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曲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译文/注解

译文
锦江西面烟波浩瀚水碧绿,雨后山坡上荔枝已经成熟。
城南万里桥边有许多酒家,来游的人喜欢向谁家投宿?

注释①锦江:在四川省,流经成都。
②烟水:雾霭迷蒙的水面。
③万里桥:桥名,在成都城南。
④爱向:爱戴归向。

赏析

这是张籍游成都时写的一首七绝,诗通过描写成都市郊的风物人情和市井繁华景况,表现了诗人对太平生活的向往。因为这诗不拘平仄,所以用标乐府体的“曲”字示之。

锦江,以江水清澄、濯锦鲜明而著称。它流经成都南郊,江南为郊野,江北为市区,江中有商船。地兼繁华、幽美之胜。诗的前两句展现诗人顺锦江西望时的美景。新雨初霁,在绿水烟波的背景下,山头岭畔,荔枝垂红,四野飘溢清香。那如画的景色十分诱人。这两句写眼前景,景中含情,韵味深长,如跳动的音符,悠扬的旋律,拨动了人们的心弦。

上面写郊野景色,后两句则是由于“桥”和“酒家”的跳入眼帘,逗引起人们对市井繁华情况的想象。桥下水入岷江流至宜宾,与金沙江合为长江,东流直达南京,唐时商贾往来,船只很多。“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唐时酒家多留宿客人。读了这两句,使人由“万里桥”而想到远商近贾,商业兴盛,水陆繁忙;由“多酒家”想到游人往来,生意兴隆。最后说:游人呀,你究竟选择那一酒家留宿更称心如意呢?从这问人和自问的语气里,使人想到处处招待热情、家家朴实诚恳的风土人情和店店别具风味、各有诱人“闻香下马”的好酒。处处酒家好,反而不知留宿何处更好了。

沈德潜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主;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说诗晬语》)张籍此诗,句句含景,景景有情,特别是后二句,近似口语,却意味深远,读后感到精警而又自然。诗人既善于抓住富于特征的一般景物,又善于抓住思绪中最闪光的一瞬间——“游人爱向谁家宿?”这样就能使一篇之朴,养一句之神;一句之灵,回一篇之运。这就是张籍“看似寻常最奇崛”之风格所在,也是诗作具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推荐诗文

谗谤潜来起百忧,朝承恩宠暮仇雠。火烧白玉非因玷,
霜翦红兰不待秋。花落昭阳谁共辇,月明长信独登楼。
繁华事逐东流水,团扇悲歌万古愁。

搢绅奔避复沦亡,消息春来到水乡。
屈指故人能几许,月明花好更悲凉。


无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隔林呼不应,叫笑如生鹿。
欲报田舍翁,更深不归屋。


人外遗世虑,空端结遐心。曾是巢许浅,始知尧舜深。
苍生讵有物,黄屋如乔林。上德抚神运,冲和穆宸襟。
云雷康屯难,江海遂飞沉。天工寄人英,龙衮瞻君临。
名器苟不假,保釐固其任。素质贯方领,清景照华簪。
慷慨念王室,从容献官箴。云旗蔽三川,画角发龙吟。
晨扬天汉声,夕卷大河阴。穷人业已宁,逆虏遗之擒。
然后解金组,拂衣东山岑。给事黄门省,秋光正沉沉。
壮心与身退,老病随年侵。君子从相访,重玄其可寻。


北窗凉夏首。
幽居多卉木。
飞蜨弄晚花。
清池映疏竹。
为宴得快性。
安闲聊鼓腹。
将子厌嚣尘。
就予开耳目。

张籍 简介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