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旅雁向南飞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译文/注解

译文
远行的大雁向南飞翔,风雨中与雁群失散。饥渴辛苦的大雁双翅无力地下垂,只好独宿于清冷的河中小洲。
沙鹞和白鹭苦于难以亲近,时刻担心被弓箭射杀。茫茫云海中找不到归宿,有谁来听鸿雁的声声哀号。

注释①卜算子: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八十九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
②旅雁:征雁。这里比喻战乱时人们纷纷南逃。
③寒汀(tīng)立:冷落凄清的河中小洲。
④鸥鹭:即沙鸥、白鹭。
⑤矰(zēng):用丝绳系住的短箭。缴(zhuó):系在箭上的丝绳。

赏析

上阙写失群旅雁遭遇风雨后的疲累饥渴之状与孤独之感。词的首句写冬天雁由北向南迁徙。“情沿物应”,才发而为词,“道寄人知”,借以表达因雁而兴起的伤感。“风雨群相失”的“风雨”,表面是指自然的风雨,骨子里却是喻指人世社会的风雨,是骤然袭来的战祸。接下去便以雁之饥渴辛劳、无力续飞与孤宿寒汀的情景,来比喻人们在逃难途中忍饥受寒、疲惫不堪和孤苦无依的惨状。

下阕以雁之忧惧被人弋射和茫茫无处归宿,以及哀鸣而无人怜顾的孤危,象征他与广大人民当时类似的处境与心情。“鸥鹭苦难亲”一句,承上句“寒汀立”而有所深入。鸥、鹭与雁,都是栖宿于沙洲汀渚之间的鸟类,而说“难亲”,便有地下亦难宁处之苦;“赠缴忧相逼”,则天空中更怕有性命之忧。《史记·留侯世家》载汉高祖歌日:“鸿鹄高飞,一举千里。······虽有赠缴。尚安所施!”而这里的鸿雁苦于身心交瘁,无力高飞,便易被猎人所射杀。如此借旅雁的困厄以写人间的忧患,可谓入木三分。结尾续写旅雁之苦。“云海茫茫”亦即人海茫茫,一语双关,余悲不尽。

全词处处写雁,但又处处在写自身的处境与心绪,收到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艺术效果。词人写的虽然是个人在逃难途中的遭遇与感受,但作品所反映的内容却具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普遍的意义。

推荐诗文

红亭枕湘江,蒸水会其左。瞰临眇空阔,绿净不可唾。
维昔经营初,邦君实王佐。翦林迁神祠,买地费家货。
梁栋宏可爱,结构丽匪过。伊人去轩腾,兹宇遂颓挫。
老郎来何暮,高唱久乃和。树兰盈九畹,栽竹逾万个。
长绠汲沧浪,幽蹊下坎坷。波涛夜俯听,云树朝对卧。
初如遗宦情,终乃最郡课。人生诚无几,事往悲岂奈。
萧条绵岁时,契阔继庸懦。胜事谁复论,丑声日已播。
中丞黜凶邪,天子闵穷饿。君侯至之初,闾里自相贺。
淹滞乐闲旷,勤苦劝慵惰。为余扫尘阶,命乐醉众座。
穷秋感平分,新月怜半破。愿书岩上石,勿使泥尘涴。

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
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


雷息疏雨散,空山夏云晴。
南轩对林晚,篱落新蛩鸣。
白酒一樽满,坐歌天地清。
十年身未闲,心在人间名。
永怀君亲恩,久贱难退情。
安得蓬丘侣,提携采瑶英。


铿金戛玉。弹就神仙曲。铁拨鶤弦清更熟。新腔浑胜俗。
教坊尽道名师。声华都处俱知。指日内前宣唤,云韶独步丹墀。


钟陵春日好,春水满南塘。竹宇分朱阁,桐花间绿杨。
蹉跎看鬓色,留滞惜年芳。欲问羁愁发,秦关道路长。


朱敦儒 简介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