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闷

地阔平沙岸,舟虚小洞房。使尘来驿道,城日避乌樯。
暑雨留蒸湿,江风借夕凉。行云星隐见,叠浪月光芒。
萤鉴缘帷彻,蛛丝罥鬓长。哀筝犹凭几,鸣笛竟沾裳。
倚著如秦赘,过逢类楚狂。气冲看剑匣,颖脱抚锥囊。
妖孽关东臭,兵戈陇右创。时清疑武略,世乱跼文场。
馀力浮于海,端忧问彼苍。百年从万事,故国耿难忘。


推荐诗文

昔公怜我直,比之秋竹竿。秋来苦相忆,种竹厅前看。
失地颜色改,伤根枝叶残。清风犹淅淅,高节空团团。
鸣蝉聒暮景,跳蛙集幽阑。尘土复昼夜,梢云良独难。
丹丘信云远,安得临仙坛。瘴江冬草绿,何人惊岁寒。
可怜亭亭干,一一青琅玕.孤凤竟不至,坐伤时节阑。

今夜永,说剑引杯长。坐拥地炉生石炭,灯前细雨好烧香。呵手理丝簧。
君且住,烂醉又何妨。别後相思天万里,江南江北永相忘。真个断人肠。

入贡列诸生,诗书业早成。家承孔圣后,身有鲁儒名。
楚水通荥浦,春山拥汉京。爱君方弱冠,为赋少年行。

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以为然,徒虚语耳。昔荆轲燕丹义,白虹贯日,太子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昭王疑。夫精变天地而信不谕两主,岂不哀哉!今臣尽忠竭诚,毕议愿知,左右不明,卒吏讯,为世所疑。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而燕、秦不寤也。愿大王孰察

玉人献宝,楚王李斯竭忠,胡亥极刑。是以箕子阳狂接舆避世,恐遭此患也。愿大王察玉人李斯意,而后楚王、胡亥听,毋使臣为箕子接舆所笑。臣闻比干剖心,子胥鸱夷,臣始不信,乃今知。愿大王孰察,少加怜焉。

语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燕,借荆轲首以奉丹事;王奢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慕义无穷也。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何则?诚有以相知也。苏秦相燕,人恶燕王,燕王按剑而怒,食以駃騠白圭显于中山,人恶于魏文侯,文侯赐以夜光璧。何则?两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

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昔司马喜脚于宋,卒相中山范雎拉胁折齿于魏,卒为应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画,捐朋党私,挟孤独交,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人也。是以申徒狄河,徐衍负石入海,不容于世,义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心。故百里奚乞食于道路,缪公以政;甯戚饭牛车下,桓公任以国。此二人者,岂宦于朝,借誉于左右,然后二主哉?感于心,合于行,坚如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故偏听生奸,独任成乱。昔鲁听季孙说逐孔子,宋任子冉计囚墨翟。夫以孔、墨辩,不能自免于谗谀,而二国以危。何则?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也。秦戎人由余而伯中国,齐越人子臧而强威、宣。此二国岂系于俗,牵于世,系奇偏浮辞哉?公听并观,垂明当世。故意合则胡越为兄弟,由余,子臧是矣;不合则骨肉为仇敌,、蔡是矣。今人主诚能齐、秦明,后宋、鲁听,则五伯不足侔,而三王易为也。

是以圣王觉寤,捐子之心,而不说田常贤,封比干后,修孕妇之墓,故功业覆于天下。何则?欲善亡厌也。夫晋文亲其雠,强伯诸侯;齐桓用其仇,而一匡天下。何则?慈仁殷勤,诚加于心,不可以虚辞借也。

至夫秦商鞅法,东弱韩、魏,立强天下,卒车裂。越大夫种谋,禽劲吴而伯中国,遂诛其身。是以孙叔敖三去相而不悔,於陵子仲三公为人灌园。今人主诚能骄傲心,怀可报意,披心腹,见情肝胆,施德厚,终与穷达,无爱于士,则桀犬可使呔尧,客可使刺,何况因万乘权,假圣王资乎!然则荆轲湛七族要离燔妻子,岂足为大王道哉!

臣闻明月珠,夜光璧,以闇投人于道,众莫不按剑相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蟠木根柢,轮囷离奇,而为万乘器者,以左右先为容也。故无因而至前,虽出随珠和璧,祗怨结而不见德;有人先游,则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今夫天下布衣穷居士,身在贫羸,虽蒙尧、舜术,挟辩,怀龙逢比干意,而无根柢容,虽竭精神,欲开忠于当世君,则人主必袭按剑相迹矣。是使布衣士不得为枯木朽株资也。

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上,而不牵乎卑辞语,不夺乎众多口。故秦皇帝任中庶子蒙嘉言,以信荆轲,而匕首窃发;周文王猎泾渭,载吕尚归,以王天下。秦信左右而亡,周乌集而王。何则?以其能越挛拘之语,驰域外议,独观乎昭旷道也。

今人主沈谄谀辞,牵制,使不羁士与牛骥同,此鲍焦所以愤于世也。

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私污义,底厉名号者不以利伤行。故里名胜母,曾子不入;邑号朝歌墨子回车。今欲使天下寥廓士笼于威重权,胁于位势贵,回面污行,以事谄谀之人,而求亲近于左右,则士有伏死穴岩中耳,安有尽忠信而趋阙下者哉!


近日霜毛一番新,别时芳草两回春。不堪花落花开处,
况是江南江北人。薄宦龙钟心懒慢,故山寥落水奫沦。
缘君爱我疵瑕少,愿窃仁风寄老身。


杜甫 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