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曾〔唐代〕
胡曾,唐代诗人。邵阳(今属湖南)人。生卒年、字号不详(约840—?),十分爱好游历。咸通中,举进士不第,滞留长安。咸通十二年(871),路岩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为掌书记。乾符元年(874),复为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掌书记。乾符五年,高骈徙荆南节度使,又从赴荆南,后终老故乡。
胡曾 - 生平

胡曾(音层),唐邵州邵阳人,号秋田。懿宗咸通中举进士不第[1] 。关心民生疾苦、针砭暴政权臣而著称。《唐才子传》称赞他“天分高爽,意度不凡”。初累举不第,曾在其《下第》诗中抱怨道:“上林新桂年年发,不许平人折一枝”。咸通中,始中进士。尝为汉南节度从事。高骈镇蜀,辟为书记。曾居军幕,每览古今兴废陈迹,慷慨怀古,作咏史诗三卷,(唐才子传作一卷。此从全唐诗)。

胡曾以《咏史诗》著称,共150首,皆七绝。每首以地名为题,评咏当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如《南阳》咏诸葛亮结庐躬耕,《东海》咏秦始皇求仙,《姑苏台》咏吴王夫差荒淫失国。《咏史诗》共3卷,《四部丛刊三编》本有胡曾同时人邵阳陈盖作注及京兆米崇吉评注。另有《安定集》10卷,今佚。《全唐诗》共录为1卷,仅存数首。事迹见《唐才子传》,王重民《补唐书胡曾传》(《中华文史论丛》,1980年第2辑)。

其他作家诗文推荐

独访山家歇还涉,茅屋斜连隔松叶。
主人闻语未开门,绕篱野菜飞黄蝶。


张玉岩草书

自唐晋倾亡之后,草书扫地无踪迹。天再产玉岩翁,卓然独立根基。甚纲纪?胸怀洒落,意气聪明,才德相兼济。当日先生沉醉,脱巾露顶,裸袖揎衣。霜毫历历蘸寒泉,麝墨浓浓浸端溪。卷展霜缣,管握铜龙,赋歌赤壁。

【幺】仔细看六书八法皆完备,舞凤戏翔鸾韵美。写长空两脚墨淋漓,洒东窗燕子衔泥。甚雄势!斩钉截铁,缠葛垂丝,似有风云气。据此清新绝妙,堪为家宝,可上金石。二王古法梦中存,怀素遗风尽真习。料想方今,寰宇四海,应无赛敌。

【五煞】尽一轴,十数尺,从头一扫无凝滞。声清恰似蚕食叶,气勇浑同猊抉石。超先辈,消翰林一赞,高士留题。

【四】写的来狂又古,颠又实,出乎其类拔乎萃。软如杨柳和风舞,硬似长空霹雳摧。真堪惜!沉沉着着,曲曲直直。

【三】画一画如阵云,点一点似怪石,撇一撇如展鵾鹏翼。栾环怒偃乖龙骨,峻峭横拖巨蟒皮。特殊异,似神符堪咒,蚯蚓蟠泥。

【二】写的来娇又嗔,怒又喜,千般丑恶十分媚。恶如山鬼拔枯树,媚似扬妃按羽衣。谁堪比,写黄庭换取,道士鹅归。

【一】颜真卿苏子瞻,米元章黄鲁直,先贤墨迹君都得。满箱拍塞数千卷,文锦编挑满四围。通三昧,磨崖的本,画赞初碑。

【尾】据划画难,字样奇,就中浑穿诸家体,四海纵横第一管笔。


旧事参差梦,新程逦迤秋。
如见忆,时到寺东楼。


〔 胡曾 〕诗文推荐

咏史诗。荆山
抱玉岩前桂叶稠,碧谿寒水至今流。空山落日猿声叫,疑是荆人哭未休。

咏史诗。石城
古郢云开白雪楼,汉江还绕石城流。何人知道寥天月,曾向朱门送莫愁。

咏史诗。湘川
虞舜南捐万乘君,灵妃挥涕竹成纹。不知精魄游何处,落日潇湘空白云。

咏史诗。汉江
汉江一带碧流长,两岸春风起绿杨。借问胶船何处没,欲停兰棹祀昭王。

咏史诗。郴县
义帝南迁路入郴,国亡身死乱山深。不知埋恨穷泉后,几度西陵片月沉。

咏史诗。豫让桥
豫让酬恩岁已深,高名不朽到如今。年年桥上行人过,谁有当时国士心。

咏史诗。马陵
坠叶萧萧九月天,驱兵独过马陵前。路傍古木虫书处,记得将军破敌年。

咏史诗。凤凰台
秦娥一别凤凰台,东入青冥更不回。空有玉箫千载后,遗声时到世间来。

咏史诗。兰台宫
迟迟春日满长空,亡国离宫蔓草中。宋玉不忧人事变,从游那赋大王风。

咏史诗。邯郸
晓入邯郸十里春,东风吹下玉楼尘。青娥莫怪频含笑,记得当年失步人。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