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云阁 - 第六十九回

聚仙台议传妙道海口镇骤遇水精

三缄为徒众苦留体,在冲云阁中闲住数日。众徒得传正孰,习炼颇有功效,不舍三缄去而之他。三缄意欲北游,辞及诸弟子曰:“尔辈即在此间炼习道功,吾游北地归来,然后同游西面。”八人曰:“师也随身有弟,吾辈皆弟子也,又何不可同游乎?”狐疑曰:“道弟等既欲追随,宜祈师尊与尔道号。”八人闻说,同跪三缄座前。三缄像其人而取之曰统道、用道、昌道、明道、望道、取道、探道、成道。道号予毕,齐齐拜舞,各整行李,追随三缄,直向北地投之。

当斯时也,紫霞真人已知三缄道心稳固,所收徒众数十,尽得正孰。以此阐道,正是其时,心念中不胜欣喜。转思西北地界恶妖最多,三缄虽有一二防身仙宝,其本性内无毫厘妙道,如何敌之?且约集诸仙,再为计议。遂将会仙旗帜高插聚仙台前。转瞬间,群仙并至,清风四达,鸾凤交鸣。群仙集余,拱立台下,同声询曰:“聚仙台高插仙旗,会聚群仙,有何计议?”紫霞曰:“前承众仙推尊吾躬阐道一事,三缄此刻道心坚固,相从者实繁有徒,东南之区,业已历遍,兹又云游西北矣。但西北恶妖极众,若不传以妙道,何能敌之?吾故邀请诸真,同为计议,看可传与不可传耳。”一时腾虚、凌虚、碧虚、云衣、霞衣异口同声曰:“紫霞真人道不私授,可见用心最公也。诸真等以其言为何如?”群仙曰:“三缄道功至此,传以妙道,谁曰不宜?”中忽一仙曰:“三缄于道,不过得三分之一,不可传也;其心犹未坚稳,不宜传也。不如再待数载,俟彼道旨精熟,传之未迟。”紫霞曰:“答言者何人?”台下应声曰:“灵宅老仙耳。”紫霞曰:“尔既为大罗仙子,俗气尚未除耶?

前官吾遣弟子临凡,停道弗阐,今时正当阐道,尔又阻其妙道不传。究存何心,乃于道中作梗如是!”灵宅子曰:“吾察三缄功候尚欠,不得将此妙道妄传于彼,其实无有别心。”凌虚曰:“三缄系紫霞弟子,妙道当传与不当传,彼自知耳,何容灵宅老魅出口滥谈。”紫霞曰:“凌虚真人所言甚是。传此妙道,吾仰清虚一行。”清虚曰:“紫霞任代道祖,阐道尘世,紫霞即道祖也。既命于我,我不敢辞。”驾动祥光,望北而去。

清虚去后,灵宅子怒气勃勃,亦驾祥光而归。紫霞见之,秘谓诸真曰:“清虚此行,灵宅必多阻滞。诸真等如闻清虚传道之所化成,须入其中,一同压镇,以防灵宅别生他事,暗害三缄。”凌虚、碧虚曰:“吾等早知,焉肯坐观成败?”计议已定,紫霞撤旗回洞,忙传正心子、复礼子、诚意子而嘱之曰:“此次传道,又有灵宅相阻,尔三人速到清虚处听用可也。”三子领命,各驾祥云,直投清虚洞中。

清虚已知来意,遂命三子选地,以为传道所焉。三子驾得云车,半空遥望,已见三缄师徒向北而游。复礼子曰:“清虚真人领传道之事,命吾等地选幽雅,以待三缄。事不宜迟,须急寻之。”于是驱动风车,疾向前行。行约片时,见一谷焉,势若盘蛇,曲折可爱。谷之东面,生一土山,林木森森,人迹罕到。复礼子曰:“此地隔绝尘寰,不必他觅矣。”遂将云头按下,在山内祥视一遍,仍登云路,回禀清虚。清虚曰:“有此佳境,尔速化一传道之所,以候三缄。”三子奉命不遑,急回是山,化一古剎,额书金字曰“万壑庵”。刻风雕龙,红垣围绕,青松绿竹,掩映其间。化毕,日在庵内,拭目俟之。

三缄率领门徒,沿路奔走,行力已疲,欲得一所,静养其身。奈是地荒凉,绝无观剎。问诸村老,市廛虽有,其路甚遥。

三缄无可如何,乃命狐疑觅一小阁于前途,将肩暂息。是时灵宅子正在七窍公所。呼回赤鲤、毒龙,命阻三缄传道之说。二妖奉命前来,遥见三缄师徒缓行在道。赤鲤曰:“不若即在此地,化一小小茅庵,待三缄入时,吾等意出不虞,擒回洞中,以复师命。”毒龙曰:“此计妙甚。”当即吹起山雾,顷将村野化为茅庵。狐疑至兹,见得茅庵一座,入内而视,仅有二道。

