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云阁 - 第五十四回

遇谷神恨殄天物逢社令恶坏人心

三缄师徒自离老母村庄,望故里进发,晓行夜宿,已十余日矣。一日行至老莱观,三缄爱是观前溪一带,观后青松翠柏,密布浓荫,因谓狐疑曰:“师徒奔走长途,劳顿已极,且暂息此观,消闲三五日,然后归里未迟。”狐疑曰:“师不言,弟子久欲息肩矣。”紫光曰:“吾师素好早行,吾身倦甚,如在此观息足,吾必睡过尽情。”三缄曰:“汝于道旨尚未有得,如其得之,不恋睡魔矣。”师徒且行且语,已入观中。内仅一僧,颓然已老,破灶缺釜,贫困堪怜。三缄见而询曰:“老衲年寿几何?”老僧笑而不答。三缄曰:“观老衲之容貌须眉,恐逾杖国期矣。”老僧摇首曰:“不止。”三缄曰:“汝寿其期颐乎?”老僧笑曰:“虚过期颐五载耳。”

三缄曰:“如此大寿,尚康强若是,冈陵之颂可咏及之。”老僧曰:“贫促似丐,寿高何庸。”三缄曰:“不得其富,必得其寿,寿得而何幸如之。”老僧曰:“吾居是观,虽极困穷,目睹远近山邻,至富者转为贫促,至贵者转为愚贱。因思前哲有言:‘富贵两途,无异花开花谢。’吾观于是而犹以为久耳,吾常拟失富贵如灼纸然。吾虽至贫,富贵者其人几易,而体尚强健,又暗暗为之自喜焉。”三缄曰:“天下之最难得者惟寿,不识老衲何修至此?”老僧曰:“吾身岁岁康强无恙,溯厥由来,吾似有以识之,而究不知是此否也。”

三缄曰:“如何?”老僧曰:“吾自七龄怙恃俱失,依归无所,吾舅尚是观僧哀之,观僧亦伤吾孤而收为徒。迄今九十八载,不起丝毫淫念,真精未尝一泄,饮食未尝过饱,性气未尝滥发,红尘看破而百忧俱忘,世故深知而一毫无扰,恬恬淡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见吾寿而惊以为奇,吾不自知有寿而忘乎其老。寿算之大,殆以是欤!”三缄顾谓狐疑、紫光曰:“老衲可谓不知元道而深入元道者也。吾等习道,尚其以彼为法焉。”老僧曰:“道长其道中人乎?”三缄曰:“浅浅学习,其功犹未如老衲耳。”老僧曰:“敝观贫甚,椟无余粟,尔师徒可入市中,饮食较为便易。”三缄曰:“是方应有粟之可易者。”老僧曰:“有。”三缄曰:“如此不必入市矣。”遂取银数两,命及紫光,与同老僧易粟富宅。

师徒自此安于是观焉。

三缄居是观内,闲暇无事,独于观前观后,或临流玩赏,以养活泼之机;或登岭旷观,以长镇静之志。时当夏日,溪外垂杨数百树,莺梭巧织,燕语和鸣。三缄不忍遽归,坐于枝下,一时诗思触动,不禁冲口而咏曰:“垂杨覆处水交流,不息真机妙道投;可惜莺梭时扰攘,舍人心性引无休。”吟甫毕,忽听一声咳嗽,响澈溪中。三缄昂首望去,上流溪岸来一上古衣冠,古貌古须,气象岸岸,竟至垂杨树下。三缄异,起而揖之。

此老亦揖,揖已,询曰:“道士奚自?”三缄曰:“云游之人,何有定处。”古老曰:“吾观尔形像,已有道意数分,可至吾家相谈一二道旨。”三缄喜曰:“老丈深于大道者乎?吾当以几席奉之。”古老曰:“大道吾虽不悉,亦略知入门之由。”三缄曰:“老丈何容太谦。”古老曰:“吾非谦也,是实言耳。”三缄又曰:“吾观老丈器宇不凡,举止大方,其殆文人学士欤?”古老曰:“吾非学士文人,乃村郭老农,何足挂齿。”三缄曰:“老丈府第在于何处?”古老以手向上流而指曰:“由溪登岭,即是吾家。”三缄曰:“果尔窃欲登堂,以领高人之教。”古老曰:“如尔不以蓬闾是鄙,速随吾去。”言罢前导,三缄后行。

