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融上人兰若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水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译文/注解

译文
山上寺院屋内挂着僧衣,窗外没有人影,只听见山溪流水潺潺,各种鸟儿飞来飞去。
沿着山路往回走,消磨了半个黄昏,却突然听到晚钟声悠悠传来,仿佛与这山间的青翠岚气连成了一片。

注释
翠微:青翠的山色,形容山光水色青翠缥缈。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上山寺访友不遇,却被山中优美的自然景色所吸引,因而尽兴欣赏。过,访问之意;融,是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对和尚的尊称;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

首句,通过山头禅室里挂着僧衣的细节,既点明了友人的身份、居处,也巧妙地暗示友人不在禅室里,写得干净利落。

次句紧承首句,指出“窗外无人”,也是静悄悄的。只听见山溪流水潺潺,溪上有各种鸟儿飞来飞去。诗人以溪声、鸟飞的声响和动态,反衬出山寺环境的清静。

接下去,第三句“黄昏半在下山路”,省略了主语,句法简洁。七个字兼有叙事、抒情、写景。“黄昏”,暗示诗人尽管访友不遇却兴致未减,已在山顶佛寺四周流连了大半天。“下山路”,说明此刻诗人正慢慢沿着山路往回走。“半在”,表明山路上景色也很幽美,因此自己把半个黄昏都消磨过去了。

“却听钟声连翠微”,“却”字,不仅起到转折句意的作用,还能使人想象诗人蓦然闻钟、回首驻足的情状。“钟声连翠微”五个字,以景物形象、色彩和声音收束全篇。因为作者凝神聆听着悠扬的晚钟声在深山里荡漾、萦绕,所以他感到钟声同这浮荡山间的青翠岚气连成一片。“连”字把听觉形象“钟声”与视觉形象“翠微”彼此沟通起来,传达出诗人独特而又自然的感受。这一句描绘了暮色苍苍中翠色千重的山林美景;而荡漾山林经久不息的钟声,又给这幽深秀丽的山林增添了静谧的气氛。诗人流连忘返、迷恋山林的深情,就从这幅深山幽景中透露出来。

七绝诗篇幅短小,要求作者笔墨精炼。这首诗四句二十八个字,无一句、一字是多余的。摄取的景物虽不多,却显得丰富多彩。

推荐诗文

天为西南分八使,更分四道蕃臣。争如齿宿彩衣新。亲年开百岁,又见子生孙。
一度平反供一笑,无边桃李皆春。便归天上极恩荣。为君图寿母,去年曾以寿母图为献。更看太夫人。


汲黯匡君切,廉颇出将频。直词才不世,雄略动如神。
政简移风速,诗清立意新。层城临暇景,绝域望馀春。
旗尾蛟龙会,楼头燕雀驯。地平江动蜀,天阔树浮秦。
帝念深分阃,军须远算缗。花罗封蛱蝶,瑞锦送麒麟。
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征南多兴绪,事业闇相亲。


有龙于飞。
周遍天下。
五蛇从之。
为之承辅。
龙返其乡。
得其处所。
四蛇从之。
得其雨露。
一蛇羞之。
槁死于中野。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绝国,复燕宋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讵前,马寒鸣而不息。而谁玉柱。居人愁卧,若有亡。日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霜。巡层楹而空,抚锦幕而虚凉。知梦之踯躅别魂之飞扬。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

至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帐饮东都,送客金谷。琴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惊驷马仰秣鱼之赤分手而衔涕,感寞而伤神。

乃有剑客惭恩,少年报士韩国赵厕吴宫燕市。割慈忍爱,邦去里,沥泣共诀,血相视。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方衔感于一剑,非买价泉里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

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辽水无极,雁山。闺中风暖,陌上草薰。日出天而曜景,露地而腾文朱尘之照烂,青气烟煴,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罗裙。

至如一赴绝国相见期?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左右兮魄动,亲朋兮泪滋。可兮憎恨,惟樽酒兮叙悲。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时,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

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阳,同琼珮之晨照,共金炉之夕香。君结兮千里,惜瑶草徒芳。惭幽闺之琴瑟,高台之流黄春宫此青苔色,秋帐含此明月光,夏清兮昼不暮,冬凝兮夜何长!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

华阴上士服食还仙。术既妙而犹学,道已而未。守丹灶不顾炼金鼎而方坚。驾鹤上汉,腾天。暂游万里,少别千年。惟世间兮重别,主人兮依然。

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有别必怨,有怨必。使人夺神骇,心折骨惊,虽之墨妙,之笔精,金闺之诸兰台之群英,赋有凌云之称,辨有雕龙之声,谁能摹暂之状,写永诀之情着乎?


平湖百亩。种满湖莲叶,绕堤杨柳。冉冉波光,辉辉烟影,空翠湿沾襟袖。静惬邻鸡啼午,暖逼沙鸥眠昼。西园路,更红尘不断,蝶酣蜂瘦。
知否。堪画处,野荠芜菁,_地铺茵绣。桃李阴边,桑麻丛里,斜矗酒帘夸酒。竹寺小依山趾,茅店平窥津口。春又晚,正香风有客,倚阑搔首。

綦毋潜 简介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诗人。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及第,授宜寿(今陕西周至)尉,迁左拾遗,终官著作郎,安史之乱后归隐,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终。綦毋潜才名盛于当时,与许多著名诗人如:李颀、王维、张九龄、储光羲、孟浩然、卢象、高适、韦应物过从甚密,其诗清丽典雅,恬淡适然,后人认为他诗风接近王维。《全唐诗》收录其诗1卷,共26首,内容多为记述与士大夫寻幽访隐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选入《唐诗三百首》。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