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独自上层楼

独自上层楼,楼外青山远。望以斜阳欲尽时,不见西飞雁
独自下层楼,楼下声怨。待到黄昏月上时,依旧柔肠断。


译文/注解

译文
独自上层高楼,极目远望,青山在远方若隐若现。望到夕阳要坠落的时候,还是看不见鸿雁飞来传音信。
独自走下高楼楼下的蟋蟀发出凄怨之声。待到明月高悬时,仍然愁思肠断。

注释①斜阳欲尽:直望到残阳余晖即将完全消失的时候。
②西飞雁:从西边飞回的大雁。
③蛩(qióng):蟋蟀。
④柔肠:女子的情怀。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词人以时间作为线索,引出登楼少妇心情的变化。

上片写少妇白天上楼盼望。独自上层楼,极目远眺,盼望着夫婿的身影,但茫茫天地间,唯见远山一片。就这样一直望到夕阳西下,还是不见那人的影子.甚至连一点音讯也没有。起首便用“独自”强调女主人公形单影只,未登楼,已见愁。女主人公对外界的其他景物都视而不见,一心寻找的正是那可以传递音信的“西飞雁”。

下片写少妇空望一整天后失落地走下层楼。下了高楼,庭院寂寂,唯有蛩声如泣.此处以将少妇的哀怨融人景物中,蛩声如怨是因为少妇内心寂寞,内心幽怨。下片首句“独自下层楼”与上片首句“独自上层楼”呼应,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登楼前定有满心期待,而登楼后却只余下满腹愁怨。

这首词以情见长,写出了主人公由盼望逐渐变为失望,再变为凄切哀怨,直到柔肠寸断的一系列心理变化过程。

推荐诗文

缭墙深,丛竹绕。宴席临清沼。微呈纤履,故隐烘帘自嬉笑。粉香妆晕薄,带紧腰围小。看鸿惊凤翥,满座叹轻妙。
酒醒时,会散了。回首城南道。河阴高转,露脚斜飞夜将晓。异乡淹岁月,醉眼迷登眺。路迢迢,恨满千里草。


仆本濩落人,辱当州郡使。量力颇及早,谢归今即已。
萧萧若凌虚,衿带顷消靡。车服卒然来,涔阳作游子。
郁郁寡开颜,默默独行李。忽逢平生友,一笑方在此。
秋清宁风日,楚思浩云水。为语弋林者,冥冥鸿远矣。

楚塞金陵靖,巴山玉垒空。万方无一事,端拱大明宫。
雪霁长杨苑,冰开太液池。宫中行乐日,天下盛明时。
柳色烟相似,梨花雪不如。春风真有意,一一丽皇居。
月上宫花静,烟含苑树深。银台门已闭,仙漏夜沉沉。
九重青琐闼,百尺碧云楼。明月秋风起,珠帘上玉钩。


眷言怀隐逸,辍驾践幽丛。白云飞夏雨,碧岭横春虹。
草绿长杨路,花疏五柞宫。登临日将晚,兰桂起香风。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至颠,二十余里。

凡山深辟者多荒凉,峭削者鲜迂曲;貌古则鲜不足,大则玲珑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

天目盈山飞流淙淙,若万匹,一也。石色润,石骨奥巧,石径曲折,石壁竦峭,二也。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三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四也。起看云,在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五也。然云变态最不常,其观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山树大者,几四十,松形如,高不逾数尺,一株万余钱,六也。头茶之香者,远龙井,笋味绍兴破塘,而远过之,七也。余谓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逾此者,便有出缠结室之想矣。

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云,后登绝顶,晚宿高峰死关。次日,由活埋庵寻旧路而下。数日晴甚,山僧以为,下山相贺。山中僧四百余人,礼甚恭,争以饭相劝临行,诸僧进曰: “荒山僻小,不足当巨目奈何?”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山僧不劳过谦,某亦不敢面誉。”大笑而别。


程垓 简介
「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淳熙十三年(1186)游临安,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已五十许,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五年(1194)乡人王称序其词,谓“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岁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有《书舟词》(一作《书舟雅词》)一卷。

诗文标签
数据加载中……
作者推荐
数据加载中……
典籍
数据加载中……
友情链接
数据加载中……

我要出现在这里
手机访问当前页面