诉其来意,二道欣然。狐疑未察其详,转导师徒,直入庵内。

二道献茗后,煮酒作食以款之。至晚,将三缄徒众另安寝所,然后导三缄于密室。三缄目睹此室佳极幽雅,亦不疑二道为灵宅所使,坦然趺坐,习彼道功。赤鲤、毒龙缓缓布就密烟,将三缄托去,安放灵宅洞内。灵宅又托入后洞而幽禁之。不惟三缄不知,三缄弟子亦不知也。

待至天晓,狐疑见与紫光等尽在绿野之中,茅庵毫无,三缄亦渺。狐疑曰:“完矣,完矣,昨夜又遇妖矣。”忙于是地寻得一阁,名曰“绿蕉”,安置诸道友于阁中,驾动妖风,西走东窜。恰值复礼子云头见之,按下云车,疾声吼曰:“尔系何妖,在此作甚?”狐疑曰:“吾非他,乃三缄仙官门徒狐疑是也。昨晚吾师不知被何妖擒去,吾乘风遍访,踪迹渺然。有触上仙,祈为宽恕。”复礼子惊曰:“尔师为何不见耶?”狐疑遂将入庵情形详述一遍。复礼子曰:“是必灵宅所使也。”急回清虚洞内,以告真人。清虚当请紫霞及诸真言之。

紫霞诸真同来灵宅处,假意请彼传道。灵宅隐身不露,托言他出未归。紫霞詈曰:“老魅枉为上界仙真,常常阻道。今将吾弟子藏于内洞,意欲胡为?夫此三缄,道祖以道任之,上天以道肩之,稍有差失,尔身想万段矣!”詈毕,内洞将三缄推出,人事不知。紫霞忙以金丹纳于口内。三缄苏后,又复索曰:“吾之肠绋子、飞龙瓶,速速还吾!”灵宅童儿向外答曰:“二宝在尔身旁,吾等并未之见。”紫霞谓三缄曰:“尔肩阐道大任,此二宝得之则去,不得即在彼洞久住毋归。”三缄依言,复入洞中,趺坐习道。灵宅恐上天见罪,只得将二宝交付。

三缄得宝,仍不归之。灵宅子曰:“宝已付还,又胡不去?”三缄曰:“吾之来也,原非自来;其去也,何堪自去?况复路途不熟,若何归耶?”灵宅无奈,爰命童子导之而归。归来原地,不见徒众,只身独影,缓步长途。

狐疑自遇复礼子后,访师不得,仍转绿蕉阁内,暂停步履,以候乃师。殊候至数朝,绝无形影,乃谓诸道弟曰:“尔等切毋他往,待吾复去访之。”言毕,驾动妖风,腾在空际。又值复礼子乘得彩云,欲邀三缄入万壑庵中传道,忽听妖风响亮,绕云而过。慧目视去,知是狐疑,乃呼之曰:“驾妖风而过者,莫非狐疑乎?”狐疑应之曰:“然。”复礼子曰:“尔师安在?”狐疑曰:“失师数日,尚未见归。策无所施,今特访之四方耳。”复礼子曰:“尔速去阳关大道候之,尔师来矣。”狐疑闻言,按下风车,坠于道左。候未片刻,三缄果至。狐疑见而迎之,曰:“师何往乎?”三缄一一道其由来。狐疑曰:“吾师劳矣,可入绿蕉阁中暂为休息。”三缄入阁,徒众参拜后,同住于兹。

住已数日,三缄曰:“恋一地以为安,终非成道之器,不如前往。”徒众得命,各肩行李,又奔途程。复礼子见之,化一平常道士,在前候着。三缄至,揖而询曰:“道士何往?”复礼子曰:“明日吾师在万壑峰上万壑庵中传道耳。”三缄曰:“尔师传道,可许外来道士一听否?”复礼子曰:“大道为公,焉有不许?”三缄曰:“尔师果能不分彼此,吾亦愿往焉。”道士曰:“如是,速随吾来!”及至,复礼子将三缄诸徒安顿一所,乃导三缄入内,参见清虚。清虚曰:“尔知吾否?吾乃清虚真人也。但不知尔道近日所造如何?”三缄曰:“二神尚未相得耳。”清虚曰:“脾心不得,道何由成?欲相得于二神,则五行宜调,六腑宜利,又必流通血脉,以汗为浆,修护七窍,扫去不祥。尽此数端,不必求其何若,自然二神相得,而下玉英。益寿奇方,即在此元气之上。禀由兹精进,返已还丹,一旦功成,朝元反本,不求而获矣。”三缄闻此,大有所得,忙忙拜谢指点之恩。清虚又曰:“尔欲遨游北极,是地恶妖更甚东南,以其道高而魔必至也。吾赐尔旌一帜,紧带身边,若遇难临,树以蔽体,无论魔妖鬼怪,概不见尔焉。”三缄拜而受之。清虚将道与宝一一赐毕,仍命复礼子送下万壑峰头。师徒迈步前行,直向北去。

