情惨痛至极,强敌当前,内奸弄权,自己还得坚守御敌阵地,也可能朝不保夕了,这才把妻子送走。这里说休作断肠声,比放声哭嚎更为凄怆,说老来无泪,比写涕泣涟涟更为伤心。

词的下片紧承上片,写目送帆影远去的情景。“风高帆影疾,目送舟痕碧”,“风高”和舟疾相联系,船去得很快,词人伫立江岸,眼看着船在水面留下的长长波痕。妻子身去心留,他希望她去得快,早离祸地;又希望她走得慢,难舍难分。“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词人凝望近眺之态,呼之欲出。缘此,也可想见妻子立于船头,望着丈夫鹄首翘望的身姿,想着抛撇丈夫于锋刃之间的危殆,断肠声如高风呜呜,伤心泪似江水滔滔。末二句“锦字几时来?薰风无雁回”,化用“雁足传书”和“织锦回文”的典故。“薰风”指南风。初夏时南风吹,鸿雁早已飞往北方,“锦字”无法捎回。妻子此去,归期难定,讯息难盼,生死未卜,词人内心的痛苦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可想而知。

这首词由实写到虚,由近写到远,由己写到人,从别前写到别时、别后,层层渲染,步步深透,写情臻于极致。尤其“休作断肠声,老来无泪倾”,以超常思维写感情状态,出乎常情,又入乎寰中,更使词产生了惊魂震魄的力量。

推荐诗文

浮云一消散,星斗粲长天。
浩露洒翠柏,清香生白莲。
体凉犹衣葛,耳静已无蝉。
坐久群动息,秋空唯寂然。


楚镇惟黄岫,灵泉浴圣源。煎熬何处所,炉炭孰司存。
沙暖泉长拂,霜笼水更温。不疏还自决,虽挠未尝浑。
地启岩为洞,天开石作盆。常留今日色,不减故年痕。
阴焰潜生海,阳光暗烛坤。定应邻火宅,非独过焦原。
龙讶经冬润,莺疑满谷暄。善烹寒食茗,能变早春园。
及物功何大,随流道益尊。洁斋齐物主,疗病夺医门。
外秘千峰秀,旁通百潦奔。禅家休问疾,骚客罢招魂。
卧理黔川守,分忧汉主恩。惨伤因有暇,徒御诫无喧。
痒闷头风切,爬搔臂力烦。披榛通白道,束马置朱幡。
谢屐缘危磴,戎装逗远村。慢游登竹径,高步入山根。
崖巘差行灶,蓬茅过小轩。御寒增帐幕,甃影尽玙璠.
不与华池语,宁将浴室论。洗心过顷刻,浸发迨朝暾。
汗洽聊箕踞,支羸暂虎蹲。濯缨闲更入,漱齿渴仍吞。
气燠胜重絸,风和敌一尊。适来还蹭蹬,复出又攀援。
形秽忻除垢,神嚣喜破昏。明夷徵立象,既济感文言。
已阂眠沙麂,仍妨卧石猿。香驱蒸雾起,烟霿湿云屯。
破险更祠宇,凭高易庙垣。旧基绝仄足,新构忽行鹓.
胜地非无栋,征途遽改辕。贪程归路远,折政讼庭繁。
兴往留年月,诗成遗子孙。已镌东壁石,名姓寄无垠。

入寺先来此,经窗半在湖。秋风新菡萏,暮雨老菰蒲。
任听浮生速,能消默坐无。语来灯焰短,嘒唳发高梧。


欲富乎。
忍耻矣。
倾绝矣。
故旧矣。
与义分背矣。


一晌凝情无语,手捻梅花何处。
倚竹不胜愁,暗想江头归路。
东去东去,短艇淡烟疏雨。


李弥逊 简介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