行至上流,石级千寻,缘梯而登,果到一岭。岭上重重画阁,流舟映水,美不胜收。三缄暗思:“是老必朝内三公致仕归里,乃有此朱门大第。”思之未已,已到重门,古老导至中堂。三缄参见毕,古老命坐,童儿献茗设筵待之。筵罢,古老曰:“日将夕矣,道士休行,在此暂宿一宵,明日归观亦可。

吾有事入内,尔在吾第随其起居。”三缄唯唯。古老退入后,见红日尚高丈许,四处游玩,心窃讶曰:“古老导吾来时不觉,今而周视,厢厅台榭,无异蜂房,上下庭堂,若有数十重之多。

究不识古老居何极品,宅美如斯。”玩毕归来,儿童接入,天已昏黑,燃灯满院,照耀如同白昼。童儿曰:“道士请入西厢,主人候之久矣。”三缄来至厢中,果见肴馔已设,古老端然坐候。三缄入席,宾主酬酢甚是相投。

正畅饮间,空然钟声三匝。古老曰:“叩钟何人,所禀何事?”童儿曰:“四方布谷使者,禀称南阳社令请加粟民间,现有行文进呈于此。”古老将文接过,命布谷使者导南阳社令,听候发落于东厅。即在席前开文细阅,阅已而谓童儿曰:“尔传南阳掌册官吏入厢,吾有所询。”童儿出,将厅内玉盘连击三下,清韵悠扬。磬声刚停,童儿呼曰:“传南阳掌册官入。”外面亦接连呼曰:“传南阳掌册官入。”呼毕,果来一黼黻龙衣者,跪于古老座前。

古老曰:“汝掌南阳民册,可将是邑风气详细宣来。”是官叩首者三,起而鹄立,展册宣曰:“南阳农夫耕种竭力,能止五戊畚具,以敬地祗,且不滥杀牲禽而贪口腹。至于五谷,男女咸知敬惜。风气如此,亦是难得。惟贪财一念,有伤兄弟族党之和,其所缺者止此而已。”古老曰:“一斗之粟,不和兄弟族党,除去三分,只与七分。令护谷大神,一一准此。”掌册官吏叩首出厢曰:“南阳五谷准给七分矣,南阳社令可入谢恩。”但见一位官员鹅冠博带,入厢行谢恩礼。礼毕退出,钟声复鸣。童儿又报曰:“铜仁诸邑社令请谷生民。”古老仍传诸邑掌册官入,拜跪后,宣各地人民好杀牲禽,散弃五谷,不和兄弟,冻馁父母,以及五戊不禁,无善可查等语。古老曰:“铜仁诸邑无良若此,应宜一分不给,绝彼养生。”遂传社令来厢,命各归衙司理案牍。只见十数社令愁容可悯,拜舞而去。

自此钟鸣弗断,掌册所宣不一。古老或予一二分,或予二三分,或予四五分不等。予毕,愀然不乐。三缄问其所以,古老曰:“吾乃五谷大神也,受上天命,管理人间五谷,非不欲各州各县概予康年,无如天律森严,如遇暴殄天物,五戊弗禁,忠孝无存之地,绝而不予。必俟彼能改悔,次岁始加增予之。

而今世道,宜绝而不予者甚众,饿莩生民,岂吾所愿哉!但世上愚顽,无人传及,不知悔悟。道士任肩阐道,原以外功相扶,祈传吾言:‘凡地之晴雨不时,烧干水溢,皆生民不惜天物,不敬地祗,兼之奸诈邪淫,毫无忠孝者所自取之,非上天生斯民而又莩斯民也。如聆是言而人人知改,尔功浩大,不生不灭,可预卜其成焉。”言甫及此,突一金甲力士手持符篆,交与谷神,霹雳一声,腾空竟去。谷神曰:“本欲留尔久谈世故,奈通明旨下,宣吾上殿,不暇奉陪。”遂送三缄出宫,拱手而别。