却说北海一精,法术高妙,凡水族内无不畏服,群以“水精王”呼之。一日水精王驾动海云,闲游天外,正当灵宅为紫霞所辱,欲复其仇而未果,心中闷甚,亦驾祥光天际闲游。游至北面,遥见海云一朵,冉冉而来。灵宅知是海妖,按下祥光,向前吼曰:“尔何妖部,敢于祥光之下游行?”水精王曰:“尔行尔地,吾行吾方,两不相干,尔何多言如是?”灵宅曰:“偶然得遇,问及谅亦无妨。”水精王曰:“劳尔问讯,有何说辞?”灵宅曰:“尔知紫霞真人乎?”水精王曰:“上中下界,各有仙子,谁知紫霞。”灵宅曰:“吾非夸紫霞也,以彼命奉道祖,阐道人间,十数载中,所诛水族不少。尔有本领,何弗为水族一复其仇?”水精王曰:“害人妖物,固宜诛也,何仇之有?”灵宅曰:“有害于世者,诛之固宜。恨彼常言:‘水族概不可容,俟三缄弟子大道成日,必合山妖而尽诛之。’即其言以推其心,其视水族,轻若鸿毛矣,故尔常言若斯。可惜水国汪洋,无一顶天汉子,而甘受此言也!”水精王曰:“是说也,尔刁弄之言乎,抑果紫霞之言乎?”灵宅曰:“此吾之常闻于紫霞者如是耳。”水精王曰:“彼何藐视水国一至于此?吾若得遇,且与试试高低。”灵宅子见水精王有试法之语,遂乘机言曰:“尔欲复仇甚易。彼之弟子三缄,今正北游,定来北海。子须留意,毋失其时。”水精王闻得是说,海云一坠,一线海光,如火如荼,竟向北海而去。灵宅子暗自喜曰:“待三缄至此,即能不伤乃身,亦必使之受其磨折。”祥光拨转,归洞不提。

且说三缄,得清虚真人传以到头功夫,日夜习炼,近道已不相近远。身强力壮,行动如飞。自出万壑山,向前奔走,又不知途去几何。有日来至海口镇。此镇最大,烟火稠密,不让都城。三缄师徒同入镇内,寻得浪王庙安住。庙内道长贤而好道,每见游方道士,必厚待斋筵。三缄住兹已近半月,无非日游街巷,谈些善语,以劝市人。游至旬余,卒未见有回心向道者一问行止。三缄于是仍归庙内。

无何,天忽阴雨,三缄日日绳牀趺坐,以运道气。至无人之际,弟子辈有以道请者,则询其所至而引之。待天色开霁时,三缄独自一人竟至海口。极目四顾,艟艘蚁集沙洲,坐贾行商,往来不绝。三缄即海水而悟道,心正畅然,倏闻前面钟鸣而呼曰:“今日酉刻,尔客商等急将货物运至岸上,彼有主顾之地安顿停妥。今夜子刻,系水精王诞,水族来朝,凡艟艘中皆设牲酒庆祝。如胆敢在舟不起,而为水族吞噬者,是自寻死路,无怪乎人!”钟鸣以还。但见官商辈个个雇工运货,一时如蚁焉。三缄异,归得庙中,暗思:“水精王之名,必是水里妖属,不知是镇何以尊敬若斯?吾且将隐身旌儿随带身边,暗渡空舟,视彼如何模样。”计定,功夫炼后,假意出游。狐疑询曰:“吾师又欲何往?”三缄曰:“无事出镇,闲游海口耳。”狐疑曰:“师身独自,弟愿为从。”三缄曰:“尔在庙内习尔道功,师去闲游片时,即便归也。”狐疑曰:“弟子亦在庙中不堪禁闭,吾师游玩,何妨率弟子一往,以消遣乎?”三缄曰:“既欲追随,凡事以师命是从,不可造次。”狐疑诺,遂随三缄向海口而游。举目视之,海雾蒙蒙,海云密密,艟艘无数,尽于舱内排设祭仪。三缄观望逾时,将旌展开,师徒二人身隐旌下,徐行缓步,直上一只大舟。是舟祭礼丰厚。

