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象〔唐代〕
李昭象,约生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池州人,卒年不详。懿宗末,以文谒相国路严,问其年,仅十七。时严亦年少,颇器重之,荐于朝。将召试,会严贬,遂还秋浦。移居九华,与张乔、顾云辈为方外友。昭象能诗,今存八首。
〔 李昭象 〕诗文推荐

抽却朝簪著钓蓑,近来声迹转巍峨。祥麟避网虽山野,
丹凤衔书即薜萝。乍隐文章情更逸,久闲经济术翻多。
深惭未副吹嘘力,竟困风埃争奈何。

深岩贫复病,榜到见君名。贫病浑如失,山川顿觉清。
一春新酒兴,四海旧诗声。日使能吟者,西来步步轻。

投文得仕而今少,佩印还家古所荣。(送周繇之建德。
《唐诗纪事》)


危峰抹黛夹晴川,树簇红英草碧烟。
樵客云僧两无事,此中堪去觅灵仙。


还如费冠卿,向此振高名。肯羡鱼须美,长夸鹤氅轻。
理琴寒指倦,试药黑髭生。时泰难云卧,随看急诏行。


高敞吟轩近钓湾,尘中来似出人间。若教明月休生桂,
应得危时共掩关。春酒夜棋难放客,短篱疏竹不遮山。
莫夸恬淡胜荣禄,雁引行高未许闲。

记得初传九转方,碧云峰下祝虚皇。丹砂未熟心徒切,
白日难留鬓欲苍。无路洞天寻穆满,有时人世美刘郎。
仙人恩重何由报,焚尽星坛午夜香。


我眠青嶂弄澄潭,君戴貂蝉白玉篸.应向谢公楼上望,九华山色在西南。

半生猿鸟共山居,吟月吟风两鬓疏。新句未尝忘教化,
上才争忍不吹嘘。全家欲去干戈后,大国中兴礼乐初。
从此升腾休说命,只希公道数封书。

其他作家诗文推荐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墓之门,以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今之墓而葬焉,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信彼称灵石,居然狎遁栖。裴回承翠巘,斌驳带深谿.
夕阴起层岫,清景半虹霓。风来应啸阮,波动可琴嵇。
仆也颍阳客,望彼空思齐。傥见山人至,簪蒿且杖藜。


肃城邻上苑,黄山迩桂宫。雨歇连峰翠,烟开竟野通。
排虚翔戏鸟,跨水落长虹。日下林全暗,云收岭半空。
山泉鸣石涧,地籁响岩风。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