其时天已发晓,三缄回视非大第也,乃一小阁,阁门一额曰:“五谷神祠”。三缄诧异久之,缓缓归观。狐疑曰:“吾师何往,几令弟子四处寻遍矣。”三缄将所见所闻备陈颠末。

老僧曰:“溪之上流名‘倒崖观’,塑有五谷神像于其内,叩祷极灵。久就倾颓,村人欲宏其屋宇而未果。”三缄曰:“如是吾所遇者,即此神也。”老僧曰:“若非道长功高德大,安得遇此。”言已各归室内。狐疑曰:“不知不觉,是观已住三日矣,师其行乎?”三缄曰:“再迟一二日,未为晚也。”是夜,三缄将功习后偶尔神倦,忽不及持,恍惚间复到垂杨,溪水之声俨然如昨。三缄仍效前日席地坐之,目睹野蛱争飞,粉含树外,流莺弄巧,梭织枝头。窥之未已,忽听鸣钟唱道,人声闹攘。惊而仰望,红旗紫盖夹道而来。三缄以为阳世贵官,避于溪左,殊贵官到此驻下乘舆。命人传呼三缄。三缄至,贵官携手并坐舆中,其去如风。顷刻到一所在,千门万户,烟火连云。刚入其间,又一乘舆者至,仪从一切皆与此官无殊。

彼官在舆,拱手询曰:“铜仁今岁收获如何?”此官摇首曰:“无年耳。”彼官曰:“吾邑亦如公之所言,今日特来都会府,再为计议商请,不知是事若何了局也。”此官曰:“吾以亦欲如是,但要生民知改,则此事乃易请之,如其桀骜不驯,难邀上准矣。”相谈数语,并辔而行。行至会府,此官曰:“道士稳坐一时,吾入府会议,议罢即返。”三缄曰:“可。”此官下得舆来,整整衣冠,竟投会府。入内未久,复出登舆,转上坦途,望前进发。

俄而阴风骤起,冷气逼人。此官曰:“将舆停下。阴风起处,伸冤者至矣。”三缄极目,东面道上果来三四妇女,向舆拜舞。此官下舆迎之曰:“元君等不在节孝宫内享受冥福,来此何为?”妇女同声曰:“吾辈身系女流,不能建功立业于天下,闺门株守,所能为者节孝二字。生前茹冰含櫱,原属吾辈份所当尽,然毕世辛苦,仅存于没后者,此虚名耳。今铜仁邑宰编修县志,新旧节孝理宜并存,何修志生谢文英以孝廉自恃,将旧志所载除去数十名。吾辈上奏天皇,斥彼狂妄废公,子孙以乞丐报之,书香永绝。是文行在贵署,冀其即速施行,毋得滞留,以雪众恨。”此官曰:“侯文到日,随即显报,不敢稍缓须臾也。”言罢,妇女别去,此官亦登舆而行。

顷之又至一市,人声济济,市东一衙高耸,外跪无数罪犯。

乘舆刚到,鼓声大震,此官登座,役吏朝参后,官导三缄直入内厅,设筵款待。酒逾三盏,此官曰:“道士知吾乎?”三缄曰:“吾见情形,其殆阴府之司政者欤?”官曰:“然。”三缄曰:“贵官所司何邑,所受何职?”官曰:“吾乃铜仁社令耳。”三缄起离席言曰:“社令神祗,吾当拜叩。”此官忙挽以手曰:“尔乃有道之士,为上天所喜,加以在肩阐道,吾等皆钦敬之。兹之请君来衙者,特有大事相托也。”三缄欲问其所托,堂上鼓震如雷。此官曰:“嘉客少坐,吾且登堂理政,片时发落后,即来陪酌,以托大事焉。”三缄坐在席间,一吏劝饮。久之此官不至,吏亦呼去。三缄离席暗至堂后视之,见此官上坐,下跪一叟,两手捧着头颅,鲜血染衣,悲泣不止。

此官询曰:“尔寿查来尚有数年,为何即到冥府?”老叟曰:“吾因长子不孝,不予供奉,于饥饿已极之际去求二三子,俱言长兄轮供未满,不应彼给,各与妻儿午餐,未尝呼吾与之同食。吾气逆胸怀,归詈长子。长子斗口不让。吾忿甚,以杖叩之。殊彼持刃划篾,突以刀背立击吾脑而亡。望大王活捉伊魂,来兹对审。”此官曰:“吾立命勾魂使者将尔长子勾至。”即书朱票与使者持去。去不多时,果见锁来一人,跪于殿下。此官詈曰:“尔者长子,胡以刀背击尔父脑?真上触天地之怒,下惹鬼神之愁矣。”其人曰:“吾于五六龄时,曾见吾父刀击吾祖,吾祖幸而脱逃,未至亡身。父之待祖如是,吾亦效法,不意误击其脑,立丧黄泉。此皆吾躬不应效父所致。且吾父平日未讲孝悌以教吾,兼未送入孔氏之门,目不识丁,及吾将父击毙,始闻人言啧喷,击父于死,必受剐刑。是其造此大罪滔天,皆吾父所害也。望大王详察。”此官聆说,转詈老叟曰:“尔于尔子少时,不严加教训,一味溺爱,长彼忤逆性情。况尔当年亦以刀击尔父,尔子效尤其逆,因而击尔。尔之死,是尔自杀也,是尔自杀而又害尔之子也。俟尔子于阳世刑受万剐后,吾与判断分明。”当命还魂使者送此子魂仍附本身,以受王法,将是老叟监狱候询焉。