师徒候至更许,突然海水中数百灯光冲波而出。近舟视去,旌旗绕绕,人马纷纷,一队鱼首人身,拥一王者,竟登此舟之上。侍从辈将所设祭礼捧呈王者。王者一一嗅已,曰:“此镇人民,颇能敬吾,宜赐以福。”从人曰:“大王仁恩下逮,是镇叨治多矣。”王者大笑不止,命蚌部女子舞乐为乐。蚌部得命,各举乐器,一时笙管嗷嘈,雅韵悠扬,无不中听。乐罢而舞,体态翩跹,愈舞愈高,袖长数丈。舞到妙处,海风细细,海气逼人。王者喜曰:“今宵之乐,不忍归也。然海中蚌女,视以为常,不知民间女娘,较蚌女何若?”一虾首人身曰:“民间女娘比诸蚌女更觉绝艳,大王明岁示知镇人,每舟除祭礼外,要供一绝色女人,违者以水拥之。”又一虾首者曰:“明年此日,相隔甚久,不如今夜命鱼部暗上镇去,迷弄四五女郎来此舟中,以资王乐。”王者曰:“尔言正合吾意。”即传鱼部十数大汉上镇而去。

不一刻,少女搂至。王者命彼舞之。少女等不识何以为舞,惶恐之象,弱态堪怜。中有一二烈女,挺立不动。王者近前搂抱,被彼一掌,推卧舟中。王者起而怒曰:“此女不驯,可拥海波淹去是镇。”虾首曰:“是镇年年敬献牲醴,可谓虔洁。

女虽不驯,镇人非不驯也。如淹以海水,不几有负镇人乎?”王者曰:“吾为海中之王,被民女为侮,如何处治?”虾首曰:“罚民女可也。”王者曰:“如是,将彼吊下,扑以重鞭!”侍从依言。四五民女呼号惨切,援救无人。狐疑情不自禁,手执双剑,轻轻度至王者身后,劈头击去。王者一声大叫,跳入海内,侍从亦随入水。其有避之不及者,被狐疑执剑乱刺,丧亡甚众焉。

目录

第一回 第二回 第三回 第四回 第五回 第六回 第七回 第八回 第九回 第十回 第十一回 第十二回 第十三回 第十四回 第十五回 第十六回 第十七回 第十八回 第十九回 第二十回 第二十一回 第二十二回 第二十三回 第二十四回 第二十五回 第二十六回 第二十七回 第二十八回 第二十九回 第三十回 第三十一回 第三十二回 第三十三回 第三十四回 第三十五回 第三十六回 第三十七回 第三十八回 第三十九回 第四十回 第四十一回 第四十二回 第四十三回 第四十四回 第四十五回 第四十六回 第四十七回 第四十八回 第四十九回 第五十回 第五十一回 第五十二回 第五十三回 第五十四回 第五十五回 第五十六回 第五十七回 第五十八回 第五十九回 第六十回 第六十一回 第六十二回 第六十三回 第六十四回 第六十五回 第六十六回 第六十七回 第六十八回 第六十九回 第七十回 第七十一回 第七十二回 第七十三回 第七十四回 第七十五回 第七十六回 第七十七回 第七十八回 第七十九回 第八十回 第八十一回 第八十二回 第八十三回 第八十四回 第八十五回 第八十六回 第八十七回 第八十八回 第八十九回 第九十回 第九十一回 第九十二回 第九十三回 第九十四回 第九十五回 第九十六回 第九十七回 第九十八回 第九十九回 第一百回 第一百一回 第一百二回 第一百三回 第一百四回 第一百五回 第一百六回 第一百七回 第一百八回 第一百九回 第一百十回 第一百十一回 第一百十二回 第一百十三回 第一百十四回 第一百十五回 第一百十六回 第一百十七回 第一百十八回 第一百十九回 第一百二十回 第一百二十一回 第一百二十二回 第一百二十三回 第一百二十四回 第一百二十五回 第一百二十六回 第一百二十七回 第一百二十八回 第一百二十九回 第一百三十回 第一百三十一回 第一百三十二回 第一百三十三回 第一百三十四回 第一百三十五回 第一百三十六回 第一百三十七回 第一百三十八回 第一百三十九回 第一百四十回 第一百四十一回 第一百四十二回 第一百四十三回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