审毕归筵,咨嗟叹息而谓三缄曰:“尔望道成他日,须趁此际多积外功。吾之所托者,恼恨人心大坏,不似上古。第一伦常不正,不惟参商手足,冻馁椿萱,而且弒父弒兄,无有忌惮。推原其故,皆无阐明伦理之人以安天下也。此罪归之读书士子。望道士云游四海,处处讲说,将有益于斯世,即有益于汝躬。”三缄曰:“吾之云游,何事不为天下阐发,奈人心不转,将如之何?”此官曰:“五伦不明,虽不能浼仁圣之君,生灵难免大劫之累。”言已,送三缄出殿。临别时,拱手叮咛,亦在明伦之托。三缄应诺而返。

一梦苏来,天已晓矣。辞别老衲,上道而行。狐疑曰:“吾师昨夜习功,未能如前之凝神聚气而合目不动者,殆倦而入梦欤?”三缄曰:“尔功进矣,能窥吾急矣,然吾非急也。”遂将所遇历历言之。狐疑曰:“下界有托于师,师必沿途阐明,方不负彼切嘱。”三缄曰:“这是自然,毋容汝告。”狐疑曰:“师今归里,何日起程?”三缄曰:“师归,意欲约集族党,建立宗祠,所行之或早或迟,未可预定。”紫光曰:“师行如速,弟子归家,恐其一时不能了却事务。”三缄曰:“如是吾限半载之期,在家俟汝。”狐疑曰:“吾师已抚有子,祖基概付,料理不烦。若汝则宜抚子承桃,以为梗祀,必于半载内急急调停,乃能追踪吾师也。”师徒正在言谈,日又西坠。三缄曰:“尔二弟子,何人去访寺观,以栖今夕之身。”紫光曰:“曩尽劳道兄,今日吾愿寻之。”遂辞三缄,竟向前途访问。

目录

第一回 第二回 第三回 第四回 第五回 第六回 第七回 第八回 第九回 第十回 第十一回 第十二回 第十三回 第十四回 第十五回 第十六回 第十七回 第十八回 第十九回 第二十回 第二十一回 第二十二回 第二十三回 第二十四回 第二十五回 第二十六回 第二十七回 第二十八回 第二十九回 第三十回 第三十一回 第三十二回 第三十三回 第三十四回 第三十五回 第三十六回 第三十七回 第三十八回 第三十九回 第四十回 第四十一回 第四十二回 第四十三回 第四十四回 第四十五回 第四十六回 第四十七回 第四十八回 第四十九回 第五十回 第五十一回 第五十二回 第五十三回 第五十四回 第五十五回 第五十六回 第五十七回 第五十八回 第五十九回 第六十回 第六十一回 第六十二回 第六十三回 第六十四回 第六十五回 第六十六回 第六十七回 第六十八回 第六十九回 第七十回 第七十一回 第七十二回 第七十三回 第七十四回 第七十五回 第七十六回 第七十七回 第七十八回 第七十九回 第八十回 第八十一回 第八十二回 第八十三回 第八十四回 第八十五回 第八十六回 第八十七回 第八十八回 第八十九回 第九十回 第九十一回 第九十二回 第九十三回 第九十四回 第九十五回 第九十六回 第九十七回 第九十八回 第九十九回 第一百回 第一百一回 第一百二回 第一百三回 第一百四回 第一百五回 第一百六回 第一百七回 第一百八回 第一百九回 第一百十回 第一百十一回 第一百十二回 第一百十三回 第一百十四回 第一百十五回 第一百十六回 第一百十七回 第一百十八回 第一百十九回 第一百二十回 第一百二十一回 第一百二十二回 第一百二十三回 第一百二十四回 第一百二十五回 第一百二十六回 第一百二十七回 第一百二十八回 第一百二十九回 第一百三十回 第一百三十一回 第一百三十二回 第一百三十三回 第一百三十四回 第一百三十五回 第一百三十六回 第一百三十七回 第一百三十八回 第一百三十九回 第一百四十回 第一百四十一回 第一百四十二回 第一百四十三回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